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邮资凭证     
集邮爱好进入集邮领域,开始收集邮票等邮品后,常常会碰到“邮资凭证”这个名词。那么“邮资凭证”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附加费票”是所有邮政附加费邮品中比较有吸引力,或者说较有集邮价值(重要性)的邮品,因为邮政当局已承认它是一种“邮资凭证”,利用相关的附加费票的邮品作为素材,选定一个题目,就完全可以编组出一部符合竞赛性邮展规则要求的“传统类集邮展品”。  相似文献   

3.
文献集邮是什么?可否用一句话概括:它是对集邮的再认识。其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收藏型,另一种是将信息升华成集邮理论的研究型。“再认识”什么? 前述收藏型是注意题材的历史性和广泛性,用个电影创作来比喻, 它就似记录片,而研究型却注意题材典型性和现实性,就似故事片。这两种文献集邮都是对集邮再认识, 确立了方向,构架了内涵,理顺了关系。  相似文献   

4.
《上海集邮》1996年第5期发表的《“未发行”其实是“误发行”》一文,其提法似不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集邮大辞典》对邮票未发行,已有“停售追回”、“立即停售”和“未发行”等集邮词语作了精辟的定论,似无必要再加一个“误发行”的名词。误发行定义不确,可能引发集邮术语的混乱。  相似文献   

5.
任何形态的文化,都是以其本体的文化属性作为构成基础的。本文试从集邮本体的文化属性说起,来谈文化在集邮中的主体地位。一、集邮之“邮”的文化属性“邮”是集邮的载体。“邮”的构成,最基本元素是作为邮资凭证的邮票。自1840年邮票诞生以来,邮票的形态就具有了文化的属性。这一属性主要表现在,邮票是一种有主题、有内容、有造型、有风格的艺术化的邮资凭证。人们通过邮票可以透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风尚,因此邮票又有“国家名片”的称谓,这一称谓的实质是从文化角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主体形象。  相似文献   

6.
    
“方寸映天地,集邮博古今“,这是一幅赞美集邮的楹联,对仗工整,我们集邮爱好者经常读到它?它表现了集邮增长知识的含义。“天地”、”古今”是空间和事件客观存在的,如何去认识它?荀子日:多问日博。《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关键在于—个“博”字。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也是立足于“博”。  相似文献   

7.
刘殿杰 《集邮博览》2008,(10):32-33
3新中国邮票的第一次调价邮票的第一属性是邮资凭证,随着集邮活动的出现,它又成为供收藏者欣赏、研究的特殊商品。在邮政运营中它是用户交寄邮件时的付邮资的凭证,资费的多少由邮政运营的成本决定,并通过邮票的面值来体现。在收藏活动中,邮票是一种商品,其价格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立的中国集邮公司,既然明确它是从事集邮商品经  相似文献   

8.
集邮,被称之为“王者之乐”。早在上世纪30年代,五洲集邮社创始人张景盂在他的“集邮之乐乐如何”一文中写道:“邮票有趣味,是最文雅最高尚的娱乐,可怡情悦情,解闷消愁,倘能偶一展示,亦可以乐此不倦……略节其饮博嬉游之费,从事于集邮,不必夸多丰富,而自照乐在其中。”郭润康先生也有:“集邮发轫于邮政,旨趣来源于娱乐”的感叹。  相似文献   

9.
黄山 《上海集邮》2003,(4):24-27
自从1840年世界第一种邮票“黑便士”诞生以来,邮票的形式已有很多变化。最早的变革要算齿孔的出现,在邮票四周打上齿孔,使大张邮票的分离变得容易.从此也使邮票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带齿边的小纸片。印刷技术的进步是使邮票改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使邮票的画面精致逼真。绚丽多彩,不但是一枚邮资凭证,同时也成为一件袖珍艺术品,吸引许多集邮。  相似文献   

