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我国文学史上,伍子胥的形象定位经历了先秦著作的智谋忠直—《史记》的烈丈夫—《越绝书》的知恩图报—《吴越春秋》的神化英雄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正好印证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是如何由史传发展为小说的。  相似文献   

2.
吴文化的研究,经过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等方面学者的共同努力,近年已取得不少可喜的成果。与吴有关的各种载籍,多为学术界所重视,如《左传》、《国语》、《史记》等书的记述,常有论作依据引用。但赵晔的《吴越春秋》,还很少有人专门研究。我一直认为这部书撰成虽晚,实际和《越绝书)一样,包含着不少较早的内容,在探索吴国史事文化时,是不可或缺的。前人对《吴越春秋》作过一些考察校理,这里不能详述,只就书中个别问题试加讨论,以说明书的价值,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吴越春秋》作者赵晔,事迹具见《后汉书·儒林传》,云字长君,会稽山阴人,“少尝为县吏,奉檄迎督邮,晔耻于厮役,遂弃车马去。到犍为资中,诣杜抚,受《韩诗》,究竟其术。积二十年,绝问不还,家为发丧  相似文献   

3.
汉代复仇之风盛行,最为直接而重要的原因在于主张“大复仇”的春秋学占据了国家政治思想和社会意识的主导地位。《春秋》大复仇学说的最终形成主要得力于公羊学的鼓吹。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形形色色的复仇故事,将自己深刻而独特的大复仇意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越绝书》、《吴越春秋》及《燕丹子》三书也是著名的大复仇作品。  相似文献   

4.
《越绝书》是一部记述古代吴越地区的重要典籍,该书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异称和相关书名,如《越绝》《越绝记》《越纽录》《越记》等。其中,《越绝记》《越记》《越纪》和《越绝书》是同书异名的关系,但后两种只存在于隋以前的古籍资料中;《越绝》《越传》《越地传》《伍子胥书》为《越绝书》一部分的称谓;《富中越绝书》《越录》为误传书名;《越纽录》《越书》与《越绝书》不相关,二者为两部典籍。关于《越绝书》的书名,“越”即“国之氏”,越国的简称;“绝”字目前有三说,即“奇绝”“断绝”“记录、记载”,但由于诸多问题没有解决,在没有新的证据出现前,笔者倾向于遵从“诸说皆通”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一、源流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历史小说产生很早而且源远流长,迄今不衰。是小说诸派中一个大的流派。文言小说中,据认为产生于战国的《穆天子传》实际上是一部历史小说。其后的《汉武故事》、《汉武内传》、《吴越春秋》、《越绝书》也都是历史小说。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6.
史文靓 《文教资料》2013,(32):163-165
《吴越春秋》一书是记录吴越两国争霸历史的据有历史演义小说性质的史书,一直以来凭借其文学独特性,广受重视。但对于书中涉及的公文文书,学界尚且缺乏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试通过对该书公文文书的收集。来引导读者依托公文文书形式发觉《吴越春秋》一书中蕴含的军事谋略思想和具体时代背景之下体现的民俗民风,开辟《吴越春秋》研究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战国后期楚人统治吴越地区百年,秦汉时期的太湖流域与东南地区学人传承《楚辞》,并开创汉大赋传统,形成汉代的辞赋之学。东南地区的楚化是汉代,尤其是西汉的化主流。但是,东南的学最终归向了吴越传统,《越绝书》和《吴越春秋》两部地方史书的完成,吴越之地又回复了吴越化的本色。这就告诉我们,有深厚传统的区域,化很难被颠覆。区域化标记与化圣地是我们研究化必须关注的两个重要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对《越绝书》校勘、译注及翻译等方面的著作不少。本文以张仲清先生的《越绝书校注》为底本,以李步嘉先生《越绝书校释》为主要对校本,以张仲清先生《越绝书译注》及俞纪东先生《越绝书全译》为参校本,采用本校、对校、他校等方法,商讨里面的十点不足,以更好地明确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文学史上,伍子胥的形象定位经历了先秦著作的智谋忠直-<史记>的烈丈夫-<越绝书>的知恩图报-<吴越春秋>的神化英雄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正好印证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是如何由史传发展为小说的.  相似文献   

10.
考察《吴越春秋》中的人称代词,有助于全面认识《吴越春秋》的语言面貌.《昊越春秋》有三类人称代词,这三类人称代词既继承了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某些功能,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反映了上古汉语向中古过渡时期人称代词演变中既继承又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董仲舒倡导的"春秋决狱",对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始了我国法律儒家化的进程,为引礼入律,礼法结合开辟了道路;"春秋决狱"也弥补了成文法的不足,对中国古代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有关《国语》怎样成书,比较集中的说法是编撰者杂取周王室及各诸侯国“春秋”史料而成。其实除了“春秋”一类的史料外,尚有诸如“诗”、“礼”、“乐”、“令”、“故志”、“训典”以及瞽矇口述历史等多种文献为其成书提供史料。这些文献不但丰富了《国语》的史学和文学的内涵,而且增加了《国语》的审美价值。那种认为《国语》不过是毫无润色的史料的简单拼凑,显然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爰"产生于甲骨文时期,西周时假借为介词(于)和指示代词(此)、疑问代词(何),在此基础上复合使用,成为兼词,并进而虚化为承接连词."焉"产生于西周时期,由于与"爰"音同,假借为"爰"的指示代词(此)、疑问代词(何)和兼词(于/於+此/何)用法,并虚化为语气词、词尾.在春秋战国时期,又假借为介词(于/於),并发展为人称代词、承接连词.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的培育,我国旅游演艺市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以"印象系列"为代表的我国旅游演艺业正发展的如火如荼,我国旅游演艺业正在朝着品牌化方向快速发展。资本、人才等资源的涌入不仅使市场更加活跃,也为旅游演艺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莫大的助力。  相似文献   

15.
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克服在新课改中遇到的困难。《科学》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调动学校、乡镇、家庭、教师、学生的积极因素,形成开发乡土文化、自然资源、网络资源等科学课程资源的合力,使教师在继续教育后有所发展,有所创造。  相似文献   

16.
试论“绿色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创造现代化的物质产品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加快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地球生态失衡,其中,包装材料的非科学化使用,就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绿色包装"设计的科学思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其设计理念也正是人类对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的反思。"绿色包装"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其包装从原料的选择、制造到使用和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文学研究需要做大量严谨细腻的工作,也需要作科学合理的理论化阐述,而当下的文学教学及研究分明体现出一种过度阐释的特征:大量的学术文章使用越来越多的抽象概念,越来越多的学术性话语,已经使得文学让人看不懂,而文学研究更使人如坠云雾,怎么都不明白。文学研究呼唤"平常心",期待重视"常识",体现"常情",回归文学和人的本身。  相似文献   

18.
成中英教授提出的“本体诠释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的意义。他运用自己创立的“本体诠释学”成功地诠释中国哲学的宇宙本体“道”。他的诠释开启了对中国美学本体“境界”的理解。境界即道有显现。中国美学认定的“美在境界”,究其根本也就是“美在道”。道的生命性、有无统一性、关系性、心智性及整一性都通向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一一制"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定学生对“一一制”的态度等组成调查问卷发放给2001级学生,收回有效问卷906份,归纳反馈信息得出:“一一制”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公正、公开、科学、先进、易操作,学生成绩分布合理,收效甚佳,可以替代“四合一式”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春秋》决狱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是一种有重要影响的断案方式。它针对疑难案件适用独特的指导思想“原心论罪”,强调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相统一的司法审判方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司法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