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木兰诗》中“东阁”、“西阁”该作何解释呢?愚以为木兰所居只有一个“阁”。所谓“东阔”者,“阁东”之谓也;所谓“西阁”者,“阁西”之谓也。“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可译为:  相似文献   

2.
《木兰诗》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大多数人把“东阁”“西阁”理解为两个地方,其实这是不确的。阁,闺阁,女子的卧室,昔日当户而织的劳动女子木兰岂能占有两间闺阁?“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这东阁西阁不过是她唯一的闺阁而已。意义比较实在的方位词,东西南北等,在与名词构成表处所的词组时,历来可以放在名词的前面。《尚书》“伊兹东夏”,“东夏一即中国之东部(按夏即中国);《列子》“北山愚公”说的是山北面的愚公;战国地名“西河”就在黄河西岸;今天所谓“西欧、北美、东南亚”,不正是欧洲西部、美洲北部,亚洲东南部么?所以,这“东阁、西阁”所指的乃是木兰那一间阁的东部和西部。  相似文献   

3.
师: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诗句,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生1:我最喜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几句写出了木兰恢复女儿装的娇媚情态,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  相似文献   

4.
《木兰诗》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的“东阁”“西阁”,教材、教参中均将其理解为东西两个房间,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意义比较实在的方位词,东西南北等,在与名词构成表处所的短语时,历来可以放在名词的前面。《尚书》“伊兹东夏”,“东夏”即中国之东部(按,“夏”即中国);《列子》“北山愚公”说的是山北面的愚公;战国地名“西河”就在黄河西岸;今天所谓“西欧、北  相似文献   

5.
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写木兰从军归来、恢复女妆的情景时说:“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户理云鬓,对镜帖(贴)花黄。”那么,什么是“花黄”呢?花黄是古代流行的一种女性额饰.又称额黄、鹅黄等,是把金黄色的纸剪成各式装饰图案贴于额上.或在额间贴上黄色。这种化妆方式起源于南北朝.当时佛教盛行,爱美的女性从佛像上受到启发,渐成风气。关于“花黄”的由来,还有个传说——  相似文献   

6.
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写木兰从军归来、恢复女妆的情景时说:"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户理云鬓,对镜帖(贴)花黄。"那么,什么是"花黄"呢?花黄是古代流行的一种女性额饰,  相似文献   

7.
互文与合叙     
在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以下两种类型的句子:1、太阳挂在这个地方,月亮歇在这个地方;男人想着这个地方,女人梦着这个地方。——宜昌民歌《三峡——我的家乡》2、他认为同一、存在应该由区别和重复来替代,世界上只有区别之间才相象,而不是互相相象的东西才有区别。——《扑朔迷离的游戏——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其实这两种句式在古代经典作品中曾大量出现,例如: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辞》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例3如果完全从字面解释,就会出现问题:明明开的是东阁的门,怎么坐到西阁的床上…  相似文献   

8.
不少人总认为“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这两句诗分别描述了雄兔和雌兔不同的动作和神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二册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沿用这一说法——“据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而实际上,雄兔和雌兔的脚步和眼神并没有什么不同,“脚扑朔”、“眼迷离”是雄雌兔共有的动作和神态特征,这里是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互文”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是“参互成文,合  相似文献   

9.
《木兰诗》的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里的“扑朔”和“迷离”这两个词句,历来解释很多。一般的解释是:说雄兔比较好动,不走的时候两只前脚时时爬爬搔搔(扑朔)着;雌兔比较好静,不走的时候时常眯缝(迷离)着双眼,安静呆着,容易辨认。也有的则认为“扑朔”应释为“蓬松”,是形容雄兔脚上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应释为“朦胧”,是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还有的认为是互文,两句的上下结构可以换,雄兔雌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难以分辨雄雌。以下摘编  相似文献   

10.
郁玲 《现代语文》2011,(12):130-131
自然万物以复杂的对比关系构织在一起,互相衬托地显现着。我们的先人早就发现了这样的对比关系,并将这种手法运用到了诗歌创作中。“远岸秋沙白”与“连山晚照红”形成冷与暖的对比;“过春风十里”和“尽荠麦青青”形成虚与实的对比;“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相似文献   

