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章士钊全集》中有两篇未收的《新思潮与调和》,一者刊于《东方杂志》第17卷第2号(1920年1月25日发行)“时论介绍”栏,系1919年12月底在广州师范学校发表的演讲,一者刊于《新闻报》民国八年国庆增刊第一张之(二)的“论著”栏。刊于《东方杂志》的《新思潮与调和》对于章士钊研究者并不陌生,而刊于《新闻报》的一篇却鲜为人知,目前其全文尚未公布于世,并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但是,笔者认为无论是在当年新旧调和的论争中,还是在章士钊个人的思想上,还是探讨后来章士钊与新文化阵营的争论,这篇文章都值得我们关注。本文即是对刊于《新闻报》上的《新思潮与调和》的点校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青年》“五四”时期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刊物。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月刊。初期进行反封建的思想斗争;十月革命后,在反封建的同时,曾介绍马克思主义,批判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伪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反动思潮。1917年,编辑部迁入北京。不久,鲁迅加入编辑部。1920年迁返上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自第八卷起),1922年7月,出至第九卷第六号休刊。  相似文献   

3.
新文化运动自1915年9月始,至1920年8月,共经历5年,陈独秀自始至终都是运动的领袖。他的贡献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领导新文化运动不断发展,1915年9月至1916年底为初始阶段;1917年初至1918年底,新文化运动进入重要发展阶段;1919年初至1920年8月,因与五四运动合流,新文化运动迅猛发展;1920年夏,陈独秀成为共产主义者,改《新青年》为共产党机关刊物,而社会主义运动成为时代潮流,新文化运动遂告结束。另一方面,陈独秀又是新文化运动各项具体内容的引导者,除在思想、道德、科学方面外,其革命文学的主张奠定了他是白话文学运动主帅的地位。陈独秀得人和、地利、天时之利,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明显的空想性,个人色彩太浓,是新文化运动主要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钱玄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新文化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五四”后新文化阵营的几次争论中,他以一个纯粹思想家的身份参与其中,有时甚至是争论的一方和主要代表人物。争论中显示了他的理性主义态度和自由主义立场。但“五四”风暴过后,随着《新青年》阵营的分裂,以争论为载体,新文化阵营也随之分裂。钱玄同与原属新文化阵营的共产党人在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上产生了矛盾和分歧,并因而成为他没有信仰马克思主义、加人中国共产党从而走上革命家的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因而受到了后人的批评和指责。有人认为,五四风暴过后,钱玄同成了鲁迅在《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中所说的“《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中“高升”的一个。还有人认为五四风暴过后,钱玄同思想“僵化”了,“落伍”了,甚至“倒退”了,说他躲进了宁静的书斋,从而与革命者分道扬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五四”后,钱玄同思想并未僵化和倒退,而是在思想和学术领域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同新文化阵营产生争论和分歧的原因在于思想家和政治家不同的认识逻辑。  相似文献   

5.
1917年到1920年是中国新学理论发难、探讨以及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以《新青年》为阵营,围绕着学革新问题分成了以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两大学改良派系。本试图通过还原、分析这两大改良派系的分歧、对立,来说明陈独秀、胡适的学主张分别代表了新学发生期的两种不同建设思路和模式;进而说明中国新学中的两大创作阵营——“为人生派”与“为艺术派”分别是陈独秀、胡适艺术思想的承担、实践。  相似文献   

6.
1920年--1921年《小说月报》的革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也是其成为现代性文学刊物的标志事件。去除本次革新的影响,革新本身也被视为新文化和新思想战胜旧文化和旧思想的强有力的证据。但是当我们回归刊物本身时,我们发现这次革新实际是商业因素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次文学“改良”而非“革命”。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史上,陈独秀是一位具有重大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其思想的发展也经过了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1915年9月,从创办《青年》杂志(从第2卷改名为《新青年》)起,他和李大钊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积极宣传民主、科学和文学革命思想。十月革命后,开始了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1920年4、5月间,陈独秀连续发表了《马尔萨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论》、《劳动者底觉悟》、《答知耻》和《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  相似文献   

