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安放于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2.16米望远镜,于1958年开始设计,1989年安装落成,是我国第一架自行研制的2米级光学望远镜,也曾是远东最大口径的望远镜。2.16米望远镜的建成使得中国天体物理学研究进入光谱研究的领域,观测能力扩大到了银河系外,被誉为中国天文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建造见证了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天文学,尤其是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本文通过梳理这段时期中国希冀拥有自己的2米级望远镜发展天体物理学的梦想,再到大跃进期间变成"自力更生"自己设计、自己建造这架当时技术上难以达到的望远镜的过程,探讨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思潮、政治运动对作为基础理论研究学科的天体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代文学家杨惧的一首《临江仙》,既生动表现了长江日夜奔流不息的恢弘景象,也表达了对奇日英雄伟业的遐想。其实,用"浪花塑造英雄"这个说法,更能表达对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者的崇高敬意和对大桥本身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穿越了48年的风风雨雨,谱写出一曲岁月一如歌。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建立后不靠外援完全自力更生兴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特大桥,如今,超负荷服役数十年的南京长江大桥于2016年10月28  相似文献   

3.
石靖婧 《科技风》2011,(19):161-162
本文介绍了南京长江大桥建设的历程。运用工程哲学的基本原理,从工程与经济相协调,工程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工程与社会环境相协调三个方面对南京长江大桥进行了哲理探讨,指出了工程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是工程成功的重要指标,提倡统筹规划长江大桥,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工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期可持续发展以长江大桥为例的中国水利工程事业。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两路口小学为开展创造教育,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取得了可喜收获。他们从语文课入手,首先选择三年级实验班的“南京长江大桥”一课进行了尝试。经过分析,认为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的机会。这里虽然离南京长江大桥很远,但重庆长江大桥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5.
亲爱的读者同志:《科学大众》编辑部来信说,您们从报上看到我国现代化煤矿竖井陆续建成的喜讯,很希望了解煤矿竖井一些情况。这里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下范各庄煤矿竖井。这是我国自己勘探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座大型的现代化煤矿竖井,在1964年9月建成。沉睡在河北省唐山市东郊沙河南岸地下千百万年的黑油油的工业食粮——煤——自10月起已开始源源不断地被开采出来,运往各地。在这个矿区里,地面以下一直到几十米至一百多米深,完全是新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众》2011,(9):18-19
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建筑物,称为桥。我国地域广阔,桥非常多。建造于公元605年的赵州桥,经历了1400多年的历史,仍然挺立在那里,发挥着作用;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长江天堑变通途;2011年6月30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胶州湾大桥在青岛建成通车。一个个桥梁,诉说着一段段历史,也承载着科学家的无尽智慧。你是不是也想成为一名桥梁建筑师呢?2011年,由科学大众杂志社承办的江苏省第五届"校园之间"智力竞技活动中,有这么一道题,就可以圆你成为桥梁大师的梦,请看赛题——我是桥梁建筑师!  相似文献   

7.
核废料隧道     
在距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180千米的乡村,约250米深的地下,蜿蜒穿行着一条隧道,这条将于2010年完工的隧道将成为一个长期核废料存放地点。隧道位于Bataapati村外,建成后它能存储64千米外的Paks核电站产生的约4000万升中、低浓度的核废料,占这家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总数的97%(高浓度核废料和用过的燃料棒将由这家工厂自己保存)。所有的核废料都储存在保护性包装里面,防止在处理过程中污染环境和工具。在几百年后,这些核废料的放射性将衰减到地球自然背景辐射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专家工作通讯》2004,(11):30-30
美国红提葡萄以其粒大、肉脆、美观、含糖量高的特点,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水果品种之一,为世界性的优良晚熟葡萄品种。陕西秦丰果业有限公司组团赴美国加洲实地考察,又对香港等主要销售市场进行了调研,结合实际,制定了发展方案。公司总投资1500多万元,引进栽植红提葡萄2000亩,共建成围栏1.4万米,栽植葡萄桩柱7万根,建成了扬程300米的二级抽水站和1500立方米的蓄水池。铺设灌溉管道1,9万米,同时组建了陕西省葡  相似文献   