11.
"当户""当窗"--《木兰诗》的炼字艺术《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回乡时,写的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装,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我们读这段诗时,主要是读它的排比和对偶。但是,对"当户理红妆"也应该提  相似文献   

12.
“扑朔迷离”这个成语是从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句紧缩而来的。在现代汉语里,这个成语是比较常用的,它的意思也是确定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这个词的解释是:“雄兔脚乱动,雌兔跟半闭着,但是跑起来的时候就很难辨别哪是雄的,哪是雌的。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汉语成语词典》的注释是:“‘扑朔’指兔脚乱动,‘迷离’指眼睛半闭,原指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这个词的本意究竟指的是什么?还得放到原文中去考察。  相似文献   

13.
三、几种特殊的建筑和部件名称轩,指长廊或小室。归有光《项脊轩志》“从轩前过”。阁,汉代指掌的东西两侧与堂相连的房子,与厢相类,后来也指供休息、远眺、供佛或藏书用的建筑物。如(黄生借书说):“束之高阁。”即指藏书的屋子。另外,后世称女子的卧房为阁,如日阁、出阁。(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即指女子住的房间。台、谢,都是统治阶级游玩休息的场所。台,高而平的建筑物,一般供望远或游观之用。如(永遇乐·京回北固亭怀古):“舞村歌台。”谢,建在高台上的敞屋。观,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后…  相似文献   

14.
《木兰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句,教材的解释引起了许多老师的疑惑和异议。那么请你认真阅读下面两文,思考一下他们所说的是否有道理。  相似文献   

15.
《木兰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句,教材的解释引起了许多老师的疑惑和异议。那么请你认真阅读下面两文,思考一下他们所说的是否有道理。  相似文献   

16.
“扑朔迷离”这个成语是从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句紧缩而来的。在现代汉语里,这个成语是比较常用的,它的意思也是确定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这个词的解释是:“雄兔脚乱动,雌兔眼半闭着,但是跑起来的时候就很难辨别哪是雄的,哪是雌的。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汉语成语词典》的注释是:“‘扑朔’指兔脚乱动,‘迷离’指眼睛半闭,原指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这个词的本意究竟指的是什么?还得放到原文中去考察。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对“雄兔脚扑朔,雌兔眼…  相似文献   

17.
《木兰诗》是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里的课文,最后一段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下称"末段")文下对"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注解是:据说,把兔子提起来,使它悬在半空中,雄兔不时地动弹着两只前脚,雌兔常常眯着两只眼睛,因此便于辨认。并且不少资料的注解也持有相似的观点,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古诗荟萃》认为雄兔与雌兔在外形上有此差别。  相似文献   

18.
“互文”(又叫“互辞”,也称“互言”,又叫“互文见义”、“互文对举”、“文互相备”),是古代文章中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也是古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段。这种修辞手段在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选用的古文中很常见。可惜的是我们有些教者往往把精力都花在文言虚词、文言实词的归纳整理及语法关系的分析上,而对这种极为常见的修辞方式则未能给以足够的重视,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虽然教者主观上想教得明白,可是到头来却往往弄得连教者自己也感到文意抵牾,诘屈难通,有时简直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比如选作中学教材的《木兰辞》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句就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这两句诗长期以来人们就感到费解,究其原因,原来是一些人不了解  相似文献   

19.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我辨是雄雌. 《木兰诗》以此比喻作结束,奇巧新颖,出人意表.这里的“傍地走”,千多年来都释“傍”为“靠近”;释“傍地走”为“贴着地面跑”,从未见有“异说”. 但近年发表的《关于“双兔傍地走”》一文,对“一起贴着地面跑”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北朝乐府民歌的杰作《木兰诗》,一直被中学语课本所采用。它的内容较好理解,没有歧义,但课本对诗歌的末段两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的注解,我却总有些迷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