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审视手中的广播电视报时,不由地发问:广电报,你凭什么去竞争?一度辉煌、繁荣的广电报现在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2.
宋玉冰 《新闻传播》2010,(2):113-113
近年来,许多城市广电报经营大幅下滑,四面楚歌。城市广电报还能否突出重围,再创辉煌?事实上,城市广电报的品牌形象曾经深入人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有220多家广电报,鼎盛时期发行量高达4200多万份,以其报道内容的独特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3.
刘毅  陈联生 《声屏世界》2008,(10):45-45
广播电视报是一张介绍广播电视节目、刊登电视剧剧情介绍、宣传广电、报道娱乐圈动态信息的行业报纸。随着报纸推向市场,广电报的信息资源逐渐丧失了“垄断”与“独家”性,加之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各级电视台对其节目预告功能的加强,读者对广电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轻。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如何使广播电视报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除提高报纸的整体质量,立足广电,  相似文献   

4.
万自力 《视听界》2011,(1):111-112
近年来,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受众的信息需求、阅读习惯、审美方式等有了变化。处于转型探索期的城市广电报,办报风格、读者结构、广告结构,都在随机应变。需要区别对待的是,内容架构和文字风格,报纸可随市场随时做出调整;而编辑方针,经过大量调研和讨论确定后,应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新媒体时代,走城市生活周报路线的城市广电报的内容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带电作业’是广电报的基本特色”,广播电视报如何做到“旗帜”高扬又保持“带电作业”的“本色”,这是广电报编辑工作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问题。根据近两年的编辑工作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精心办好影视评论专栏,使之成为广电报的一个“亮点”,是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一、充分发挥影视评论的三大功能“影视评论”作为广电报的一个重要栏目,是对广播电视播映的影视剧以及演艺界的某种现象生发议论,说长道短。“影视评论”专栏所涉及的内容涵盖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方面…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报(以下简称广电报)是中国报业之中后起之秀,对她的正确定位,已成为这类报纸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那么广电报如何定位呢? 一、广电报定位与广电报的属性广电报的属性是广电报定位的基础。从广播电视的属性看,广电报是广播电视的补充、发展和延伸,以刊载广播电视节目为主,因此,她首先“姓电”。在编辑  相似文献   

7.
《声屏世界》2008,(7):F0003-F0003
当今传媒市场,烽烟四起,各路媒体争夺受众,争夺广告,争夺新闻资源愈演愈裂。在这样的态势面前,上饶广播电视报是在烽火中烟灭?还是突出重围?该报选择了后者。在竞争十分激烈的传媒市场中,上饶广电报在全省12家广电报中一枝独秀,多项可比指标在全省同类报纸中名列前茅。2008年,报社被江西省人事厅、江西省广播电视局授予“全省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李红 《新闻记者》2006,(7):55-56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当前广播电视报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甚至有专家预言:广电报是一种阶段性的报纸,从高峰走向低谷而后消亡,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那么,究竟广电报会不会即将消亡呢?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活动,从传媒功能来说,广电报和其它传媒只要其功能外延不完全重叠,或者广电报的外延没有被其他传媒所涵盖,那就谁也替代不了谁。也就是说,广电报的生存之道在于发挥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传播功能与效果,并满足受众的需要、得到受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新闻世界》2008,(1):41-41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生活总是试图让我们感到这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现实总是不及想象,生活在浮躁烟雾笼罩之下的人们变得互不信任,累;人们背负着太多的社会、家庭、亲情、友情、爱情的责任,累;大部分人都在为别人活着,累;各种心理压力考验着美丽生活中的人群,累……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活得如此累?我们用什么办法解除这样的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繁荣与发展,报纸的种类越来越多,读者可供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报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广播电视报在残酷的报业竞争面前应如何应对?实践证明,广播电视报如果以地面部队的方式继续与综合性的报纸作战,那是鸡蛋碰石头,但是,如果能巧妙地把广播电视作为“航空母舰”,站在“航空母舰”上与其他报纸打仗,我想还是有几分胜数在手中的。那究竟应该如何发挥广播电视的优势,办好广电报呢?一、作好节目表的宣传。中央、省、市及卫星节目表是广电报手中的王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局下发的关于广播电视节目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广播电视大舞台上,电视、广播的主角地位不容动摇。很显然,离了广电报,电视广播照样生存发展,而离开了电视广播、广电报则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依实质而论,广电报应是一个对广播,电视宣传产生一定的辅佐、服务和促进作用,对受众视听生活有一定引导和反馈作用的配角,是一个“副媒体”。重新认识在广播电视的新格局中广电报所处的位置,我们当前应努力确定新的办报对策。这个对策概括地说就是:该贴近的须更加贴近,当放开的可大胆放开。前者是强化广电报对声屏有依附关系的那部份内容的功能;后者则是独立子声屏的报纸化趋势。粗…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科技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呈多方位和多渠道趋势。然而,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依然在传播信息过程中起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报纸传播信息的过程具体到报纸日常工作中来就是我们的报纸发行工作。那么,报纸传播着怎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与我们的发行工作有什么关系呢?笔者试着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浅析之。 “信息:音信;消息。信息论中指用符号传送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接收符号者预先不知道的。”《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信息的定义的。我国学者认…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报(以下简称广电报)是广播电视系统“声、屏、报”三位一体宣传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四级办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副产物。因为前三级(中央、省级、地市级)都办有这类报纸。现今把它列入生活服务类报纸之列。就全国来说,“广播电视节目类报纸仍是生活服务类报纸中单一品种数量最多的报纸类型。  相似文献   