10.
一、文献集邮,是个全新的概念文献集邮与集邮文献,不是随意的名词颠倒,不是文字游戏。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集邮文献是“物质”,是集邮知识的物质载体;文献集邮是“活动”,是一种集邮活动。两者互相依存,互为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北京集邮论坛”是北京宣武区集邮协会倡导举办的,它邀集在京的集邮界专家、学者、名流,从不同视角探讨我国集邮发展趋势。这对活跃首都集邮学术活动、创新集邮研讨形式、启迪集邮思路导向走出一条新路。“2001北京集邮论坛”是第二次举办,主题是“集邮组织的现状与发展。”张林侠(宣武区邮协会长):  相似文献   

12.
《物件记事》开栏票据无声,邮品留痕,静静地记载着邮政史、集邮史中的大小事件,和活跃在其中的大小人物,它是岁月的印记,往事的记录,它的积累形成了邮政和集邮完整的历史。《物件记事》栏目将刊登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映邮政史、集邮活动的物件的文章。搜索你手中的邮品、票据、文件、照片等,讲述你亲历的那段历史,让我们从这些物件中探寻集邮活动发展的轨迹。由辽宁省邮电管理局等十个单位联合主办的"一九八八年全国最佳邮票评选发奖大会文艺晚会"于1988年在大连市体育馆举行。  相似文献   

13.
信息荟萃     
《上海集邮》2010,(1):47-47
浙江 杭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浙江省集邮展览暨浙江省体育集邮展览”戳(9.19-21);诸暨:“石裕堂集邮文化展品展”邮戳(10.1),嘉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嘉兴市集邮展览”邮戳(9.27)。  相似文献   

14.
我自读小学开始集邮时就顺便收藏邮政用品,其中各种购买邮票凭证为集邮增添了不少乐趣。这些凭证大概可以分为三大类:  相似文献   

15.
“还集邮吗?听说这几年集邮不行了,是吗?”经常有朋友这样询问。有着十几年邮龄.对集邮有着深厚感情的笔对此无言以答。尽管他所指的“集邮”并不是收藏意义上的集邮,其中包含了若干经济成分,但我却无法用那些常挂在嘴边上的种种集邮益处来说服对方.因为底气着实不足。去年暑假期间.一邮友想举办一集邮培训班,到十几个中小学游说.最后只招了不足10名学生.不得不罢手。  相似文献   

16.
中国2011一第27届亚洲国际邮展举办期间,由生肖集邮研究会、文献集邮研究会、原地封研究会和东联原地集邮研究会(以下简称“四会联展”)联袂承办的“2011·中国新兴集邮联展”以新兴方式搭建了一个集邮平台。“四会联展”是谁出的点子?它的举行又有什么细节?  相似文献   

17.
《上海集邮》2003,(10):34-36
集邮家李曙光分别在第二军医大学,同济大学开设选修课《实用集邮学》,其考试内容有一道论述题,要求学员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以“我与集邮”为主题,写一篇800-1000字左右的短,题目自似,体裁不限,这里刊载的5篇作即选自这些试卷。高校集邮选修课润育莘莘学子的集邮兴趣,这种兴趣能得保持并发展,则集邮事业幸甚!  相似文献   

18.
一、集邮学术的起源1、集邮,源于邮票的文化特质集邮源于邮票。集邮学术则源于邮票的文化特质。邮票,是人类通信发展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近代邮政实行预付邮资制、均一邮资制的标志,它是预付邮资、已付邮资的有价凭证。邮票,是小型艺术品,是包罗万象的小型百科全书,它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1840年,罗兰·希尔建议改革英国邮政,同时创造了邮票。1878年,赫德、德璀琳,试办中国近代邮政时,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图案式、底纹式及边饰式等邮政附加费凭证与戳记的介绍,近年来集邮报刊林林总总有过许多报道,经整理,今做补充介绍。一、陕西省汉中市:1992年9月15日开始使用“邮电附加费”收  相似文献   

20.
《集邮博览》2005年第3期刊登了《中国专用邮资凭证初探(上)》一文,文中将中国邮政发行的专用邮资凭证分为若干种类,在第四类"其它种类专用邮资凭证"中,将YJ1纪念邮资邮简《中国1999世界集邮展览》也列入其中。好在这段文字不长,全文转抄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