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TAMair微量热仪测定间硝基苯甲酸钐与邻菲罗啉配合物[Sm(m-NBA)3phen]2·2H2O在37.00℃时与大肠杆菌作用的产热曲线,进而算出在各种浓度配合物的作用下,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最大发热功率Pmax、速率常数κ、传代时间tG、抑制率I和半抑制浓度cI,50等热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低浓度下[Sm(m-NBA)3phen]2·2H2O对大肠杆菌有刺激作用,高浓度下为抑制作用,即稀土配合物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双向生物效应,也称为Hormesis效应.  相似文献   

2.
在近似生理条件下,采用微量热法研究亚甲基蓝(MB)/TiO2复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行为.测定了白色念珠菌生长代谢热功率输出曲线,根据热动力学函数得到白色念珠菌生长速率常数(k)、传代时间(tG)、最大产热功率(Pm)、抑制率(I)等热动力学参数.定量说明MB/TiO2复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强于TiO2,且MB/TiO2复合物的生长速率常数(k)和最大产热功率(Pm)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而传代时间(tG)和抑制率(I)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此外MB/TiO2复合物的生长速率常数(k)和抑制率(I)均与其浓度成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和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CdSe/ZnS(QDs)/TiO2复合物,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哈达玛荧光变换成像等手段进一步证明其组分和结构.运用微量热法研究了CdSe/ZnS(QDs)/TiO2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的抑制行为,揭示其抑菌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关热力学规律.检测了S.aureus代谢生长热谱图,根据热动力学函数得到S.aureus生长速率常数(k)、传代时间(tG)、最大产热功率(Pm)、抑制率(I)等热动力学参数.研究表明CdSe/ZnS(QDs)/TiO2复合物对S.aureus抑制作用强于TiO2,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更加显著,说明CdSe/ZnS(QDs)/TiO2复合物对S.aureus有良好的抑制行为.  相似文献   

4.
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基于水杨酸-铁(Ⅲ)配合物显色反应,建立了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含量和乙酰水杨酸水解动力学在线测定方法。结果显示,在pH 3.0的甲酸-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水杨酸和铁(Ⅲ)形成配位比为1∶1的稳定紫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23 nm,表观稳定常数lg K=6.02,水杨酸浓度在0.05~0.5 mmol/L范围内呈线性,检出限(3 s/k)为2.2μmol/L。对水杨酸样品进行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6.0%~100.5%,相对标准偏差在0.76%~1.10%。对乙酰水杨酸水解过程在线监测,通过动力学方程拟合求得乙酰水杨酸水解反应为一级反应,活化能为72.97 kJ/mol。该研究为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测定及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香草醛缩天冬氨酸席夫碱 (简写为 L)及其镧 (L a)、钕 (Nd)、钐 (Sm)、铈 (Le)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差热 -热重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手段 ,确定配合物为 KRe L(H2 O) (NO3 )· 2 H2 O.  相似文献   

6.
氨基酸Schiff碱配体(对羟基苯甲醛缩(牛磺酸、苏氨酸)Schiff碱、香草醛缩苏氨酸Schiff碱、对二甲氨基笨甲醛缩甲硫氨酸Schiff碱)与苄基锡反应,合成了5种新的氨基酸Schiff碱苄基锡配合物。对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类配合物对草酸杆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荧光光谱、粘度测定、磷酸盐效应、热变性实验研究镧-邻菲罗啉-氟尿嘧啶三元配合物(LAPF)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T-DNA能使该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产生猝灭,其猝灭常数为Ksv=(1.9±0.2)×105 L.mol-1,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同时,该配合物可使DNA的粘度降低,热变性温度升高,说明该配合物主要以部分嵌插的作用方式与CT-DNA结合.磷酸盐效应表明该配合物与CT-DNA之间存在非特异性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牛磺酸缩邻香草醛席夫碱(TMSSB)和2,2'-联吡啶(bipy)为配体,与氯化铜在水/乙腈体系中利用水溶液法,得到了配合物{[Cu(L)(bipy)Cl](1)·CH3CN}(1)(L=邻香草醛)。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X-单晶衍射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8.990(2)?,b=10.000(3)?,c=10.584(3)?,a=80.495(3)°,β=84.448(4)°,γ=73.121(4)°,V=896.8(4)?3,Z=2,R1=0.0444,w R2=0.1324。在合成1的过程中,TMSSB配体水解为邻香草醛和牛磺酸。标题配合物的中心Cu(Ⅱ)与邻香草醛的醛基O、去质子的酚羟基O、bipy的两个N以及氯离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乙腈作为溶剂分子单独存在。化合物分子之间通过两种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9.
欧阳淼 《河池学院学报》2011,31(5):52-55,66
合成了两种席夫碱配合物[Zn(OBSP)2].2H2O(I)和[Cd(OBSP)2].2H2O(II)(KOBSP邻氨基苯磺酸缩吡啶—2—甲醛席夫碱的钾盐),并进行了热重和红外分析,最后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I)(II)的荧光来源可能是配体内部的π→π*的电荷跃迁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整数斜率点应用于萃取法测定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方法,即在金属离子分配比对数值lgD对自由配体浓度负对数pL一阶微分曲线上找出整数斜率点i-c(i=0,1,2,…,n)及其对应的pL值,i为配离子MLi配位数,c为被萃取配离子MLc配位数.在这些pL值分别有lgD=lgλc+(lgβc-lgβi)+(i-c)pL+lgΦMLi,max,式中λc为被萃取配离子在有机相与水相的分配常数,β为配合物累积稳定常数,ΦMLi,max为水相中配离子MLi的最大分布系数.式中略去lgΦMLi,max,当i=c,0时分别得到lgλc和lgβc的初值,其他i值时得到相应累积稳定常数对数值的初值.将上述初值代入上式lgΦMLi,max中可得到新的值,逐步迭代直至两次结果相等即为计算结果.文章使用了两个配合物体系进行计算,它们相邻两级稳定常数对数值差值最小仅为0.3,计算结果与真值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