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哲学本质上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系统的反思性、批判性的思维活动。可是,多年来我们哲学研究和哲学教育的问题是,忘记了哲学必须不断离开自己的特点,而用"是什么"的方式对待哲学。这是造成我国哲学研究不能深入和哲学教育缺乏应有的魅力的根本原因。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哲学教育理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作用,接着分析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最后研究了提高哲学教育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教育哲学即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它至少有三种存在形态:一是基于哲学话语的教育哲学;二是基于哲学框架的教育哲学;三是基于哲学思维的教育哲学。其中,基于哲学思维的教育哲学既是一种"溯本式沉思"、"逻辑先在式批判"与"本质直观式反思"的教育哲学,也是一种"命题式创新"的个体教育哲学。判断一种教育话语是否是教育哲学,可以从"问题、论证和结论"三个维度来鉴别。  相似文献   

3.
培养哲学精神: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体现哲学的反思功能,渗透哲学的批判精神,贯彻以培养学生"思"的能力为目标的哲学教育观念,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失其为哲学的本性,焕发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哲学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教育哲学"有不同的用法,它可以指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可以指个人或教育机构对教育的基本看法。尽管多数专门的教育哲学工作者认为教育哲学是一般的,但其实他们所阐述的教育哲学也都是具体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哲学是无原则的相对主义,教育哲学的价值在于阐发和宣传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育哲学是世界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哲学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哲学、数学哲学或教育哲学为基础对数学教育进行研究,二是这种研究方式可以是哲学理论的运用,哲学话语体系的研究,或是采用哲学思维方式的研究。数学教育哲学有四种不同的研究路径:哲学成果的数学教育价值实现,哲学论题的数学教育化研究,哲学思维方式的数学教育批判,数学教育哲学的学理研究。  相似文献   

6.
哲学咨询是一种帮助人们解决思想困惑和价值错知的活动,其很多思想和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相一致。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经实践检验的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帮助大学生"建构"正向的人生价值观,而哲学咨询可以作为这种"建构"的纽带和教育的方式。哲学咨询的反思批判帮助大学生辨明社会思潮的正误,咨询对话有助于大学生认同正向的人生价值观,集体探究促进大学生内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今大学的哲学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培育与践行,哲学咨询是一条可行而有效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教育哲学不是教育学和哲学"加"出来的,而是交融出来的,"酿"出来的,是它自己"长"出来的。教育哲学诞生在19世纪上半叶,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对"教育是什么"进而对"人是什么"的回答。在教育领域里工作着的人,思考和研习教育哲学,决定了其教育自觉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然后从教育哲学的视野下来看待教育与素质教育,发现素质教育大致等同于教育,甚至只是教育的一部分.素质教育的提出有其逻辑的必然和历史的必然.不论从客观和主观上来讲教育并没有落实其本质,因而用素质教育强调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本立场和方法论,对教育领域中的根本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教育本体论、教育认识论、教育价值论、教育实践论等问题的研究,旨在为人们理解和变革教育自身、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关系提供思维方式和价值导向。它具有总体性的研究视域、将教育实践纳入研究范畴、关注人生命的发展、注重对教育者职业生涯的引导、借鉴多学科资源实现理论的超越等特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哲学等概念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0.
教育伦理哲学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伦理哲学是以探讨教育伦理最一般理论问题的教育伦理学分支领域。它主要探究的问题有:教育的伦理基础、教育道德理想与规范、教育善恶矛盾运动的规律性、教育道德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育道德主体性和教育道德进步等问题。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教育伦理哲学问题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它是人类能够更好地生活的基本保证,但并不等于生活的全部智慧。科学技术虽然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却不能为人类提供生活何以值得过下去的理由。该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在正确的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指引下的科学教育,并从系统哲学、生态哲学和技术哲学三个维度,对如何提高和发展科学教育提出了初步设想。只有在正确的科技哲学观的指导下,科学教育的质量才会得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才可能得以实现,人们才会获得更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三生教育”关乎人生整体,触及人生根本,因而它本应置身于哲学的审视之下,这是极重要之前提。以此审视当知: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唤起人们对人的生命的尊严、高尚和神圣的自觉,核心是理解人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生存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学会生存,核心在于帮助受教育者理解人的生存活动的创造性和历史性;生活教育乃人文教育,实质在于引导和启迪人们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的意义,其关键当在以文化提升人的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13.
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作为道德教育的对象,不仅把伦理学和教育学的关系结合了起来,而且把两门科学与关于人的一般哲学学说及其方法联系了起来。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整体“框架”作用决定了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决定了必须建立相应的道德教育哲学对道德教育做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它是人类能够更好地生活的基本保证,但并不等于生活的全部智慧。科学技术虽然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却不能为人类提供生活何以值得过下去的理由。该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引领下的科学教育。文章从系统哲学、生态哲学和技术哲学三个维度,对如何提高和发展科学教育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只有在正确的科技哲学观的指导下,科学教育的质量才会得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才可能得以实现,人们才会获得更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的高度观察、分析或审视教育问题,教育的立足点是"人",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和造就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主体间的系统指导学习,这种教育应当是民主教育和幸福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同样蕴含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也必须不断地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6.
哲学与哲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我们以非哲学的方式教授哲学,哲学有自己的特点,哲学的特点就是沉思和分析。哲学本身是一种本体的或形而上学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前提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生活世界的思。哲学应体现出对智慧的追求,对人的价值、意义的思考,以及对时代的关注,应引导学生学习哲学的思维方式,进入哲学活动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下 ,高校哲学教学在现实中处于尴尬地位。要想哲学走出难堪 ,就要进行哲学素质教育 ,即促使哲学教学实现向睿智艺术、向人格素质、向实践能力的三个基本转化。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哲学,教育哲学的研究立场、路径与所持的实践观有紧密的联系。从教育哲学的历史来看,规范教育哲学和分析教育哲学都把教育实践当做人类认识理性规范下的教育行动。这种规范化立场在当前造成了传统教育哲学研究与复杂的日常教育实践的疏离。新兴的教育哲学开始承认实践的自在性,开始真正关注自在的实践世界。建立在自在实践观之上的教育哲学是一种实现实践转向的教育哲学,可以称为实践教育哲学。实践教育哲学在发展中应坚持理性秩序与实践复杂性的持续互动,建构包容复杂性的整体性理论;坚持对合理化封闭取向的批判和追求合理性的开放态度;坚持把实践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以解释和建议作为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9.
在苏格拉底那里,哲学教育的中心问题乃是人的自我认识问题,也即一个人究竟应该如何达成德性与幸福的问题。“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认识自己无知”,由此保持自我不断地求知智慧,也即“爱智慧”,乃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反诘式对话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个体成长乃是从天性舒展出发,逐步过渡到理性的生成。苏格拉底哲学教育主要面对成年人而非儿童展开。儿童教育乃是从儿童身体自然出发,激活天赋本能与生命活力,走向积极而非节制的儿童生活。伴随个体成长,个体开始以反思走向个体精神自觉,教育也从诗性教育转向哲学教育,由此而显明个体成长的内在秩序与哲学教育的审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