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听朋友说这几天可能要下雨,便回去给你带了件外套和一把雨伞”——这一母爱的超常之举,是用“途中偶遇朋友”背景材料托起的。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2006年高考安徽卷“读”的话题作文,变格措施是:将“母亲”作为一部书,将其各项举动,作为“章节”。标题变为“读‘母亲’”。  相似文献   

2.
等待     
用人体部位作“涨水”的参照——凸显了“等待要以生命为代价”的主旨。标题宜改为“涨水”——自拟的标题同话题文字不能相同。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信念”话题作文,变格的途径是:将跳龙门的鲤鱼取代心仪的姑娘“玉翠”;将尾生“等待心爱的人”变为“迎候跳龙门的鲤鱼”。  相似文献   

3.
此文出彩处是“我想参加,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报了名”——用“参与”诠释标题所指的“飞跃”。文章为“参与”构建了“舞”的载体——意象鲜明而又独特。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关爱与诱导”话题作文,变格的途径是:将“学校要举行活动……要在我们班选一个跳舞的”,作为“我参与”的背景材料——有意识地引导“我”发现并展示自己“美”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此文提供作文变格的宝贵经验——主客易位——将平日父母教育“我”(儿女)的话,让“我”来说。作者思维变通性,是成功的关键。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针砭教育缺失”话题作文:将“钉纽扣”“给车胎充气”两事作为“缺失”之“果”,将“我”的亲人表现作为“缺失”之“因”。  相似文献   

5.
芙蓉玉     
用芙蓉玉作载体出自信之意——意象个性化,借助虚构的爱情细节凸显自信的主旨——别出心裁。此文基本材料还可用来表现“鼓励他人”“为他人喝彩”的主旨;其变格途径是,主次易位——芙蓉变为次要人物,“他”变为主要人物,强化“他”说的“你红脸的模样真可爱”。  相似文献   

6.
记叙事件,旁敲侧击。正面写过生日之“喜”,侧击爸爸不归之“悲”——其“悲”,用“小白花”出之。此文可变格用于“盼和睦”材料作文:删除“小白花”及其有关的文字,增补“爸爸接通电话”的情节。标题变为加上双引号的“爸爸,我和妈妈好想您”。  相似文献   

7.
有特色的文章是“我”用心写就的——“我开始留意教室和走廊,尽量多收集瓶子,帮她装在另一个袋子里”。此句还要锦上添花,将其中的“留意”“收集”和“装”的细节写出来,将遇到的矛盾写出来,将背景材料写出来。此文升格后可变格用于“投桃报李”材料作文,变格措施是:强化“相互帮助”,替换“知足的微笑”及相关文字。  相似文献   

8.
忘带钱包     
编者推荐:卒章“拿起手机就按‘110’”,是“曲径通幽”之笔——没有结局的结局——给出了未知的内容,还给出了探索的空间!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打假”话题作文,其变格的措施是:整理并补充店主所疑之事,或由点到面安排,或由实到虚安排;细节可从“用假币付账”开始。标题变为“一张假币……”。  相似文献   

9.
离而不弃     
这两篇相互变格文章为将课堂习作变为应试满分作文提供了可操作的经验——依据高考话题主旨对课堂习作材料的属性作新的选择。例如:“树”的材料,变格一作文因其主旨是“回归”,凸显其“静静站立”;变格二作文因其主旨是“行走”,凸显其“把那枝叶伸向了天空,伸出了墙外”。又例如:对“生活在何处”的回答,变格一答曰“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变格二答曰“在我们的脚下,山那边的灯光微笑着召唤我们走过去”。两位作者能这样做——用新话题主旨去给课堂习作中的材料属性重新定位——思维品质具有变通性。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张力     
此文“秘密”一词立骨,它有两个层面的意蕴:表层“发财鱼的秘密”;深层“发财鱼的真正秘密”——更大的秘密——逼迫村民求发展。此文还可变格用于“近忧与远虑”的话题作文,变格措施是:将文中——“其中发黄的一张上写着:‘今天我没有告诉他们发财鱼的秘密,这或许是正确的,因为这样我便有了一个更大的秘密。’”——这句话展开写,对其中的“发黄”“今天”和“这或许是正确的”分别进行铺垫,从而凸显“远虑去近忧”的主旨;变格后作文标题改为“昨天的秘密”或“一张发黄的纸”。  相似文献   

