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面对习作总感到厌写、怕写。能否写好起步作文对学生今后的习作道路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习作教学应如何让小学生提高写作热情,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使作文成为学生心灵的翅膀呢?一、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上下功夫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想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首先要给予鼓励和赞赏,初学作文的小学生对于习作是生疏的,我们应该多一点宽容和  相似文献   

2.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怕作文,老师也觉得作文难教,已然成为"疑难杂症"。其实在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存在的最大毛病就是心中有话写不出来,写出来也是三言两语。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对他们进行观察方法、思维方法的训练,平时积累习作素材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以生活为依托,让习作成为有源之水。结合课文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习作和习作前对学生进行"过程再现"指导是两条重要途径。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这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习作要求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笔者认为,把小学作文教学分为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指明作文训练的基本内容和教学重点,这样既突出了纪实作文在小学生语文素质训练中的重要地位,又强调了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  相似文献   

4.
感悟生活是小学生教学过程中的源头活水,作文要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要充满真情实感;小学生习作过程中注重阅读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坚实支柱,并且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师生都害怕习作,作文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习作观点由"老师要我写"转变为"老师我要写",善于积累生活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只要提起作文,学生就焦虑,教师也苦闷。学生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缺少情感。课堂上,教师讲得神采飞扬,仍然提不起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写出来的作文还是"言之无物",做"无病呻吟"之态。究其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了解和关注。"艺术来源于生活",作文也是一样,生活便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就是我们的老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让学生的作文"柳暗花明",把学生学习作文训练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这样学生的习作才有感染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将生活融入作文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陈爱琴 《生活教育》2013,(6):114-116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小学生的习作训练应参与生活,服务于生活。许多老师有这样的体会,尽管我们使尽浑身解数,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进行课外阅读的积累,但面对相似的生活情境,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依然不知怎样去描述;老师的指导和批改,有的几乎到了"代生作文"的地步,但当学生自己动笔的时候却依然无从下手……由此我想到,作文教学光靠教本上的几篇文章作例子,进行枯燥的理论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写、善于写、有材料可写。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习作"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小学生写富有个性的作文。作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独特个性,就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走进生活,在开放的作文教学空间里自由驰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广读博览,充实个体语言的库存名家名篇、各种优秀文章是作者通过生活体验亲身观察而写出的,字里行间蕴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学生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的习作是一种表达训练,要强调顺乎儿童天性,遵循表达训练规律。尤其要注意放手,让学生写放胆文,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我把这种作文概括为“舒畅作文”。必须注意,让学生自由作文,这里强调的是心态、心理,决非放任自流。学生习作属于教育教学范畴,必须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生的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握小学生的学习、认知心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小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和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本文主要通过三方面对小学生的习作教学进行了指导:首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小学生授之以"渔";其次,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积累习作知识;最后,注意训练学生进行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小学生习作教学也不例外。多年来,小学生都是被动作文,“教师要我写,我不得不写”,以致每次作文都是紧锁眉头,备受煎熬,作文写完,如释重负。这种被动的写作,学生的兴趣何在?感情何在?那么,如何做才能改变这一作文教学困状,真正夯实小学习作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明了航向。学生作文是一个自我积累、自我感悟、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指导学生作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生活,  相似文献   

12.
农村的小学生,特别是山区农村的小学生,长期生活在山沟沟里,由于受到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的限制,见识少,信息较闭塞,文化氛围不浓,学生知识面较为狭窄,导致他们在写作中常常出现言之无物,表达能力不强等弊端。总的来说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和"怎样写",达不到新课标的习作要求。因此,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要生活化。教师要用生活理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引导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触摸生活、参与实践、表达真情就是新课程在作文教学方面的核心理念。因此,小学生作文教学应视生活为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审美的兴趣。这样才能"陶冶学生的审美的情操","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笔者每次在习作训练前,为学生选取或创设一个特定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融入此情此景,他们会因"物"而发"情",因"情"而发"辞",写出来的作文不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相似文献   

14.
李湘红 《辅导员》2012,(3):18-19
据调查,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常常处于"被写作"的状态之中,为写而写,空话、套话、内容贫乏、千题一试、千人一面、缺乏童趣……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脱节,是作文教学难以摆脱困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更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因此,学生首先是会生活,然后才是会作文,即作文教学要立足"生活"才是根本,努力让"生活"扎根学生  相似文献   

15.
高爱兰 《考试周刊》2014,(39):66-66
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把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与阅读训练相结合,鼓励学生注重平时积累,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为"乐"写,使学生快乐作文、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对部分学生来讲,作文难写,难在没话说,因为他们的生活内容单调而贫乏,平时积累少,又缺乏训练。小学生一个学期,就是几篇习作练习。练习量太少。  相似文献   

17.
低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要进行有条不紊的习作训练,即从一年级的听说练习到三年级的小作文练习、仿写训练等,以帮助学生夯实写作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启蒙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一、观察生活,积累作文素材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生活是习作素材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开掘和充实生活,让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让他们"有所为而作"。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留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  相似文献   

18.
钱勇 《生活教育》2013,(3):112-114
我曾经长时间困于写作教学,我的学生也一度对写作充满了畏惧。经过不断实践与反思,我对作文教学有了两点深刻的体会,一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兴趣的培养要远比习作技法指导更加重要,二是必须让学生从习作的源头——生活入手,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惊喜地发现生活中的自我。只有这样,好的作文才会从学生的内心不断"流淌"出来。  相似文献   

19.
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习作的过程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作文最大的困难是无话可写,最常见的毛病是内容空洞,写不具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用心观察、体验。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回归生活、关注生活、重视生活实践的体验,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  相似文献   

20.
正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标志。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习作与生活结合起来,从生活入手,指导小学生的习作表达真情实感。"那么,怎样根据农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习作规律,贴近农村生活,写好作文呢?一、激发习作情趣农村有着广袤的天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发挥身边的优势,根据农村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将身边的、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与教材进行有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