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小说创作是他阐述女性思想的重要方面.他笔下的人物丰富多样.尤为突出的是对女性个性、思想的描写。其对女性形象刻画分为两个来源:一是农村妇女形象,一是知识女性形象。鲁迅揭示出女性在旧中国中的悲剧命运,探求女性未来生活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中的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等女性形象的分析和评论.从而概括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所特有的三个基本思想主题:首先.爱——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关爱;其次.死亡——生命无辜的毁灭;再次,反抗——对来自一切方面的对生命奴役残害以及这些女性对此所发自灵魂的绝望抗争。三个基本思想主题之间相互交融,构成了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宏观特点。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高二教材《短篇小说选读》中第一篇小说就是鲁迅先生的《在酒楼上》。这篇小说表现的是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在走投无路的境遇中销蚀了灵魂的人生悲剧。而主人公吕纬甫也就成了鲁迅笔下困惑的和悲剧命运的知识分子的经典代表形象。下面我们不妨试着来分析这一典型人物的悲哀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被认为是“人性恶”的集大成者 ,是一个不被世俗所容的“异类” ,作者赋予其较其他女性人物形象更为完整的生命意义 ,在这个人物身上首先奠定并完成了作者对女性悲剧生命观的认识。在小说中另一个重要女性七巧的女儿长安形象上又寄予着作者对人生带有个人生命体验的深刻思考。从这两个女性形象上反射出的女性命运的生存本相以及由此体现出的张爱玲的生命悲剧意识正可视为《金锁记》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4.
从凯蒂看福克纳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的著名作家,以他的小说《喧嚣与骚动》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凯蒂的命运,展示出福克纳笔下的女性形象,从而揭示了美国南方旧传统对女性的压迫与侵害。  相似文献   

5.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中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对其悲剧形象的分析,以及对她的死因的探索早有"四权"说的定论,然而从现代婚姻爱情观、女性意识、性格命运的角度来解读,也会有新的发现。本文正是从这几个角度进行切入分析,以现代人的意识观念去解读祥林嫂,找出祥林嫂悲剧产生的另一因素,得出祥林嫂的悲剧产生的必然性,其目的是为了重新认识鲁迅在《祝福》中所塑造的悲剧性形象以及产生悲剧的思想意义,去体会祥林嫂这个人物的不朽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主要分两类:一是农村妇女,二是知识女性,其真实地再现了旧社会女性的悲惨处境和对命运的抗争。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中的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和子君这四位经典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和评论,试阐明旧社会女性只有置身于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与彻底的解放这一道理。  相似文献   

7.
<正>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因为浸染了鲁迅的精神气质和他对知识分子命运的体认与思考,因而在现代文学中有着独特的蕴涵和价值,论者多从知识分子命运的角度对《孤独者》进行解读。近10年中,一些论者仍延续以前社会学角度的解读:王学谦、张福贵的《存在与超越——论鲁迅小说中人的存在和自由》认为"觉醒者的悲剧深深地根植于人的存在之中";而"封建文化正是经由这种人的存在特征""将觉醒者扼杀"。鲁迅笔下的觉醒者在封建文化的语境中受到双重的约束:一是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独立意识和独特风格的作家,对于女性的探讨是其作品的主题之一。纵观沈从文的作品,在他的笔下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女性人物形象的解读,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湘西小说中的自然女性形象,包含美丽纯情的少女,如翠翠、三三等;身世凄苦的童养媳,如萧萧、三翠;沦落到生活底层的妓女,如《柏子》中的妓女、老七;勤劳踏实的寡妇,如黑猫等。另一类是城市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如:《绅士的太太》中的绅士太太们。两类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构建了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在中国现代文学长廊上焕发出熠熠光彩。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小说领域里,鲁迅的小说以忧愤深广的思想内涵和冷峻、深沉、诙谐的风格而饮誉文坛。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其男性形象相比,更多的是具有一种改变生活的力量。他以深沉的笔调、热烈的情感、遒劲的线条、浓厚的色彩,在小说中揭示了辛革命前后中国女性悲剧的根源,本文试就此作一粗线条的分析。一、受苦受难的弱小者古老的中国社会,背负着沉重的历史沉淀,在这吃人的场地上,上场的中国女性,无不从他们的先辈那里承接理学的羁绊,使她们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奴隶和任其宰割的羔羊。鲁迅通过祥林嫂《祝福》、单四嫂《明天》这两个形象…  相似文献   

