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人传达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是让孩子感受到成人的爱和尊重是至关重要的。正常情况下,我们会以平和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但是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当孩子的行为会伤害自己的时候,我们有时就会表现得声色俱厉,从而让孩子远离我们。有一次,看到睿睿在寝室里快跑,我喊他,他装作没听见,依旧快速地在窄窄的过道上奔跑着。突然,睿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离不开人与人的交往。交往中我们所展示的是我们的家庭和我们所受的家庭教育,我们就是家庭的形象代表。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起点,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出生起就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的文化氛围和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使他耳濡目染,使他形成了带有自己家庭文化特征的行为表现和语言表达。交往中最能直观感受的就是礼仪,礼仪是家庭文化和家庭教育的直接表现。礼仪教育就是要有目的地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基本行为规范,使他成为一个懂礼貌、有修养的人。见面礼仪五要点礼仪就是当别人在看着你和听…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食”是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和一大乐趣。一日三餐维持着我们生命的需要,餐桌让家人团聚,联络着彼此的感情,也显露出家庭成员的礼貌。当别人在餐桌边看着我们做什么和听着我们说什么的时候,我们已经无声地告诉别人我们的修养了。因此,与色香味美的佳肴相配,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仪态,从小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餐桌礼仪包括家庭进餐和宴会进餐的礼仪。家庭进餐是学习餐桌礼仪的开端,它可以让孩子在家中学习如何进餐、如何表现自己,以后他才懂得在宴会进餐这样的社交场合很好地运用他的礼貌行为,展示他的高雅气质。…  相似文献   

4.
正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健康康地成长?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能以自己微薄的爱,给一个家庭带来欢乐和希望,这又是多么的令人欣慰啊!记得那是学前教育的第一天,我发现我班的一个小胖墩东东非常特别——老师在讲台,他就到处跑;叫他站到前面,他就把讲台当成自己的舞台,手舞足蹈;把他放在后面吧,他又跟你玩起了躲猫猫,一不留神就不知去哪儿了……面对这样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儿子生性好动,非常顽皮,每当家里有客人进门或是带他到人多的地方去玩,他便表现得异常兴奋,又是跳又是蹦,乱喊乱叫,简直让我们没有办法,气急了就打他一顿。可是这样做,既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解决不了他的问题。后来,我们发现孩子在客人面前如此兴奋,无非是想表现自己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们就利用孩子这一特点,改变教育方法。例如,每当客人来的时候,我们先让他到客人面前有礼貌地叫一声“叔叔好”、“阿姨好”,然后让他给客人唱一首歌或讲一个故事,以得  相似文献   

6.
马蒂斯是一位富于创造性的绘画大师,他不以一种服从的方式模仿自然,而是解决自然,并使它顺从绘画的精神,他狂热地追求表现画家的内心世界和主观情感,以一个个独创性来充实自己艺术生命,他提法着我们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创造因素,使学生能在这种美术教育中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奥地利画家埃贡·利奥·阿道夫·席勒只活了28岁,这位天才的画家在短暂的生命中处处显示出桀骜不驯的个性和对绘画成规的反叛。他用自己敏锐的直觉,真实地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其生前虽然饱尝苦难和嘲讽,但却以他独特的艺术光辉照亮了欧洲艺坛,成为了伟大的表现主义画家。  相似文献   

8.
声音     
正我们都希望孩子有礼貌,但我们更在乎自己的"面子"。所以,当孩子不叫人,说话不礼貌的时候,我们往往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立刻大声地提醒孩子,纠正他的无礼行为,或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他"叫人呀"!这其实更多地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不是我没教他,是他表现得不好。——京师创智早教研发中心主任刘湘梅自由的孩子才能成为自觉的孩子。成人可以给孩子呈现规则,却不能强迫孩子执行规则。如果有什么规则特别需要孩子服从配合,要想办法,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孩子看  相似文献   