14.
王泽成 《视听界》2001,(5):27-28
城市广电报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摆脱危机,走出困境,实现跨跃式的发展,必须在强化城市广电报的个性特色上狠下功夫。个性之一:以开放的思维强化报纸的复合性。城市广电报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但其基本框架依然没有大的改变,广播电视节目的介绍、预告仍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究其原因,一是片面强调了“带电作业”;二是片面强调了报纸的行业性;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将广电报的行业性与广电部门的机关报等同起来;四是广告创收及上交任务过重。这些都致使城市  相似文献   

15.
面对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市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曾十分红火的广播电视报目前大都处于低潮,广电报的发展走向为业界关注。7月末,四川省召开了全省广播电视报总编辑业务研讨会,来自全省各市州的广电报老总们就此纷纷发表了见解。研讨会上,老总们戏称广电报今天已成“弱势群体”。从总体来看,全国广电报均在走下坡路,国内目前只有宁夏、西藏等少数地区广电报在当地仍是强势。另外,在一些经济文化水平不高、都市类报纸还未充分发展起来的非中心城市,广电报还能发挥较大作用,甚至还能成为当地的强势报纸。但总体现状…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报一向具有专业性强,传播周期长等特点,但是随着报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广播电视报与生俱来的“先天不足”日益明显:报道领域相对狭窄,发刊间隔时间长,不利因素较多。加之报业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都市报和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兴起,替代了许多广电报介绍预告节目的功能,分流了广播电视报的信息资源、读资源和广告资源,广电报尤其是地市级广电报的地位甚至生存都受到了全方位的冲击和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正>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围追堵截"中的广电报如何求生存谋发展呢?广电报要突出重围,还得依靠新科技新技术。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移动终端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这为广电报的"突围"带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会。广电报突围平台:移动电商移动电商=移动的介质(报纸)+智能手机。它的作业模式是指在线下Offline渠道进行商品信息的描述和定义,并将这些线下渠道展示的商品信息以二维码等方式进行信息的标准化打包,再借助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扫描二维码方式,建立起线下  相似文献   

18.
报纸的封面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争夺眼球的关键所在。无论是省级广电报,还是地市级广电报,都非常注重封面的设计。把今天的广播电视报放在一块,乍一看封面,影视明星、名主播、名主持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相对于以往的“节目单”式的广电报来说确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在这个个性至上的年代里如何创新,如何寻找自己的特色和个性,鹰潭广播电视报社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找到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对报纸刊登封面人物进行了大手笔的改革。他们认为,同样是刊登人物的照片,突显特色、彰显个性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一份主要发行于本地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媒介环境的剧变以及报纸功能的弱化,广电报业整体"滑坡",社会影响力逐步下降.受行业整体萎缩影响,广电报从业人员士气不振,广电报业前景堪忧,这在地市广电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地市广电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适时转型是当前地市广电报扭转被动局面,走出困境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正"这是一个梦想闪耀的时代,这也是一个理想冷却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我们的小时代。"正如电影《小时代》的这句台词,中国广电报的发展史是中国纸媒进化史的冰山一角,中国广电报的群像作为中国纸媒的缩影,以辉煌、衰败、沉寂、重整这一历史过程见证了传统媒体的巅峰时期和在新媒体冲击下的大面积迷失,以一曲近乎扼腕的悲歌勾勒出中国纸媒发展的"小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