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儿童认识客观世界是从感知觉开始的。因为有了感觉和知觉,人才能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从而为进行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打下基础。而在人的各种感知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及空间时间知觉)活动中,视觉占主导地位。研究表明:人从环境中获得的大部分信息(约80%)是通过视觉传递给大脑的,而色彩感知觉(即色觉)在视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的实验还给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些事实;那些对色彩有敏锐感觉的儿  相似文献   

2.
视觉追踪技术属于认识技术科学研究的范畴,该技术的研究是集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生理学、心理学、工效学、计算机等综合学科的交叉性质的研究。作为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工作主体,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通过感觉获得的,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外界环境信息,并经大脑处理后形成知觉信息,进而根据这些信息来控制自己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视觉表象已经成为运动认知心理学的重要课题,关于视觉表象融入乒乓球运动实践方面的研究,均已经取得了很多丰富的研究成果。从视觉研究结论中已经证实了"视觉感知、视觉搜索与知觉技能的熟练程度"之间密切相关。因此,试就视觉表象融入乒乓球训练路径选择与训练作用展开讨论,阐述视觉感知对大脑中枢神经信息反射姿态的认知作用;视觉搜索对运动中信息快速处理协同的感知作用;视野能力对运动中信息时空范畴视觉甄别阈值的控制作用。为此,将视觉表象融入到乒乓球训练实践中,使其对视觉表象认知与转化实际训练效果等方面起到更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辞典     
空间知觉是由视、听、触、动觉联合活动整合而成的复杂知觉,包括形状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通常,人们认为婴儿没有辨别形状的能力,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推翻了这一论断。利用视觉注视时间为指标的实验发现,出生后五天的新生儿就有选择地对一定模式加以注意,而对于复杂的  相似文献   

5.
视觉追踪技术属于认识技术科学研究的范畴,该技术的研究是集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系、生理学、心理学、工效学、计算机等综合学科的交叉性质的研究。作为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工作主体,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通过感觉获得的,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外界环境信息,并经大脑处理后形成知觉信息,进而根据这些信息来控制自己的行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知觉干扰效应是更残缺刺激的呈现使部分残缺的同一刺激的识别发生困难。实验利用标准条件和递进条件下的识别正确率的比值,详细考察汉字知觉干扰效应量在不同注视时间下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模糊汉字在2秒、4秒和8秒三种注视时间下均产生了显著的知觉干扰效应,但是注视时间对其识别正确率的改善和干扰效应量的大小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色彩运用较之其他绘画技能技巧更为重要,它是一切美术活动的基础。人从环境中获得的大部分信息(约80%)是通过视觉传递给大脑的,而色彩感知觉(即色觉)在视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觉,对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可以引起幼儿愉快的体验,获得美的享受,在此同时,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1.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美术活动中,主要诉诸的是视知觉,而视知觉又是人的主要感觉。心理学的研究已证明,人所需要的信息80%以上是通过知觉所获得的。视知觉不仅给人的生存提供必要信息,而且也是人生乐趣与幸福的一个重要源原。  相似文献   

9.
案例背景:2008年研究发现,大学生空间想象力欠缺,究其原因,可能与我国现行的教学手段有关。现行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言语输入是主要的形式,很少呈现视觉信息,与大多数学生的知觉偏好不匹配。有研究表明,我国大约有81.4%的学生倾向于视觉加工,即更擅长于通过视觉进行加工学习,而现在教师教学中很少提供综合视图。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关键环节,因为学生从空间知觉到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是以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与阅读:眼动控制的理想观察者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论文主要阐述了近来出现的一个关于阅读活动中眼动控制理论的模型。“Mr,Chips:理想观察者模型“,该模型特别重视视觉的、语义的和眼球运动的信息的整合过程,模型以字母为认知加工基本单元,强调视觉广度的概念(单个注视中所能识别的字母数目)。模型为人类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行为提供了一个量化体系,同时还为一些应急行为(如回跳和最佳注视位置)等提供了新的诠释。模型还是第一个就各种盲区对人类阅读的影响做出解释和预测的量化模型。该文还深入讨论了模型的特点,并展望了其在文阅读眼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