9.
闹德海水库于1942年建成,建成时没有修建坝下任何消能设施,随经几次消险加固,受当时条件限制都没有增设。水库仍然存在消下冲坑日益加深的趋势,本次加固工程,为了确保坝址不开成过深的洪水冲坑,增设了宽50米,长100米的坝下消力池。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大跨度桥梁,是指跨度超过400米的大型桥梁。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大跨度桥梁的建设在我国备受重视。自1991年建成第一座跨度超过400米的大跨度桥梁后,我国现已拥有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大跨度桥梁,占世界总量一半以上。尤其近十年中,更是建成了55座大跨度桥梁。然而建成不是最终目的,让这些大跨度桥梁安全运营才能实现建设之初衷。今年年初,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揭晓之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众》2000,(2):7-7
中国的天文望远镜研制从无到有,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经具有研制2米以上天文光学望远镜和国际一流的天测仪器及太阳仪器的能力。同时,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小型天文望远镜最大的出口国。 1980年以后,我国相继建成了2.16米、1.56米及1.26米红外等三台新的大型望远镜,为我国实测天文学增加了有力的武器,也使我国天文仪  相似文献   

12.
过去40多年中,长江下游只有一座南京长江大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长江上的桥梁才逐渐多起来。仅江苏省近年就有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等相继建成通车,南京长江三桥的建设工程已于2003年9月29日全面启动。此外,南京长江四桥的建设方案也将揭开神秘面纱。据说,长江下游还要建9座桥梁和隧道……现在长江上到底有多少桥?恐怕这个问题连桥梁工程师们也得仔细想想了。赫赫有名的长江大桥长江,这个大自然的力量所创造的景观,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她不但与黄河一同培育出了中华文化的前身——两河文化,也是炎黄子孙的“衣食父母…  相似文献   

13.
澳门新八景     
镜海长虹指1970年10月建成的澳门——凼仔跨海大桥,全长2570米,横跨海域,有如长虹卧波,玲珑雄伟。入夜,桥灯齐明,仿佛串串珍珠,给蠔江增添闪闪光彩。1994年4月,又建成全长4000米的斜拉钢索“友谊大桥”,造型独特,呈起伏波浪形,似提琴半边卧海,女神日夜拨动琴弦,叮咚作响。两桥辉映,更添蠔  相似文献   

14.
正8月12日,执行我国海洋科考史上第一次万米级深渊科考作业的工作母船"探索"一号首航归来,其搭载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进行了一次8000米级、两次9000米级和两次万米级下潜作业,最大潜深达10767米,从而成为中国首台下潜深度超过万米并进行科考应用的无人自主潜水器。与此同时,我国新建成的万米级深渊科考母船"张謇"号也正在前往位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测试它搭载的"宝贝"——"彩虹鱼"号万米级(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未来的"彩  相似文献   

15.
吹气造桥     
在美国缅因州南部,去年新建成一座“尼尔”桥,有两车道宽,10.4米长,横跨在一条河流上。目前正在使用偏转传感器和其他仪器对它进行严格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吹气造桥     
在美国缅因州南部,去年新建成一座“尼尔”桥,有两车道宽,10.4米长,横跨在一条河流上。目前正在使用偏转传感器和其他仪器对它进行严格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人》2009,(3):44-44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承建的中科院与上海市政府合作项目——6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系统工程已经正式启动。这架望远镜选址上海天文台松江佘山基地,计划于2012年年底建成.届时将成为亚洲最大、国际先进的全天线可转动的大型射电望远镜,不仅可以很好地执行探月二期和三期工程的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测定轨和定位,以及今后我国各项深空探测任务.还可以在天文学研究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这台望远镜建成后,按其口径大小在全球可排第三.仅次于美国的110米口径望远镜和德国的100米口径望远镜。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接收天体的无线电波.确定遥远天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四十米长、三米宽的丹麦科尔汀塑料桥是一全塑料桥梁。它轻巧,施工方便。其缺陷是:目前汽车还不能在桥上行驶。人们连续工作了两夜,十几个工人,就建成了这座大桥,它横跨居特兰半岛连接弗因岛的铁路。工人们在探照灯光下用  相似文献   

19.
正荷兰建成了一条全长30米的双向自行车道,据称是世界上首条环保智能自行车道。它所使用的回收材料相当于21.8万个塑料杯或者50万个塑料瓶盖。自行车道由11块长3米、宽2.4米的预制板构成,方便运输且安装便捷。道路内部设计成中空结构,便于铺设电缆及管道,也有利于下雨时排水。路面下方还安装有各种传感器,用于随时监控道路温度、通过的自行车数量等。  相似文献   

20.
动态     
《科学中国人》2022,(7):6-9
中国首个海洋监视监测雷达卫星星座正式建成自然资源部消息,4月7日7时4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一颗1米C-S A R业务卫星。这一卫星是我国第二颗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业务卫星,可与已在轨运行的首颗1米C-S AR业务卫星及“高分三号”科学试验卫星实现三星组网运行,卫星重访与覆盖能力显著提升,标志着中国首个海洋监视监测雷达卫星星座正式建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