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别差异在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或一个国家都在以不同的程度存在着,由于这一社会现象如此的普遍,在语言中自然也会有所体现。本文主要是对性别语言与性别语言差异进行了总体概述,探讨了性别差异对于英语语言应用的影响,并分析了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刘蕊 《科教文汇》2014,(34):130-131
性别差异在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或一个国家都在以不同的程度存在着,由于这一社会现象如此的普遍,在语言中自然也会有所体现。本文主要是对性别语言与性别语言差异进行了总体概述,探讨了性别差异对于英语语言应用的影响,并分析了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罗电 《今日科苑》2009,(12):186-186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及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不可避免地反映出说话人的态度和观点。而其运用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却存在着性别差异,这就是性差言语交际。本文试图从用语、交谈两方面阐述语言的两性差异,并浅析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文捷 《科教文汇》2012,(13):149-150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反映着社会。男女社会分工的不同,使其所使用的语言具有各自的特点。独特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特征也塑造了男女用语的不同特色。日语中女性用语是日本社会人文文化与语言文化的双重反映。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日本女性用语的特点及语言性别差异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喻小悦  林立红 《科教文汇》2010,(26):127-128
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常用的语用现象,对话语的组成和理解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试图在顺应论的基础上,从语言语境关系的顺应、心理动机的顺应以及社会规约的顺应三个方面分析话语标记语but使用中体现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社会语言性别差异入手,探讨了中国大学生在课堂上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性别差异,并分析了大学生性别语言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后果。大学生言语性差的存在导致了女生在课堂上处于不利地位。最后本文提出了言语性差研究对家长和学校的启示,希望能对社会语言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语言性别差异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研究变量存在于社会语言学的许多领域之中。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对英语性别差异在音韵、词汇、句法层面的表现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江昀 《科学学研究》2004,22(4):350-354
以福柯的"话语理论"为分析视角,在系统论述数据库的语言特征及其话语/实践关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数据库的社会性全景监视的话语功能,及其在社会、经济政治领域中,通过话语/实践的信息互动,构建社会主体的途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玉兰 《科教文汇》2009,(14):252-253
从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四个方面来分析两性在会话中的性别差异,通过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了解其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0.
话语信息模糊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交际手段。根据模糊语的定义,论述英语话语信息模糊在交际中的具体表象,并探讨英语话语信息模糊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杨钢 《科教文汇》2008,(35):51-51,56
会话中的话语重复是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日语中同样存在着大量的语言重复现象,笔者以日本电视剧中的会话为素材,尝试着对日语中的这一语言现象做了一些考察,分析归纳了其语用功能,以期对今后的日语教学和跨文化交流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综观以往的研究,往往只针对新闻话语的其中一方面。比如以“新闻写作”、“写作风格”等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和书籍,其实是关于新闻话语语言规则方面的研究。而对新闻话语的批判性研究又多侧重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从文化的角度认识新闻话语在社会认知、社会交往及社会权力等方面的功能。作为“语言系统与文化环境的交汇点”,对其研究不应该只突出其中一方面,因为这两者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的。本文主要探讨新闻话语的文化符号学向度。  相似文献   

13.
语用预设是人们日常话语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从语用预设的特点着手,结合语境和会话含义推导理论,分析了语用预设在话语交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创造出的幽默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冲突话语是一种常见的动态语言现象,主要分为攻击性冲突话语和非攻击性冲突话语两大类。Helen Spencer-Oatey(2000,2007,2008)提出的人际和谐管理理论,在中英、中美冲突话语对比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果。该文基于Helen Spencer-Oatey的人际和谐管理理论,以日本的冲突话语作为语料分析对象,从语用角度探究其对人际交往的负面效应,分析话语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地避免、缓解、消除话语冲突。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英语词汇反映出了很多社会现象。其中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歧视、贬低女性的现象在英语语言中俯拾即是。本文通过对英语语言一些词汇意义的对比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指出了英语语言当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旨在通过对词汇的分析,更好地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敏玲  王栋 《科教文汇》2011,(16):203-205
冲突话语往往是由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意见分歧引起的,然而,夫妻间的冲突话语并非总是如此。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对两性间的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基于男女两性的性别差异,说话人的话语选择没有顺应听话人的语境,即听话人的心理、社交和物理世界,容易引发夫妻话语冲突。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英语词汇反映出了很多社会现象.其中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歧视、贬低女性的现象在英语语言中俯拾即是.本文通过对英语语言一些词汇意义的对比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指出了英语语言当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旨在通过对词汇的分析,更好地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话语是一种交际活动,是在社会环境前提下产生的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活动,而翻译也就成为了检验话语在社会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手段,话语标记是在高度熟语化的一种语言的形式,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含有之前词汇意义的,本文主要针对英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翻译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赵宝福 《科教文汇》2008,(15):167-167
本文通过多模态话语社会符号学对获得四项奥斯卡金像奖的《老无所依》电影海报进行分析研究,帮助读者了解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和语言作为符号如何共同作用,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话语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心理发展过程当中,语言和无意识都有具体的作用。无意识叙事话语成为符号体系的中枢,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工具,其实是最敏锐、最丰富的社会意识感性显现体系。无意识叙事话语被认为是一种被压抑的、分裂的、无中心的因而也是无害的一种话语,目前已经成为了作家们的一种习惯。当代叙事模式中的一种无意识语境的理论可以用于作品的分析。无意识语境观念改变了传统的叙事学理论的理性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