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和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的产物。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在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基础上,对实施过程中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平台、双师团队组建、考核评价等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最后总结了在实施过程需要总结完善的问题。现代学徒制能够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将会为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行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光荣使命,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质和亮点。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大思政路径主要有:优化和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让工匠精神活跃并呈现在第一课堂;创新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让工匠精神养成在第二课堂;厚植工匠文化土壤,让工匠精神长盛不衰等。  相似文献   

3.
现代学徒制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供应了基础。目前工匠精神是基于传统工匠精神的延续和进步。分析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区别,总结现代学徒制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将现代学徒制的学生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学中,制定学徒制学习规范以和工匠精神的教学理念,学校通过展开思政道德教育相关课程,举办职业素养教育活动,加强推广现代学徒制的力度、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传授学生具有基础的职业道德素质,促进现代学徒制在新时代思政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发展,使学生在思政教学中感受到工匠精神对自己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是基于与产业需求相匹配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策略而产生的,解决职业技能教育培养能力不足及职业人才就业发展问题,加强校企合作教育融合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建设发展双循环的全新育人模式。本文将基于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育人优势分析,探究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教育载体,并从现代学徒制教育困境及实践路径两个方面制定试行现代学徒制的教育策略,提升高职院校对于现代学徒制的教育应用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职业院校难以独立完成,校企合作共育,理论宣传与实践锤炼相结合才是有效途径。然而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基础薄弱、合作深度不够,影响着工匠精神的培育。培育工匠精神行业协会必须发挥引领作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合作育人价值观念、推动制度建立、统筹行业资源,推进校企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徒制及国际上两种成功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能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广大职业技术院校(含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努力探索的主要问题。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如何借助学徒制的培养模式,英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等国家创造了很好的经验——现代学徒制。本文从技能型人才的定义、学徒制及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出发,提出了现代学徒制的概念并介绍了英国和澳大利亚在此方面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工学交替、双导师教学、双主体育人的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今后,我国应从发展现代学徒制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出发,大力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促进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8.
根据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为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结合学院连锁专业发展现状,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基础之上,探索和实践现代学徒制,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提出了问题和改进性建议,从而完善适合企业发展、适合学校人才培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高校大多数都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实践条件,既缺乏大规模的基础数据,也没有具体的业务需求.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校企深度合作,通过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形成在岗培养、在岗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技能.将现代学徒制应用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使企业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数据,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供给一致.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职院校是承担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践行"工匠精神"的排头兵。首先介绍了"工匠精神"现状与起源,呼吁重新寻回这种文化;其次,从三个层面叙述了其提出的背景,表明了其必要性;再次,厘清了"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中的培育思路,给出了几点方案;最后,分析了"工匠精神"对于未来中国产业的影响,从国家软实力、企业发展动力、劳动者方面表明了"工匠精神"的前景及重要性。高职院校应当践行"工匠精神,"肩负起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