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在收集各种票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邮票图案与原各省市发行的粮、油、布、棉票图案完全相同,我就按“党的光辉历程”、“建设成就”、“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分为若干个专题,现已收集上百个主题,有的一种邮票图案就有几十枚同图的各种票证。现将邮票与粮票同图案而反映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的部分票证汇集起来,  相似文献   

2.
邮票改制品(converted stamp)是在印好的已发行或未发行的邮票或其他票证上,用加盖或凿出不同的图文,改变原邮票或其他票证的铭记、票种、图案、面值、发行单位、使用地区等,从而成为一种新的邮票。  相似文献   

3.
我爱好收藏人民公社时期发行的各类票证,在几本厚厚的藏品册中,两张1959年由原康人民公社、河顺人民公社发行的“觉悟票”别具特色。“觉悟票”是干什么用的呢?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我终于揭开了它鲜为人知的“庐山真面貌”。  相似文献   

4.
周凤迟先生近来对邮票投资中的品种选择,有些奇妙的看法,笔者既有赞同的,也有不敢苟同的,特作些探讨。他认为不要碰的邮票有:一是纪特、“文革”、编号、JT票。因为这些票中的许多品种都堪称新中国邮票的经典,给早期集藏者带来了丰富的回报,但由于价格相当高,且流动性极差,已不适宜进行长期投资,更不适合投机,只适宜收藏,这些票中的前期品种体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集邮博览》2013,(1):7-10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集邮的,最早收藏的邮票现在还有吗,价值如何? 我是1946年开始“玩邮票”的,兴趣来自邮票的精美图案。“大型精美邮票”是最爱,追求不同品种邮票数量的快速增长是目的,与同学交换到自己没有的邮票是最大的快乐。对“大型精美邮票”最迷的是“土瓦(唐努乌梁海)”邮票。追求邮票数量快速增长的捷径就是到天津劝业场去买“袋票”。  相似文献   

6.
信息     
《集邮博览》2010,(6):5-6
邮票博物馆举办《票中票专题邮票展览》本刊讯为纪念世界首枚邮票——"黑便士"诞生170周年,《票中票专题邮票展览》于2010年4月28日在中国邮票博物馆开幕,展览分两部分:《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票中票馆藏集萃》和《黑便士与罗兰·希尔——汪建熙个人收藏展》。  相似文献   

7.
谭世光 《收藏》2009,(11):131-131
在数以千计的《掷铁饼者》邮票中,其样票和错体票发现较少,故很难收集。笔者有幸集得几枚,现介绍如下。 《掷铁饼者》邮票样票种类较多,有“票样”(即样票specimen,是新邮票分发给有关部门备案、备查验或供宣传部门用的样品),有“色样”(与邮票成品颜色不同的原版印样),还有“母样”(雕刻版邮票原版第一次打印出的邮票图样)等。  相似文献   

8.
《集邮博览》第7期刊出《形似邮票的封缄票》一文,介绍了作者收藏的“中国人民邮政收到已破邮局代封”四方连邮政签条,这是一种由邮政部门印制的邮政签条,邮章上规定这种签条为“代封纸”,集邮界俗称“代封票”。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早中期精品的老纪特和JT票、型张等存世量日益减少,加上收藏只进不出、流传后人的思想,使精品邮票不是价高而望尘莫及,就是配套极难。需求催生新的行业,修补和拼接邮票乃成为一种十分“来菜”的好买卖。  相似文献   

10.
1975年我偶然在看了一本书后,从此迷上邮票,决心收藏邮票。经过30多年努力,我收藏了世界上各式邮票30000多枚,诸如异形邮票、军人邮票、“文革”邮票、旅游邮票、体育邮票等,另外还有人物的邮票30枚,弥足珍贵。我收藏邮票主要受到全国邮票名家收藏故事的启发,加上我酷爱体育收藏,而邮票印  相似文献   

11.
(三)曾有珍邮 幸存于世 红印花加盖票中,一种绿色加盖样票,极为珍罕,前辈赐以“绿衣红娘”的美誉。另外,民国初的“临时中立”加盖邮票46枚大全套及未发行“大中华地图样票”无齿12枚全套,柯斌早年均有收藏。这一实情以前不为世人了解,今予披露,以实邮史。  相似文献   

12.
部编邮票目录对“改5”100元/16分票的加盖全张枚数历来标注为50(10×5)枚,实物与之相悖。笔者前就收藏此票20(2×10)直长连,近获全张200(20×  相似文献   

13.
“史无前例”时期,自我“革命”掉此前收藏的清代和民国邮票,仅留存一些解放区和新中国邮票。1984年,在整理邮票时,发现一枚民国印花税票加盖改作金圆邮票复加盖改作“人民邮致暂作”的邮票,但在所有的邮票目录上都查找无着。经过研究,认定它是一枚未见经传的邮票,1985年写就论文,于当年全国集邮联在黄山举办的解放区邮票学术讨论会上宣读,并附图公开发表,后来,此票即由区票目录作为“太湖加盖”的第9种加以收载。  相似文献   

14.
朱军 《上海集邮》2009,(7):22-25
一些出现在邮票图案中的封、片,构成了异彩纷呈的“票中封”。目前,票中封的定义尚不明确和规范。简单地说,“票中封”就是“封”在邮票上。这里所说的“封”应该是具有一定邮政意义的各种实寄封片、贴有邮资凭证即将邮寄的信封,还应包括邮简、明信片、纪念封等。  相似文献   

15.
附票琐谈     
“附票”与“副票”在我国集邮辞书中,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称呼而已! 在刘广实、邵林主编的《集邮词典》里,无“副票”词目,而撰有“附票”词目,对“附票”解释为“与邮票联印,形似邮票的纸片,  相似文献   

16.
洪忠基 《集邮博览》2012,(10):48-49
为各种会议的举行而发行的邮票,是纪念邮票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前,“会议邮票”占有很大的比例。据统计,截至2011年10月,会议题材的邮票在“纪”字头邮票中有18套,“文”宇邮票中有两套,编号邮票中有一套,J票中有25套,分别占纪票的14.5%.占J票的13.5%。  相似文献   

17.
问:最近集到原澳门邮电司的“关门票”——“澳门回顾”邮票,我注意到邮票的葡文铭记是“MACAU”、而葡文票名中的“澳门”却写作“MACAV”,“U”变成“V”不知是否属于错票。  相似文献   

18.
正如王景斌在本刊1995年第6期所述,伪满“皇帝”溥仪纯属为了消磨时间而集邮。他的邮票除常规票以外,尚有相当一部分“见本”票(样票,见图)。据溥仪的侍卫  相似文献   

19.
近代邮票的图案丰富多采,几乎无所不包。有趣的是,某些早期邮票成了近期邮票的图案,构成所谓的“票中票”;有些实寄封也作为邮票图案,构成“票中封”。 有些国家在宣传和推行邮政编码、纪念万国邮联成立或纪念国际书信周时,发行了以信封为主图的邮票(图1、2,见封三)。但是其中的信封有时只是示意的轮廓,或者封上的邮票只是示意的色块,或者没有确切的收信人名址。这些不能算是正宗的“票中封”。正宗的“票中封”,应该是历史上确有其封。 英国泽西岛1974年为纪念万  相似文献   

20.
国家邮政局于2004年10月18日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长卷绘画为蓝本,发行一套邮票。我国台湾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一幅清代乾隆元年由宫庭画师陈枚、孙祐等奉敕摹画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台湾邮政部门于1968年6月18日以此卷《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发行一套邮票7枚。其中主景单票2枚,长卷后半部分连票5枚。虽然主景单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