11.
小燕子自述     
此文最富想象力的句子是“风带着我环游世界,我旅行了九天。片刻之前,我落到了这紫玫瑰花上”。它凸显“母爱的力量惊天动地”。此文的基本材料可变格为“祖国——母亲”的话题作文,其主旨由现在的“母爱”改变为“爱母”,变格的措施是:主宾易位,留守的是母燕,远飞的是小燕。此文变换主旨,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街头画像人     
文章标题为“街头画像人”,而卒章用“街头画家”点题——凸显“先做人,后成名家”的主旨;此文用“拼搏”诠释“做人”,主旨鲜明。此文基本材料可变格用于“关爱弱势群体”的话题作文,其变格措施是:主宾易位,对画像人略写,详写一群儿童及其为画像人绘制的护身画;标题为“一张儿童画”或“护身符”。  相似文献   

13.
牵手     
构思巧妙——“我”刚才还“骄傲地反驳老师”说“姨妈才是最疼爱我的人,姨妈的手才是最温暖的”,就遭遇“放学了……姨妈却迟迟不出现”的伤心事——跌宕起伏。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教育者要因势利导”材料作文,变格措施是:因“我”同姨妈的矛盾,引起幼儿园老师的反思——肯定“我”对“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质疑。  相似文献   

14.
第三自然段中的“风景真是不错”承上启下,将“小男孩”作为一道风景——意境高远。为了凸显这道风景,文章用小男孩的“破旧的白色上衣”、“我”的“‘烂’照片”和两个老外“翘起大拇指”进行铺垫。标题中“山顶”二字蕴含对小男孩赞美之意。此文材料可用于“热爱祖国”的主旨,其变格的途径是:将小男孩的服饰变为唐装,让其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身份出现在外国友人面前。  相似文献   

15.
用“书店”和“《走出地平线》”入题,妙;更奇的是,用“雨天”和“轮椅”托起女孩的无限心空——不仅女孩自己走出了“失利的阴影”,而且帮助他人走出了“失利的阴影”。布局周密——开篇和结尾部有“绿色”;“走出地平线”和“窗”,有实写也有虚笔——相互照应。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心理调适”话题作文,变格措施是:强化“我”“失利的阴影”浓度,增补“女孩”化解“我”心中“阴影”的过程。标题改为“书店中的无限空间”。  相似文献   

16.
"那一刻,我隐隐约约感到:天,我们永远追不到",这是文章的转折处——告别"幼稚",走向"成熟"。此文可变格用于以"坚持追梦"为主旨的材料作文:将此文转折句修改为承转句"那一刻,我意识到:追天的路还很长";其后的文字作相应修改——卒句变为"追梦不会在‘成熟’的脚步中消逝"。  相似文献   

17.
白墙     
此文主旨多元,“白墙广告”可变格用于“信守合同”材料作文。变格措施是:在“顺子就又找了些白石灰,覆盖那广告”后,广告商以“给了20块”为据,诉顺子不信守承诺。标题变为“白墙的视觉权属”。  相似文献   

18.
一波三折,凸显孝心。从“不卖九枝”到“卖九枝”的转折,源于小男孩发现“阿姨……眼睛里流出一些惋惜的神色”——泛爱众。从“一个巴掌拍到了他的屁股上”到“妈妈流着泪把儿子抱得更紧”的转折,源于小男孩“替爸爸给您送一朵”——不仅有儿子对母亲的孝,更有“子代父”表达爱。此文为“先果后因”结构——“泛爱众”者,重亲情。此文可变格用于“感恩”材料作文,变格的措施是:叔叔买“九枝康乃馨”送给母亲,标题变为“母亲节的康乃馨”。  相似文献   

19.
守而不痴     
变格后作文为将课堂习作变为应试满分作文提供了可操作的经验——依据高考话题主旨对课堂习作材料作辩证分析。例如:运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材料,变格前作文因其主旨是“清醒出走”,故正入反出“愚痛”之意;变格后作文因其主旨是“坚守”,故正入正出“不弃”之义。“愚痛”和“不弃”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材料中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依据作文主旨选准某个侧面,作者运用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编者推荐:变格前后的两篇文章看似相同,其实差异很大,正如评者所言,[相互变格一]重在“他励”,[相互变格二]重在“自励”——两篇变格作文的标题,很巧妙地蕴含“他励”或“自励”之意。如果将[相互变格二]的写作重心放在“字写得好”以后,就是两篇可相互变格——主旨相近,但有迥异——的典范作文了。两文还可各自变格:[相互变格一]由写母亲“他励”,变为儿子“自励”;[相互变格二]由写大仲马“自励”,变为朋友“他励”。这种变格方式,非常实用,不必另找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