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博话语的失范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本文分析了微博话语失范的内外在原因,认为规范其话语秩序应采取以下措施:政府机构加强立法,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主流媒体的报道时效,加强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议程互动;微博服务网站完善的自净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鼓励民间机构和社会团体参与管理;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2.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传播媒介,其自媒体的传播特征改变了传统话语主体的架构,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从微博技术的创新、微博用户的平等性等方面分析微博话语主体重构的表现;找出微博话语主体失范导致的畸形舆论、群体极化和侵权方面的问题;进而从媒介讯息、媒介知能、角色转变几个方面提出提升微博话语主体媒介素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微博明星超话社区中粉丝通过用户内部自行划分等级、明星引导话题走向进行话语权的博弈。微博在赋予粉丝特殊的话语形态的同时,粉丝之间存在的话语冲突和良性互动也在进一步影响微博生态,并且资本的进入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微博环境。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各行各业的人士通过网络赋权成为微博舆论领袖,即微博大V。网络话语赋权与网络舆论力量进一步带动微博大V类型的扩大,形成了名人类微博大V和当事人类大V。在突发事件中,这些微博大V设置议程,引领社会舆论,发挥出诸多良性作用。然而,突发事件之中,微博大V传谣、情绪化言辞与奇谈怪论等话语失范行为也越来越突出,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针对微博大V,如何规避其在突发事件之中的话语失范行为,做到社会舆论场域的良性互动,需要我们强化微博大V的自律原则、网络应用监管的优先原则和不同新媒体官方应用的合作原则等规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博是一个公共话语空间,微博时代,个人的话语生产力与传播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同时也带来了话语权分配的不均衡,一方面,精英微博的粉丝量远远超过了全国大报的发行量,这说明个人“自媒体”的传播力已不容小觑;另一方面,大量草根微博的粉丝量不到两位数,他们的话语无法得到有效传播,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表面来看,微博空间的话语表达是“众声喧哗”的,实际上却存在一个二元对立的深层结构,即精英比草根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微博的勃兴为微博"粉丝"的发展创造了平台,微博"粉丝"与传统"粉丝"有着相当程度的一致性,也有自身松散无组织、稳定性不足等特点。本文在分析微博"粉丝"主体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其形成的内在机制是"粉丝"自身对微博的使用与满足,以及社会互动的心理基础的影响。微博"粉丝"借助微博实现利益与情感的表达诉求,有助于实现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但是其存在的攻击性引发的微博暴力同样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针对明星微博上的粉丝群体进行分析,考察微博粉丝区别于传统粉丝呈现的新特征。同时,针对互联网时代资讯覆盖率极高的情况下,微博粉丝仍形成新一轮追星热潮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积累非官方资本"、建构"伪社会互动关系"和寻找"自我认同"三个方面阐述了微博粉丝群体形成的缘由。  相似文献   

8.
李越 《新闻前哨》2011,(9):16-19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针对明星微博上的粉丝群体进行分析,考察微博粉丝区别于传统粉丝呈现的新特征。同时,针对互联网时代资讯覆盖率极高的情况,微博粉丝仍形成新一轮追星热潮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累积非官方资本"、建构"伪社会互动关系"和寻找"自我认同"三个方面阐述了微博粉丝群体形成的缘由。  相似文献   

9.
微博在构建公共领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德华 《青年记者》2012,(12):83-84
微博在中国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发展,用户数量不断攀升,它已从一个粉丝膜拜明星的工具逐渐向民意表达的平台转变,这不仅仅是角色的转变,更显示出微博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国家.微博的独特属性降低了话语表达的“门槛”,为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提供了条件,微博的公共空间也随之建立起来,并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学习及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研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媒介融合语境下,媒介生态和产业价值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前,新媒体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这对新一轮传播格局的形成将产生重大影响。但无论何时,作为媒体人或传媒学者,必须始终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思想指导开展工作,充分体现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遵循传播规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引导受众。在人人都有公共话语权的自媒体时代,追求公共新闻及话语的真实性,坚持党性原则,这是新媒体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然要求。建构理性的公共话语空间对正确引导舆论产生重要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微博在社会舆论建构和引导方面所起的作用,本期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于德山教授做客“传媒大讲坛”。于教授以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领袖的话语失范为主线,从微博大V群体的形成及扩大原因入手,分析微博大V的话语失范行为,最后阐明了突发事件中微博大V话语失范行为的规制方法,从而对微博大V这一舆论领袖群体进行及时而深入的研究,为微博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理论支持。在媒介融合渐深、传播渠道联通的语境下,更应重视传统文化传播内容及传播方式的创新,《论媒介融合语境下的传统文化传播创新》一文,在分析媒介融合给传统文化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的同时,探讨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发挥应有的价值与作用以及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偶像养成"是指演艺公司选拔一些新人,进行艺术专业培训并经过逐步包装后推向市场。在整个过程中,艺人的粉丝群体一直陪伴和支持。这类艺人的官方微博的话语模式和互动关系都体现出与传统艺人微博不一样的特点。随着艺人逐渐从业余水平进化为偶像明星,一种体验"身体时间"的家族式粉丝文化和拟态环境被媒介塑造出来,艺人与粉丝通过急速变化的身体媒介形象进行着沟通。  相似文献   

