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题是做不完的,抓住题根才能从茫茫题"海"中走出来。题根是一个问题,问题规范化后其实就是一个题目,就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考卷上的考题。题根不同于题源,任何一道题目都有题源。题根是一个题系中的根基,它是一个基本题,同学们都能理解,都会做。题根在考场上应成为"考根",很多考题本质是题根穿上华丽的"外衣",带上神秘的"面纱"。下面结合一道题根,谈谈题根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3年上海物理卷中,出现了不少有特色的好题,其中有一道纠错题,它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又真正体现了物理教学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体现了高考的有利于知识的考查、有利于能力的考查、有利于人才的选拔的思想;同时也给今后的物理教学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笔者最近对一道2006年浙江省高考题进行研究时,发现其"源"与"流"背景深厚、延伸畅达.故阐述如下,以飨读者.(理科题)如图1,椭圆  相似文献   

4.
贵刊在2000年第4期P33页"问题讨论"栏目中发表了刘国发老师的<错在哪里>一文,很有典型性.此题确实是一道出错率很高,但能很好考察学生掌握知识准确性,深刻性的好题正因为如此,再议此题,愿加深收益.  相似文献   

5.
张培强 《新高考》2010,(4):38-39
品味一道好题,一道源出课本的好题,深思一道好题,一道引申广阔的好题,从中感叹出题者的匠心独具!苏教版教材必修2的总复习题中有一道题目: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1993年高等学校招生预考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它涉及到:电场、磁场、功能、动能定理和匀速圆周运动等多个知识点,不失为一道能检测学生知识能力的好题.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2007高考文科试卷选择题第11题,是一道以等比数列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知识求最值的问题.在全市所有的考生中,能够正确解答这道题的考生不多.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生"双基"不牢,缺乏综合、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高三化学复习中,很多学生陷入题海,做了不少习题,但收效甚微,题中化学情境稍有变化,便不知所云.如何克服题海战术带来的弊端,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一题复习法无疑是个非常行之有效的做法.所谓"一题复习法",就是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将有关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融为一体精心设计成一道试题的形式,即这一道题承载的功能是再现本节课所要复习的知识、技能、方法、思想,使得教学目标情境  相似文献   

9.
侯守斌 《初中生》2008,(10):20-25
[文题展示] 请以"我们的心近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技法讲解] "我们的心近了"是一道全命题作文,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道"熟"题,也是一道"老"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动笔作文,而且不会跑题、偏题.这样的命题能兼顾大多数,保证大多数人有话可说.但要在能写、会写中出新出彩,有一定难度.如何把平常的内容、司空见惯的事写出精彩,是一件困难的事.  相似文献   

10.
一道好题具有出题角度新、设问角度新、知识联系新、考查关键知识等特点,通过一道题可以复习巩固许多知识,并把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引言培养学生的"四基"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采用"克隆"变式教学,是实现"四基"目标的有效举措.数学知识存在内在联系.不少数学题也是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克隆"变式教学模式,以一道题为依托,不断进行"克隆"变式,把许多的知识点贯穿在其中,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呈现出来,有利于课堂教学.笔者尝试以一道普通的二次函数题为载体,"克隆"变换出十三道二次  相似文献   

12.
一道高考好题的生命力在于以教材为支撑力求创新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源于教材"就是取材于教材 ,而"高于教材"则是命制出有所提高的、面貌创新的、使得考生似曾相识 ,但要重新分析才能解答的 ,以考查知识理解深度和思维品质的试题.2016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的第14题就是这样一道好题.本文通过几种解法赏析及挖掘本题在教材中的原型 ,以期达到优化解题方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及复习资料中,出现了一类内容立意新、情境设置新、解答要求有新意的信息题,这类数学问题能使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在这些信息题中更有一道亮丽的风景, 即利用"定义"的形式编制一些创造性的习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一道经典三角题的证法及其变式的探究,挖掘出蕴藏的背景知识,发现原问题与变式题在证法上的联系与区别,为培养学生根据问题需要灵活选择知识、变通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维随着问题变"的数学思想提供有益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5.
李康耀 《辽宁教育》2013,(3X):43-45
今年我国南方某县的小升初考试"综合科""小学品德"部分有这样一道题":知识能改变命运吗?为什么?"该题第一问的"标准答案"是":知识能改变命运。"一看题目和"标准答案",就觉得这是一道既不适合小学生作答,又缺乏思想性和科学性的试题。"知识能改变命运"的传统思想观念,长期以来制约着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及规格。制定和完善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行为的监管法规,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是实现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化学学科中存在一个奇妙而有趣的现象——"一题多答"."一题多答"不同于"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是指一道习题有不同的解题途径,但题目答案只有一个;而"一题多答"是指一道习题解题途径不同,答案最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一、元素化合物的"一题多答"例1已知A、B、C、D四种物质和Na2SO4  相似文献   

17.
一道不以动态题、函数题等为背景的压轴题,看似"单薄"的外表,却"厚重"地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思想、几何直观等能力.从知识技能角度出发,此题以位似图形和三角函数为支撑,可将其推广到任意正多边形;从平时教学工作角度出发,教师一定要"站稳"带给学生"生命"和"灵魂"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在求解几何问题时,由于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经验等的限制,同学们往往一道题仅用一种方法解答.而实际上,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一些典型几何问题有不止一种解答方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一题多解并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这种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并选取最佳的解答方法.下面我们精选2011年中考几何问题跟同学们谈谈如何进行"一题多解"  相似文献   

19.
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的第24题是一道"对春联下联"题。它把传统的对课知识纳入高考试题,显然有别于近几年"句子仿写"题。这是重在考查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状况、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新题型、新方式,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该试题题干要求明确:"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的高考数学理科第21题,是一道难题,一道好题,也是一道妙题. 说其难,是指众多的考生在考试时面对该题,茫然无措,一头雾水. 说其好,是指该题综合性强,考查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综合解题能力,做到了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