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抵御异族的侵略而修建的,最早建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城》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世界遗产"的开篇。作者从游览视角描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雄伟壮观,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展现了宏伟的长城形象和劳动人民智慧勤劳的精神。细读文本,可以提炼出以下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简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长城》是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 ,描绘了气势雄伟、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 ,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 ,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文章结构严谨 ,条理清楚 ,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 ,是全文的总结段。一、新旧联系 ,理解总结段 ,设计教学思路在学习《长城》之前学生已经学过《颐和园》和《赵州桥》这两篇同样是描写文化古迹的文章 ,三篇文章写法上有共同点。教学伊始 ,通过一道思考题导入《长城》一文的学习。“找出文章中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在文章哪儿?起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5.
程瑶  刘峰  崔鸿 《云南教育》2008,(9):32-33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世界遗产”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作者以清新的笔触,朴实无华的语言,按照“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展开联想——赞美长城”的顺序,向读者展示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6.
《长城》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课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插图和一篇短文组成,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让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采取“读读、做做、说说、写写”的教法,进行综合性教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读《长城》,培养搜集信息能力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课堂上,我让学生图文对照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但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要学生掌握课本知…  相似文献   

7.
《赵州桥》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说明文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并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本组课文,要着重复习巩固  相似文献   

8.
此文设计共有下列环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及完整的教学过程。通过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子和段落来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相似文献   

9.
朱允 《甘肃高师学报》2007,12(1):125-127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它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非凡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昭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长城是中华文明的一种象征,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长城》(见人教版五年制第九册第1课)一文描绘了长城高大坚固的形象,其雄伟的气势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细细读来,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原来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恰当地运用了数字。请看下列语句: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6000多公里。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正是这些数字的运用,凸现了长城的高大坚…  相似文献   

11.
教材简析: 《赵州桥》是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重点介绍了赵州桥的结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相似文献   

12.
教材简析:   《赵州桥》是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重点介绍了赵州桥的结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  相似文献   

13.
教材简析: 《赵州桥》是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重点介绍了赵州桥的结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相似文献   

14.
案例: <长城>一文,作者花大量笔墨重点描述了长城的巨大与壮观.并借这一"历史奇迹"讴歌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教师在教学<长城>时,为让学生深切感悟这一要旨,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请看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5.
《赵州桥》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介绍性说明文,文章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让我们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课文的第2自然段是重点段,而“创举”又是重点段中的关键词。理解了关键词,对理解课文重点,突破课文难点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在进行这一段落的教学时,紧扣“创举”,处处围绕教学重点发问,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小语十二册(长城)是一篇看图学文,画面形象地表现了课文内容。一是远景图,从整体展现了长城境蜒于崇山峻岭之上的雄姿;另一是近景图,从局部给人以构造的直观,突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画面紧紧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并以其绘画所特有的感染力唤起人们的赞美之情。因此,在看图学文中,要指导学生了解长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学习抓住特点描述的方法,唤起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对我们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如何用好这两幅图呢?一、利用画画,的情人文上课伊始,便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画面上有些什么景物,哪是主要的?说说现后有什么感…  相似文献   

17.
案例:《长城》一文,作者花大量笔墨重点描述了长城的巨大与壮观。并借这一“历史奇迹”讴歌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教师在教学《长城》时,为让学生深切感悟这一要旨,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请看教学片断:师:通过初步阅读,我们已经感受到长城的长6500000多米,知道了长城的宽五六匹马并行,假定5米与高大假定6米的特点,如果把前两小节的内容联系起来思考,同学们能想出什么﹖生思考、沉默师:在已板书的长、宽、高大的下面加着重点这与我们熟悉的数学知识有着相关的联系,请仔细想一想,你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生1:可以看出长城是个长方…  相似文献   

18.
《颐和园》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具体描写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高度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围绕着这个中心 ,课文分三大段来写。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总的印象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特点。第三段(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 ,赞叹“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这样既突出了主要景点 ,又概述了全貌 ,使颐和园的美丽景色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全文中心明确 ,条理清楚。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写文章要有中心”…  相似文献   

19.
<正>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军事防御工事,其主体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主要功能为限制、阻隔游牧民族的骑兵行动。由于我国古代的历代王朝修筑长城总长度加起来绵延两万多千米,人们便将长城称为“万里长城”。长城规模浩大、绵延万里、历史悠久,因而被誉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  相似文献   

20.
登长城     
7月2日星期三晴今天终于要去攀登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八达岭长城了!初次见到长城,我就被它的宏伟气势所折服,远远望去,长城像一条巨龙,弯弯曲曲地盘踞在连绵起伏的山上,延伸向远方;再近看,一块块青色的,不起眼的砖头,竟凝聚了祖先的心血,悠久的历史,不朽的诗歌,铸成了这长达8851.8千米的世界奇迹。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长征"的旅途。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