12.
靖鸣  王瑞 《新闻爱好者》2012,(19):24-26
微博"粉丝"已经成为网络这一虚拟公共领域里一支数量非常庞大的舆论新军。微博"粉丝"的出现和兴起,基于微博媒介技术的发展。微博"粉丝"可以被视作传统"粉丝"的延伸与升级。相较于传统"粉丝",微博"粉丝"拥有较为鲜明的三个特征:非专一性、非崇拜性、攻击性。微博"粉丝"的关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公众人物之间的关注、公众人物与普通用户之间的关注以及普通用户之间的关注,同时,微博"粉丝"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粉丝"买卖和伪VIP认证。本文认为,根除微博"粉丝"买卖现象,需要用户的自觉抵制,微博平台服务机构应反思微博的等级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消解。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图书馆微博粉丝的需求与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了粉丝使用微博的行为习惯、关注图书馆微博的动机、信息获取需求、转发评论行为和保持关注的原因,提出了理念设定、加强宣传力度、促进与粉丝互动、改进信息发布、微博有效管理等图书馆微博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图书馆微博粉丝的需求与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了粉丝使用微博的行为习惯、关注图书馆微博的动机、信息获取需求、转发评论行为和保持关注的原因,提出了理念设定、加强宣传力度、促进与粉丝互动、改进信息发布、微博有效管理等图书馆微博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江凌  宋婷婷  刘敏 《东南传播》2021,(12):101-105
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粉丝群体在虚拟空间逐渐形成特有的运行机制与权力关系,粉丝社群意见领袖开始出现并成为引导、煽动普通粉丝的重要力量,也因其部分过激言论对网络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成为整治"饭圈"乱象时的主要打击对象之一.文章以易烊千玺粉丝社群中的意见领袖在电影《少年的你》宣传推广过程中发布的动员性微博文本为研究对象,以费尔克拉夫提出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三重维度为理论框架,借助ROST内容挖掘软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了粉丝社群中意见领袖动员普通粉丝时的话语策略,以期为文化工业市场引导粉丝理性客观表达意见、有效管理粉丝社群以及维护网络社会的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微博粉丝是在微博里对某一博主保持持续关注的群体,且将博主的言论传播到更广的范围。随着微博的逐渐风行,粉丝群体的构成由于微博粉丝的加入而具备了一些新的特质,值得引起关注。文章在分析了微博粉丝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微博粉丝的形成原因,并研究了微博粉丝对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微博日渐普及使其成为粉丝追星的重要平台,微博对粉丝追星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平台的提供,其更以自身媒介化逻辑重构粉丝交往形式,带来新的互动模式以及交往秩序.以肖战事件为背景,论文探究粉丝社群在微博交往中的日常对话与行动逻辑,阐释粉丝群体动员机制及其互动过程,认为动员机制主要由局外人、情感投入与粉丝站等核心环节构成,背后则体现了粉丝群体在微博特有的互动仪式.  相似文献   

18.
曾娅洁 《传媒》2018,(13):84-86
民间草根性质的意见领袖出自普通网民群体,正逐渐以较为专业化的方式维系着与粉丝的日常互动.研究发现,微博草根意见领袖在主体身份、话语修辞及操作技术方面做了持续性的调适,以此形塑着话语监督和理性表达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民沟通,对其社会情绪的疏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草根意见领袖群体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不断协调其与其他主体的话语冲突,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予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9.
粉丝们借助微博平台对明星偶像进行重塑,通过多媒介融合传播的技术手段对偶像及其作品进行阐释和包装.微博粉丝与明星间形成了与现实社会关系相区别的“伪社会互动关系”,近距离狂欢取代了远距离膜拜.参照“盗猎者”理论,粉丝们掠夺并整合明星各类支离破碎的文本信息,并采用转译、拼贴、挪用等各种方式对其进行解读与重构,将粉丝的追星行为转化为一种偶像制造的生产行为.在微博粉丝文化传播中,文化交往的中心难以维持固定的关系,粉丝间的交往结构发生着不断的塌陷、转移和重建,从而构建出一种新型的社交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微博作为依托信息网络的平台,在新媒体发展中发挥着其自身优势。"ElopingKarRoy"是一个粉丝数量大、活跃度高、互动性强的粉丝微博,其微博内容的设置及传播策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微博"ElopingKarRoy"的内容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粉丝微博传播的内容特点,进而探讨粉丝微博的传播力。本文认为粉丝微博的内容传播受到频率、内容、形式、特色等综合作用影响,粉丝微博通过内容的传播达到了粉丝用户的内容需求和心理满足,从而产生了一定的传播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