9.
每天从幼儿园接孩子回家时,问他今天表现怎样,孩子都说自己表现很好,老师又表扬自己了,别的小朋友都不如自己,还惟妙惟肖地描述,感觉真有那么回事。但是当我们问老师的时候,老师却说没有。看孩子也不像是故意撒谎,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0.
于德北是位父亲,和您一样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有他自己成方式──他把自已和孩子共同拥有的日了里的烦恼和快乐一篇篇写下来。这样做的益处如他文中所述;于自己的家庭这是一个亲情相融的过程;于其他家庭,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可供借鉴。 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对于我们自己的家庭来说,一切教育的经验和教训都是一次性的,无法重复。但是如果我们把自己看作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组成的大家庭的一员,把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拿出来分享,这些经验和教训就有了价值;我们通过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也会少走些弯路;落笔成文的过程,也使我们多了一次反思自已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机会。 从今天开始,您也拿起笔吧,《少年儿童研究》愿意成为大家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11.
入园,是宝宝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小孩儿要应付陌生情景对自己的挑战和冲击,真让每个做家长的心疼和担忧啊。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孩子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特别是当孩子在幼儿园受伤时,如何搭建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解开家长的心结,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班有个孩子,性格非常内向,从不愿与人交往,每次父母带他到公园里玩,看到同龄的孩子他都躲得远远的,不论家长如何鼓励,就是不肯上前与他们一同玩耍。开学第一天,孩子的母亲和外公外婆一起带孩子来园报到,孩子一个人在角落里玩耍,妈妈担心地对我们…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一个有礼貌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而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更是令人欢喜,并且他的家庭和父母也随着孩子有礼貌而受人尊敬。讲礼貌也需要父母从小培养,而且是在生活小事中培养,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能够通过讲礼貌成为一个有智慧和有社交风度的人。礼貌是人内心对待别人的看法在外在行为上的表现。这种表现——无论对方是谁,都承认他和自己是平等的,并且处处尊重对方。以下是有关孩子礼貌行为的年龄阶段要求,中小学生的家长可以对照它来衡量一下自己家庭教育中的礼貌教育进行得如何,应该做些什么调整和计划。5岁~6岁的礼貌行为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家庭规则,能帮助孩子明晰自己在家中的应有表现,以及与其他成员相处的模式。被认同的家庭规则可以使各成员的需求得以满足,同时,还能增强孩子在家中的安全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他们的社会性将不断发展,其表现之一就是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和遵守规则。家庭规则的制定和遵守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为"社会人",同时也能帮助他发展自我控制等能力。因此,当你发现孩子的语言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开始能够听懂规则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家庭场所和家庭活动·要排除干扰,为你的孩子提供安静的时间,开展安静的活动,以便他们集中注意,享受这些活动的乐趣。良好的安静活动包括绘画、拼图和看书。·为你的孩子创设专门的地方来放置属于他  相似文献   

15.
也谈拖延     
刘丹 《父母必读》2012,(10):118-119
拖延,其实是孩子在争夺自己逐渐扩大的对生活的支配权。如果我们能以更好地方式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对生活有掌控感,就会大大减少因为拖延而引发的家庭战争。  相似文献   

16.
林高明 《中学教育》2007,(10):28-29
研读马克斯·范梅南,是因为无意中接触到他的这样一段细腻的课堂教学及教育的感受:他说,我们为一个孩子擦鼻涕时,如果是别人的孩子我们更多的是感觉是在擦鼻涕,而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我们则是感觉在擦孩子。如此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中都有自我表达的需要,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不仅用语言来表现自己,也常用音乐的手段,用声音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在幼儿园我们常组织音乐欣赏活动,孩子通过听优美的乐曲,然后大胆地想像音乐中的各种形象,再自由地用动作表现他们所感受的音乐。这时孩子会陶醉在自己的想像之中,开心地做动作,这也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因此我们要努力让音乐教育成为孩子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保罗·塞尚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派之间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手求各种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无望的逃离》是俄罗斯作家尤·波里亚科夫一部表现20世纪末俄罗斯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家庭小说。作者将主人公巴士马科夫在苏联解体前后20多年的生活工作经历浓缩在其计划与情人逃离家庭的一上午回忆里。巴士马科夫一直痛苦地游离于个人、家庭、社会等复杂的角色之间,我们在他对自己生活的拆析整合中,似乎可以听到这个俄罗斯家庭的裂变声。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幻插图画家之一弗兰克·弗雷泽塔1928年2月9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和睦的家庭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