8.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8卷(1919年12月—1920年4月)和第39卷(1920年5月—11月)收载的是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后期的列宁著作。第38卷相当于第1版第30卷的后半部,第39卷相当于第1版第31卷的前半部。国内战争最后一年包括和平喘息和苏波战争两个阶段。第38卷反映了列宁在和平喘息阶段的思想和活动,中心内容是工作重心从战争转向和平经济建设,集中全力恢复被战火破坏了的国民经济。第39卷反映了列宁为夺取国内战争的彻底胜利所进行的斗争以及为筹备和召  相似文献   

9.
论《语丝》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语丝派”,因《语丝》(周刊)而得名。《语丝》是比较注重思想、社会批评的综合性文艺刊物。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创刊于北京。前三卷由周作人主编。一九二七年十月,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查封。同年十二月移至上海复刊,自第四卷第一期起由鲁迅主编。一年后,改由柔石代编。半年后,交还出版所北新书局·由李小峰接编。逮至一九三○年三月,出完第五卷,自动停刊。《语丝》历时五年,每年一卷,每卷五十二期,共出二百六十期。  相似文献   

10.
现代著名诗人郭沫若的这首《天上的街市》,自1922年3月在《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以来,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是现代诗歌的瑰宝。这除了其深厚的思想内涵,以及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hypothesis that a motive to avoid success (M-s) exists in high-achieving 7th, 8th, 9th, and 10th grade girls was investigated. Eighty-five black and white Ss responded to verbal TAT-like stimuli. Scores, treated by chi square,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M-s is prevalent in high-achieving girls and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creasing grade level. However, the M-s was not found to be correlated with race.  相似文献   

12.
13.
16-19世纪,澳门生活着大量的黑人。虽然这些黑人在澳门社会中地位低下,却充当着士兵、护卫、家仆等不同的社会角色,他们在澳门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到了清代中叶,由于澳门经济的衰退、葡萄牙奴隶贸易的衰落、澳门当地黑人婚姻问题较难解决以及逃奴现象严重等经济、政治方面的原因,致使澳门黑人的数量不断减少。作为澳门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黑人在澳门社会中并没有完全消失;他们逐渐融入了澳门社会,而且在澳门社会中一直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邹明 《中等数学》2005,(5):19-19
题目 在凸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既不是∠ABC的平分线,也不是∠CDA的平分线,点P在四边形ABCD内部,满足∠PBC=∠DBA和∠PDC=∠BDA.证明:四边形ABCD为圆内接四边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P=CP。  相似文献   

15.
第45和46个梅森素数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发现的44个梅森素数,运用非线性拟合,给出了梅森素数分布的猜想,由此得到第45和46个梅森素数的范围和可能值,即%中声取自然对数的范围是[0.396283124964472n-0.251065835613184,0.396283124964472n+1.3570453473079].  相似文献   

16.
17.
从16世纪末开始。俄国利用“哥萨克”,越过乌拉尔山,大举东征,向亚洲北部殖民扩张。俄人东渐大致有四个原因:“寻找”东方出海口;“寻找”与中国贸易的“商道”;“寻找”神话中的“金毛羊”;掠夺黑龙江流域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
16—18世纪法国的政治思想观念,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四次运动的不断演进发展,而走向了成熟,奠定了近代法国的政治制度,推动了法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9.
受文献[1—4]的启发,本文给出第50届IMO第5题的一个另解. 题目求所有的从正整数集到正整数集上的满足如下条件的函数f:对所有正整数a和b,都存在一个以  相似文献   

20.
Friday the 13th     
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西方人有时候也很迷信吗?他们最怕星期五和十三这两个数字了。如果十三号正好又是星期五,他们可忌讳了。那么为什么13号、星期五这一天被看成是不吉利的日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