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饮食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饮茶习俗在饮食文化中又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我国"茶的祖国"之称便可发现,茶文化史在我国的传承极为久远,是茶文化的起源地。然而现行关于茶文化研究中多集中在汉族茶文化方面,忽视茶文化形成中少数民族做出的贡献。对此,本文将从壮族与傣族两个少数民族出发,对其饮茶习俗进行探析,并将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整体特征做出总结,提出少数民族茶文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饮食文化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差异及其渊源,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不仅能增加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本文从中西方饮食文化中所关注的重点的差异、用餐形式的差异、烹饪的差异、饮食习俗的差异等方面入手,对中西方饮食文化进行了比较,目的在于明确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消除界限,增进了解,促进交流。  相似文献   

3.
人无食则饥,无礼则俗。故饮食和礼仪对于人类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是礼仪的源泉,特定的礼仪反映着特定的文化,本文主要将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习俗做对比,通过对形成的原始动力、发展中的分化现象以及对人性格特征的影响等角度的探究,浅析中西方饮食礼仪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再次冲击了我们的味蕾,唤醒了我们关注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的欲望,该纪录片还原了从原材料收集到美食上桌的过程,勾勒了不同地域间的饮食差异,由此引发了饮食消费尤其是网络美食的搜罗新高峰。可见,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客观认识与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该片反映的饮食状态是理想化的,现实中的各种饮食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两者之间的博弈是饮食文化的时代产物,"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应成为饮食文化的亘古主题。  相似文献   

5.
商贸民俗指商人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习惯,是商人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共同创造的、同时被当作某种规范加以保持的习惯。徽商在几百年历史长河的传承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商贸习俗,今天徽商研究已取得瞩目成就,然而其贸易民俗的研究却鲜有所见,本文试图从徽商的认知、管理、广告等三方面对徽州商人的重商习俗、义利并重、以贾服儒习俗、血缘亲族习俗、以族谊结商帮习俗等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饮食文化是民族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具体而言,饮食与礼结合起来,从而使饮食具有了文化意味,更具有伦理道德意味。宗教祭祀活动中的饮食,带有浓厚的宗教文化意味。饮食在政治活动中在古代社会中以知识分子为中心的"士"的中上层阶层都或隐或显地参与政治活动。饮食在中国古代是与政治、历史、道德、文化紧密结合的,具有文化意味,因而称为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结晶。掌握一种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所属的文化,尤其是习俗文化的差异。英汉日常交际对话、饮食、称谓语等三个方面都体现出中西方文化习俗鲜明的差异,了解中西方文化习俗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饮食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作为民族地区学校,挖掘各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优秀饮食文化,有利于推进学校“食育”工作特色化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合理、丰富、科学的“食育”思想,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从“食育”的角度,对当地民族传统饮食文化谚语中蕴含的“食育”思想进行分析,探讨了其中蕴含的“食育”思想及其对“食育”文化的意义,强调要加强饮食文化谚语在“食育”文化中的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古徽州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徽州文化,其审美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徽州人审美精神的表征。从徽派建筑艺术,我们可以看到徽州人在审美文化方面的精神诉求:崇尚"诗意的栖居"与"天人合一"的自然美,追求"庄严肃穆"与"长幼有序"的伦理美,重视绮丽多姿、清新淡雅的工艺美。  相似文献   

10.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的民族特色。通过对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以及饮食习俗等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中西文化主要存在以下三大差异: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主要强调长寿,而西方的饮食文化则以健康为主;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泛神性和世俗性,而西方的传统节日具有极强的宗教色彩;中国的传统节日集体主义色彩浓厚,而西方的传统节日则强调个体主义价值取向。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西方交流越来越紧密、频繁,了解中西方在传统节日上的异同有助于中西之间更好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