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林 《上海集邮》2007,(8):33-36
邮票目录历来都是最重要的集邮文献,几乎每位集邮者都有使用邮票目录的经验,但并非所有集邮家都有编制邮票目录的机会。然而,话又要说回来,亲自编制邮票目录并非高不可攀,在实践中,又几乎所有集邮爱好者都曾为整理自己的藏品而做过记录,其实这就是最具特色的“个性化”邮票目录。过去,马任全编《国邮手册》,黎震寰和杨耀增合编《新中国邮票手册》,  相似文献   

2.
解放区邮票中的“红印花”——“稿”字邮票,记入了中国珍邮的史册。关于它在集邮界的面世我们应该记住一位新四军老战士、集邮老人汤若泉先生。 汤老生于1919年,12岁开始集邮,最初集得宣统登极、中华邮政开办25年和孙中山国葬纪念邮票,引起极大的兴趣,从此与集邮结下不解之缘。他在1941年参加上海新光邮票会,为778号会员。与钟笑炉、马任全、王松麟等上海集邮家都有交往。钟先生向汤老寄赠《近代邮刊》,汤老请钟先生代购《斯科特邮票目录》,也为钟先生收集解放区邮票,两人交流邮识。互  相似文献   

3.
图书简介     
《甲戌邮票会史话》 文献集邮联谊会丛书之 第一本《甲戌邮票会史话》于 2005年4月问世,该书由中 国邮史出版社编辑出版。甲 戌邮票会是中国早期三大邮 会之一,曾为中国集邮事业 做出过重要贡献,其会刊《甲 戌邮刊》对中国邮坛也颇有 影响。这本史话以大量珍贵 史料记述了甲戌会员对新中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豫园》邮票发行当天下午,上海市集邮协会学术委员会和黄浦区集邮协会在豫园管理处3楼会议室联合举办《豫园》邮票欣赏座谈会,市邮协名誉副会长刘广实等30余人参加,市邮协名誉副会长李德铭主持会议。市邮协学术委副主任童国忠纵谈豫园从明代迄今的历次兴废和改建(参见130908)。  相似文献   

5.
谈到红印花邮票的研究文章,自然要提及集邮家赵人龙。赵人龙收集和研究的重点为中国早期古典邮票,同时对中国欠资邮票、新中国普票等也有极深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在他迄今近80年的集邮生涯中撰写的集邮普及与研究的论文数以百计。其中关于大龙、小龙、万寿及红印花加盖邮票这四大古典华邮的研习文章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些文章广泛刊载于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境内外出版的数十种集邮刊物上,如《集邮》、《中国集邮》、《集邮研究》、《上海集邮》、《集邮博览》、《天津集邮》、《中国集邮报》、《鼓楼邮刊》、《邮友信箱》、《中国邮史》、《邮票世  相似文献   

6.
大家议论     
新华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的《中外收藏大观》“邮票收藏家”一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被誉为‘中国邮票专家’的上海马任全老先生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年届九十高龄的马老先生从二十三岁起收集邮票……现在马任全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国集邮权威……马任全先生现任  相似文献   

7.
水原明窗先生逝世已届十周年,《上海集邮》拟辟专栏以志纪念,我是水原先生生前挚友;张乐民先生望我写些水原先生事迹,从而激起我对水原先生的怀念。 1957年,水原先生以日本集邮家代表身份来上海访问,当时接待的是马任全先生、钟笑炉先生和我,陪同谈邮事。水原先生此次带来了一册《新中国邮票图鉴》,除纪特邮票之外,也有解放区邮票,这是水  相似文献   

8.
马氏《国邮图鉴》初版于1947年,1988年修订再版时称《中国邮票图鉴》,集邮界俗称马氏图鉴。1988年英文版由马任全的好友、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李希尔(Lee H.Hill,Jr)在美国出版(图1),32开,共780页,内容基本同中文版。1995年,李希尔又将马氏图鉴英文版的清代部分扩充编辑,加入马任全对清代票版式研究的内容,出版了1995年版第1卷——大清帝国卷。16开单色印  相似文献   

9.
《上海集邮》2013,(4):47
本刊讯静安区集邮协会分会场活动"最佳邮票评选"于3月10日上午在静安区工人文化宫举行。由静安区邮协秘书长金卫星主持。静安区邮协常务副会长刘俊德对2012年邮票进行了逐一点评。现场气氛热烈,发言踊跃,经过讨论归纳,确认《中国共  相似文献   

