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中国书院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一生有很深的书院情结,建复了大量书院,推动了明代书院的勃兴;他二十余年书院讲学不辍,促进了书院讲会制度化和讲学平民化,也在书院史上再现了书院学术一体繁荣的局面;在长期的书院教育实践中,王阳明还在书院教育目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师教学原则和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丰富和发展了书院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
胡居仁是明初重要的理学家、书院教育家.他绝意科举,毕生与书院结缘,先后受业、掌教、创建、主持和访学多所书院.他在生动的书院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书院观,包括"刊落浮华,一趋本实"的书院教育宗旨、"好古信道"的书院教师观、"汲汲于奔竞者不必招至"的书院生徒观等.胡居仁以发明书院之独立和不妥协精神,在中国书院吏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郝浴是清代顺治、康熙年间的教育家,被贬到铁岭后创办了银冈书院,以"致知格物"这核心,开创了书院讲学之风,从而使银冈书院成为东北第一大书院。他不仅培养了大批人才,教育思想也影响了清代乃至于后世的教育,当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戴钧衡创办桐乡书院的有关情况及其所取得的成就,阐述了戴钧衡创办桐乡书院的指导思想,指出了戴钧衡对书院教育的认识和全新的办学理念以及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他撰写的《桐乡书院四议》对书院教育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桐乡书院也因此成为晚清书院发展史上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5.
沈起元是清代前期著名的官员和理学家,为官期间,重视教育,特别是在书院教育方面卓有成就,曾先后执掌多所著名书院,尤以在娄东书院的成就最为突出。作为其书院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沈起元执掌娄东书院三年,是其理学思想发展与传播的一次充分实践。他为书院生徒制定的《娄东书院规条》,推动了娄东书院的发展。娄东书院后来发展成为江南地区的著名学府,沈起元实具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6.
清代中叶的姚鼐,是我国古代成绩卓著的书院教育家,一生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徽州紫阳书院,安庆敬敷书院和江宁钟山书院,其思想影响中国教育界和文学界200余年,在中国书院教育史上实为罕见,然而学术界并不重视对他的研究。本文就他40年来书院教育实践及其经验和思想作了初步的考察和论证。  相似文献   

7.
近代教育家吴汝纶的生命世界与莲池书院维系在一起,他倡设莲池讲学院,创办东西文学堂,加强莲池书院的教育管理;面对新教育改革中的两难困境,主张废除科举,改革书院,引进西学,建立学堂。清末书院改制时,他卸任书院院长,带着在莲池书院中遇到的问题踏上了考察日本教育之途。  相似文献   

8.
姚鼐后半生执教于东南地区四所书院,他的文章教育大致可分为阅读和写作两部分。就阅读教育而言,他编选、评点《古文辞类纂》,指导弟子的古文吟诵;就写作教育而言,他以古文为中心,选编、评点生徒的时文课艺。姚鼐在书院执教过程中,完成了构建文统、培育弟子、传播桐城古文等有关建立文派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9.
张伯行是清代著名官员和理学家,他热衷于书院教育,为清代书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张伯行创建的鳌峰书院成为清代福建省的最高学府,培养了如林则徐、张际亮等人才。鳌峰书院形成了完备的教育教学制度,在讲学、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典型性,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张伯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先后主讲南京惜阴、上海敬业、苏州紫阳、正谊等著名书院20余年,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和教育思想。他不仅提出改革书院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等主张,而且提出改革科举考试的种种办法,力主全面、深入地向西方学习,从而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对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颜元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一位教育家,针对当时八股教育的弊端和不足,一心一意改革教育,实现教育创新,为了实现其培养专门人才和通才结合的思想,提出了"实文、实行、实体、实用"实学教育思想体系,倡导"习行"教学方法,采取全面评价学生等教育思想。科南特作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是一位以要素主义流派为代表的教育家,提出了中等教育改革、师范教育改革、大学通识教育等重要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当时美国教育改革。通过比较发现,两个教育家在教育经验、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评价等方面既有分歧,也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在今天,两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教育家的成长有很大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清初教育改革家颜元对传统学校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漳南书院”是一所集文、理、工、农、兵、体诸学于一体的具有近代性质的学校,他立新制、育新民、设新学、行新法、倡新风,开近现代世界功利教育和实学教育之先河。颜元的教育思想及其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今天的教育改革者继承弘扬,但其失败的深刻教训也是应当认真记取的。  相似文献   

13.
颜元是清初著名的实学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在继承和突破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他重视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提出了"实学"、"实用"的教育思想.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颜元课程改革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颜元是清初知名实学家,是教育改革的先行。为培养实学人才,他以实用为宗旨,对教育内容进行了彻底改革。这项改革,开中国新教育之先河,具有划时代意义,对于我们当今的课程改革,乃至于对整个素质教育的推进,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颜元是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持漳南书院时,在反思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以其特有的实学精神,对书院的功能、学科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为中国古代教育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方向,是中国近代教育的源头。对当今的教育改革亦有诸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晏阳初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中国社会问题的认识,在欧美新思潮的影响下,乡村教育家晏阳初在上世纪20-30年代引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从事乡村平民教育实验。从调查入手,他们构建了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体系及方式,并进行理论探讨及实际推广,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乃至社会史的重要流派,对当今农村经济发展及基础教育的改革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阎锡山在山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村治"改革运动。这一改革不仅是一次政治改革运动,也是一次面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运动。混乱的社会秩序激发起阎锡山的济国之情,他将中国式哲学思想与日本"村町制度"相结合,辅之以先进人物的帮助,推进"村治"改革,实施社会教育。其"村治"改革中的社会教育围绕"开民智"与维护政治统治展开,采取操纵与说服相结合的方法,并采用类型多样的机构作为实施媒介,整肃了山西风气,为"村治"改革提供了相对文明开化的社会环境。其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基础上的宏大社会教育观及有效的方法,对缓解中国当下社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颜元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际遇对其思想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读书与致用的关系及主静与主动的关系的探讨是颜元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地评价分析颜元的教育思想,对现今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1866年,严复以第一名考入福建船政局求是堂艺局(船政学堂)学习驾驶.晚清创办技术学校,这所学堂首开其端,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次重大变革.严复后来成为近代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之一,是维新运动中的重要理论家、宣传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把自由主义这一西方主流思潮介绍并移植到中国.1906年,他在上海商部高等实业学校演说时,最早把起源于西欧的实业教育向中国进行了全面的、经典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延安红色教育资源是新时期开展公民教育的特色教育资源。延安红色教育资源地处陕甘宁边区,在教育的价值与意义上,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为突破延安红色教育资源应用受地域的限制,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公民教育中特色教育资源的个性化服务,利用互联网面向学校与社会公开共享特色教育资源,旨在促进红色教育资源在公民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延安红色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个性化服务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原有的资源建设与应用模式很难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教育资源数字化服务的要求,因此需要重新构建延安红色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新模型。基于该模型制定延安红色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设计和分析红色教育网络平台模块的功能、素材建设等,实施网络平台开发;根据对网络教育平台的推广,研究红色教育资源应用模式,深化延安红色教育资源在学校和社会中有效应用的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