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区域的现有开发密度、未来发展潜力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的一种空间单元。主体功能区具有系统性、层次性、阶段性、针对性等特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对提高区域资源利用率增强区域宏观调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促进区域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鄂州市为例,对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中央政府解决区域发展失衡、保护生态环境的新举措.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因为它是实现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政策手段和必要条件.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途径多种多样,但从现实看,关键在于财政政策改革,建立起符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的财政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纵向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和转移支付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3.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一种新的区域发展范式,它使我国的区域高等教育分工更加明晰、合作更加紧密。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下,非零和博弈理论对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了实现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的互利共赢式发展,可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撑与保障机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联席与对话机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和分析国内学者对旅游功能区的概念解读,对旅游功能区、旅游区、旅游主体功能区等核心概念进行辨析,并从发展条件、成长路径、空间范围、主体功能等方面分析旅游功能区的主要特征,阐述旅游功能区成长的理论基础。运用专家打分法和SPSS统计软件因子分析法,从时间向度和空间向度两个维度探寻我国旅游功能区的成长机理。研究发现:表征时间向度的历史文化因素和人口社会因素,以及表征空间向度的生态地理因素和经济产业因素是影响旅游功能区成长的核心因素。因此,要从产业资源有效整合和空间布局优化两方面推动旅游功能区的成长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2010年底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当前的财政转移支付目标与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显得不匹配,建立适合我国区域政策目标实现的转移支付制度,对主体功能区建设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了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主体功能区理论是我国为应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此理论可以促进我国各地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学科建设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现状和不足,进而阐述了主体功能区理论与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最后构建了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发展策略,以此来实现各地高等教育之间的互利和合作,并为满足区域经济升级转型发展输出人才。  相似文献   

7.
功能区建设是实现温州新型城市化的新举措。为更好地推进温州功能区建设,不仅需要切实把握温州功能区建设的进程情况,明确温州功能区与全国、浙江省主体功能区的关系,充分发挥温州功能区建设的积极作用,而且需要针对温州功能区建设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原经济区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农业发展(即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域,在明确其主体功能区的地域范围、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给出财政、投资、土地、人口、环境、产业等各领域的政策建议,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走出一条"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主体功能区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要实现其生态功能,就应当确定系统、参数和域值三个标准,在此基础上对主体功能区作出级别划分和地域划分,同时又要通过主体功能区的结构化塑造和政府评估体系的改进,实现主体功能区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0.
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区域的现有开发密度、未来发展潜力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的一种空间单元。主体功能区具有系统性、层次性、阶段性、针对性等特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对提高区域资源利用率增强区域宏观调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促进区域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鄂州市为例,对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与经济的相关程度,城市功能区分为经济功能区和非经济功能区。经济功能区有较强的经济发展能力和聚集扩散能力,在城市或更大区域的产业协作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满足城市、区域乃至全球化的经济功能需求。按照主导产业不同,经济功能区可分为工业区、商务区、商业区和旅游区等。非经济功能区是指行政区、住宅区等无经济产出的聚集区域。  相似文献   

12.
主体功能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国内外并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为了推进主体功能区划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只有正确地解读主体功能区。本文从主体功能区的相关概念界定出发,系统分析了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并全面阐述了主体功能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有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以兼有其他功能。大城市功能复杂,还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等功能区。城市功能分区要从功能区的形成、形态特征、区位选择等方面掌握。城市功能区图示包括平面分布图、地域结构模式图、城市景观图和地租曲线图等类型。一、平面分布图例1图1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  相似文献   

14.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发展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功能区能够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并可作为国家区域调控的地域单元.通过概念界定与构建背景、建设意义的分析,阐明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两大独特优势,明确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科学发展、整体发展、创新发展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在新形势下,创新区域发展政策,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力量推动,明确主体功能区边界和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与法律体系,保障主体功能区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5.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以<国家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为依托,对生态功能区划分方法进行细化,采用DEM数据,层次分析法,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学等手段,对生态功能区划进行验证和完善,尝试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上研究生态功能区划.  相似文献   

16.
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人口和经济向适宜开发的区域集聚,保护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基本思想.文章以黑龙江省九大主体功能区块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全国人口普查五、六普数据以及2000年、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对我省人口分布和经济产业布局状况从多角度进行量化分析,计算各主体功能区的人口与经济协调系数与协调发展系数,从不同角度揭示出我省主体功能区背景下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状况、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和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与状况,参照各功能区内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建立黑龙江省人口与经济问的和谐关系,研究对于推进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划分土地利用分区对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方向、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前人开展的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分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内蒙古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主体功能区对土地利用分区划分的影响,土地利用分区应有利于促进主体功能区形成的前提下,提出基于主体功能区的自治区土地利用分区构想,将自治区土地利用划分形成耕地与基本农田集中区、城镇村发展区、工矿建设区和生态安全保护与建设区4个土地利用功能区。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课堂运用专题地图,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分析复杂问题;从单要素拆分到多要素综合,从学习方法到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及地理实践力;通过不同尺度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其划分的地理背景,理解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区域管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管理规律的学科,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二重性特点,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区域规划、区域管理组织设置、区域管理人员配备、区域协调和区域调控;利用区域管理学的观点,设计了主体功能区管理研究的技术路线,其技术路线遵循了科学研究的主要规律,即:循序突破律、重组更新律和反馈智取律;主体功能区研究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即:主体功能区管理运行过程中的职能研究和不同类型及不同层次的主体功能区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结构直接影响着其发展速度和水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基于基于主体功能区理论,针对我国河北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具有较强可行性的优化路径。以期促进河北省经济与教育协同发展,为河北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