10.
2017年,我依然徜徉在自己的集邮世界中,乐在其中,享受其中,快乐集邮。邮文写作在我的退休生活中,写邮文成为一大乐事,这一年我沉浸在邮海文山中,不亦乐乎。2017年,我在专业集邮报刊《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集邮报》和内部发行报刊《生肖集邮》、《洛阳集邮》《百川集邮》(洛阳)、《夕阳红报》(洛阳)、《化工邮苑》(上海)、《西游记集邮》(河北)、《麒麟集邮》(南京)上共发表集邮文章45篇,内容着重在邮票图案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我真正迷上集邮后,已深知“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的道理。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抽出钱订阅《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中国集邮》等,并广交各地邮友,获得大量民间邮刊,既丰富了藏品,又积累了邮识。在收集邮政附加费邮品中深深体会到,是邮识在关键时刻使我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2.
这是我开始写的《邮史忆踪》第一篇。顾名思义,我是想回忆、记述一些邮史方面的陈迹。1969年至今30多年来,我国邮政、邮票史上的一些史实,是我亲身经历、也许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我说的“邮史”是广义的,包括30多年来邮政史、邮票史与集邮史上的一些旧事回忆。这与我主编的《中国邮票史》、《中国集邮史》显然不同,那是官方修史,是集体编纂,是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作者比较了国内外目录对永宁加盖上框“国币”邮票发行日期、全套种数、名称的记载。1947年与1988年中、英文版《马氏国邮图鉴》只标“1946年”发行;1994年邮电版《中华世界邮票目录·亚洲卷》、1995年《吉本斯》、1996年《中国集邮大辞典》都标“1946年1-12月”;Williams《中国国币邮票》、1992年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0,(2):151-151
2009年12月19日,由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编辑委员会联合主办,《收藏》《集邮》《上海集邮》《集邮报》《集邮界》、艺超网、北京市集邮协会、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北京四方集邮联谊会等单位协办的中国第8届外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颁奖大会暨第8届外邮节在北京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5.
《集邮博览》2015,(1):2
《中国集邮年刊(2014)》为中国邮政2015年首推年鉴式集邮年刊,2015年1月出版。内容涵盖2014年全年邮票邮品背景资料,全年集邮大事记(邮票、会议、活动)、重要邮文,邮局邮网,拍卖信息、邮市行情等,具有权威性、资料性和史料价值,将为各级集邮组织和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学术研究和集邮活动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为"中国集邮史料"的编撰积累宝贵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2007年8月22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开馆,成为行业龙头博物馆,标志着我国有了国家级邮政邮票专业博物馆。2007年8月22日,《集邮博览》杂志复刊,拥有25年历史的邮刊重获新生,成为国家级权威集邮期刊、中国第一本全彩邮刊。  相似文献   

17.
美国集邮家克里夫顿·阿姆斯特朗·豪斯(1873—1936,图1)主要收集加拿大、朝鲜、日本等国邮票。他在邮刊发表文章,还出版集邮专著。1911年在波士顿出版的《加拿大:邮票与邮政用品》,是他享有盛名的经典专著,至今仍是研究加拿大邮票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他是当时美国集邮界最为活跃的成员之一。1910年8月起,他成为美国集邮协会(APS)会刊《美国集邮家》主编,并经常发表自撰的研究性邮文。  相似文献   

18.
《上海集邮》2004,(5):5-5
3月24日下午,海关集邮协会召开2004年度工作会议及“大龙”邮票研讨会。 首先,邮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顾洪官总结了2003年工作,并对2004年工作作了步骤:一是加强邮协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基层集邮小组;二是坚持办好《海关集邮报》,努力提高办报质量;三是举办集邮知识讲座,指导基层开展集邮活动;四是探索海关历史邮学文化,召开大龙邮票研讨会;五是拓宽对青年集邮  相似文献   

19.
《中国集邮史》在介绍东北、华东及其他沦陷区的集邮活动时,说“1944年,日本人四川高岭等在大连发起成立日华邮票研究会,出版发行会刊《邮趣》,双月刊,只印3期即停刊。”(文中“四川高岭”应为“西川高岭”《邮趣》应为《邮海》)此外,《中国  相似文献   

20.
1946年水原明窗先生创建日本邮趣协会,目的是为了吸引广大集邮爱好者普及集邮知识。1982年日本邮趣协会财团化,水原就任理事长。日本邮趣协会既是集邮活动的组织者,又是邮票的经营者,还是集邮书刊的编辑发行者。经过多年经营,到1996年创业50周年时,日本邮趣协会会员遍及全国,已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日本最大的集邮组织。协会还出版《邮趣》《邮票杂志》等刊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