10.
在杂文《阿金》中,主人公阿金脱胎于鲁迅的现实生活,在她成为文学形象后,性格鲜明无二,有着与先生笔下其他女性截然不同的气质。但她在鲁迅笔下并非孤立存在,我们可以从鲁迅其他作品里发现阿金的踪迹,在《故事新编》集里这踪迹尤其明显。由此可知,鲁迅是在一个较长的女性形象创作过程中,才酝酿成型"阿金"这一形象的。同时通过创作背后的思考,他不断反思并修正自己自"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女性观。通过对《故事新编》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结合作者在不同女性人物创作时期的思想变化轨迹,详细追溯"阿金"人物的成型过程,进而佐证笔者在《鲁迅创作晚期文本中愈加成熟的女性观——独特的阿金》一文中表述的鲁迅创作晚期逐渐成熟的女性观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鲁迅小说女性形象的觉醒与挣脱的心理内涵研究,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妇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女性意识发展道路的艰难。《伤逝》中的子君在新文化的熏陶下女性的主体意识觉醒,进而挣脱家庭的压迫和世俗文化的偏见,大胆地追求婚姻自主与人格独立。《离婚》中的爱姑由于女性惶惑意识的觉醒,产生了对漠视女性的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企图通过与婆家大闹离婚来挣脱将被抛弃的尴尬境地,捍卫自我的人格尊严。《奔月》中的嫦娥的女性平等意识觉醒后,对美好的性爱生活有了追求与向往,所以不愿忍受苦闷的婚姻生活,最终选择离开丈夫以求挣脱性爱受到极大压抑的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12.
在杂文《阿金》中,主人公阿金脱胎于鲁迅的现实生活,在她成为文学形象后,性格鲜明无二,有着与先生笔下其他女性截然不同的气质。但她在鲁迅笔下并非孤立存在,我们可以从鲁迅其他作品里发现阿金的踪迹,在《故事新编》集里这踪迹尤其明显。由此可知,鲁迅是在一个较长的女性形象创作过程中,才酝酿成型"阿金"这一形象的。同时通过创作背后的思考,他不断反思并修正自己自"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女性观。通过对《故事新编》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结合作者在不同女性人物创作时期的思想变化轨迹,详细追溯"阿金"人物的成型过程,进而佐证笔者在《鲁迅创作晚期文本中愈加成熟的女性观——独特的阿金》一文中表述的鲁迅创作晚期逐渐成熟的女性观点。  相似文献   

13.
《聊斋俚曲集》是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利用流传于当时的时调俗曲,以方言俚语填词而创作的通俗说唱作品集。《聊斋俚曲集》所收的十五部俚曲,展现了广阔的封建社会的生活画卷,描写了许多性格丰富、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世俗中的普通女性。另一类是异类女性形象。本文试对《聊斋俚曲集》中的世俗女性形象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动荡的20世纪40年代中叶,张爱玲如同一枝奇葩,怒放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开得美丽肆意而悲壮苍凉。她绮丽而苍凉的小说流传至今,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魅力,反而在当代文学家园大放光彩。张爱玲的小说诉说了一个个女性的命运:婚姻无真爱、相恋无圆满、两代无亲情。她执着于世俗的生活状态,关注俗世生活中女性的自我追求。她以清醒的女性意识书写女性的悲剧人生命运,笔下的女性世界迥异于传统女性。她通过女性的悲剧观照出人性的弱点,进而站在女权主义的立场上,发出呼唤女性自我觉醒的时代呐喊。  相似文献   

15.
在动荡的20世纪40年代中叶,张爱玲如同一枝奇葩,怒放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开得美丽肆意而悲壮苍凉。她绮丽而苍凉的小说流传至今,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魅力,反而在当代文学家园大放光彩。张爱玲的小说诉说了一个个女性的命运:婚姻无真爱、相恋无圆满、两代无亲情。她执着于世俗的生活状态,关注俗世生活中女性的自我追求。她以清醒的女性意识书写女性的悲剧人生命运,笔下的女性世界迥异于传统女性。她通过女性的悲剧观照出人性的弱点,进而站在女权主义的立场上,发出呼唤女性自我觉醒的时代呐喊。  相似文献   

16.
《白鹿原》是一部以男权社会为主要背景创作出来的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并没有彻底脱离传统的男性创作视角和文化背景,文中大部分女性形象都以悲剧命运收场,很难表达出自身的个性。但正是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促使整部小说呈现出一种沉郁而又厚重的写作风格,从侧面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类生存的重新思考,以及对于苦难生活的同情之心。本文主要从田小娥、白灵以及吴仙草三个典型女性形象来分析陈忠实该作中的女性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是20世纪中国不可回避的文化思想遗产,他一生都在追求意识觉醒和思想解放,其中包含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解放。《明天》、《祝福》、《伤逝》被称作"妇女命运三部曲",鲁迅对这三部小说中的女性命运给予了观照。本文简要例证鲁迅叙事中的女性意识,分析其创作背景并探讨他是如何为女性走出內囿困境和挣脱传统桎梏指明道路的。  相似文献   

18.
卡西莫多是《巴黎圣母院》中的重要人物,而罗尔弗是小说《狂欢节的忏悔》中的特殊形象。虽然出自不同的作者笔下,但他们都有着畸形的外表和不幸的命运,在他们畸形的外表下又都掩藏着心灵的激情。  相似文献   

19.
《老残游记》是晚清一部重要的小说,被鲁迅先生称作"四大谴责小说"之一。除去批判性,小说亦塑造的几个极为独特的女性形象也十分引人注意,这些女性形象与其他的谴责小说中的女性截然不同,自得风流。本文即主要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唐代爱情传奇被誉为唐代传奇中成就最高者。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号称中唐"三大爱情传奇"。小说中的三位女子李娃、莺莺、霍小玉皆为美而多才、积极追求爱情婚姻幸福的女性。然而她们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命运:一个皆大欢喜,一个则另嫁他人,一个以死殉情。正是因为三位女性不同的出身、不同的生活经历,导致她们命运迥异。而这迥异的命运却共同折射出一个制度森严、冷酷无情的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