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04年,张伯苓在天津创办了南开中学,后来发展为包括幼儿园、小学及大学的南开学校系列。他为南开制定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这也是他毕生办学理念之魂。一南开教育自一开始就着力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本校成立之初即楬橥‘公能’二义作为校训”,“允公允能,足以治民族之大病,造建国之人才”。张伯苓倡导的“公”,源于对国民素质弱点的剖析。胡适曾讲,“中国有五大恶魔:穷、乱、愚、弱、私”,张伯苓进一步讲“私是五大魔之首”,理由是:“私能破坏一切,它能使你忘了民族,忘了国家;它能使你灭掉良心,抛…  相似文献   

2.
焦佳 《天津教育》2020,(4):33-34
始建于1928年的南开小学,是南开系列学校完整办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9月,在各级领导的统筹与指导下,在南开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下,学校于天津生态城复校。学校接续南开小学立校传统,遵循"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不断挖掘自身特色,激发文化基因,逐步建立起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核心的"中和"文化体系,用文化涵养身心、立德树人,为莘莘学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助推学校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张伯苓先生是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南开教育的奠基人。他所提出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教育理念是以中国传统为本,融合中西价值观解决中国大学发展实际问题过程中迸发出的精神,是对中西文化的选择与融合。  相似文献   

4.
虽然处于战时,重庆南开中学在各方面的表现是卓越的。南开校训是:"日新月异,允公允能",这是对学生的期待。南开讲爱国主义,讲全面发展,但不足说明其特色。其真正特色是精英教育。  相似文献   

5.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是坐落于"渤海之滨,白河之津"的一颗文化明珠,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成立于1919年。曾经,南开作为私立学校中的翘楚,玉汝于成,"越难越开",与近现代中国光荣而艰辛的历史同进步,1938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培养出了政界、学界无数青年才俊。1946年成为国立大学后,南开的学科不断完善,成为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院校。如今的南开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以"知中国,服务中国"为宗旨,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作育英才,繁荣学术,强国兴邦,传承文明,向着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方向不断迈进。  相似文献   

6.
1904年,张伯苓在天津创办了南开中学,后来发展为包括幼儿园、小学及大学的南开学校系列.他为南开制定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这也是他毕生办学理念之魂.  相似文献   

7.
秉记公能校训,传承南开精神(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白艳玲)"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每一个南开人熟悉的校训,所谓的日新月异,意为不但每个人要接受新事物,而且还要能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还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百年间的办学实践和卓越的人才培养成效已充分证明,南开办学遵循教育规律,治学严谨,理念超前,管理科学。走进南开的人会被浓浓的人文气息和厚重的学术气氛所感染,走出校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救国的坚定信念支撑下,为了摆脱办学的困境,培养时代亟需的实用人才,张伯苓经过艰苦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塑造了南开扎根中国土壤,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在"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理念引导下,南开调整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改革大学教育模式,创造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成功的南开之路,铸就了允公允能的南开精神.张伯苓的服务社会办学理念和实践,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南开大学创建于1919年,创办人是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和严修。抗日战争时期,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组成举世闻名的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南开大学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培养了以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00年12月25日,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重点共建南开大学协议,南开大学跻身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相似文献   

10.
南开学校创办人张伯芩先生是南开精神的阐述者,他将南开精神高度概括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八个大字,并作为南开学校的校训。张伯苓先生指出:“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小公只不过是本位主义而已,算不得什么公了。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  相似文献   

11.
关于南开大学,有一个极贴切的比喻:“南开就犹如一罐封存百年的佳酿。”的确,南开没有耀眼的光环和夺目的丰碑,她步履匆匆却脚踏实地。正如南开校训所说:“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南开带给人的感觉,是古朴而不保守,重视传统而锐意创新。南开这瓶百年佳酿的每一点每一滴,都传承着百年酿造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璩巍 《天津教育》2014,(23):11-12
一、问题的缘起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系列学校共同的校训,是南开办学理念的结晶。长期以来,第二南开中学始终践行着张伯苓校长提倡的公能教育理念。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公能教育的内涵解读不断与时俱进,学校结合办学实际,确立了“培养关键能力,成就未来公民”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南开大学附属中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附中,天津市首批示范高中校。始终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训,遵循"公能引领,主动发展"特色教育模式,传承学长,造福社会。南大附中历史学科组是一支富有朝气,奋发进取,团结协作的团队。学科组教师中青结合,共有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6名、一级教师7名、二级教师1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研究生学历的2人、双学位的2人,其余均为大学本科学历。成员知识结构新,思想活跃,打造出了属于南大附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品牌,使教学成绩与教师的成长均取得优异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肇建于严氏家塾的南开中学是南开教育发轫的基础。其创立者严修是清末民初在教育领域最有影响的维新派人物之一。他秉承一切从实处去做的理念,创办了南开学校,并与张伯苓一起,逐步使南开中学变成了全国最好的中学之一。在此基础上,张伯苓又提出建立由小学到大学的南开教育体系,以保证南开精神能够贯彻如一。张伯苓在三育并举训练方针的基础上,提炼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训,并以“公能”训练完成其塑造南开精神,育才救国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5.
刘广妹 《天津教育》2014,(23):50-51
学校办学特色是在学校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学校特色构建与学校历史积淀密不可分。同时校史又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史铸就了“百年南开两总理”的灿烂辉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史承载着水木清华的无尚荣光。这种历史的激励,胜过了学校规模、办学条件乃至教学成绩对学生的影响。校史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悠长深远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校史的这一功能。  相似文献   

16.
天津南开中学名噪天下,即使在抗战前后创办于沙坪坝的重庆南开中学,在"允公允能"的校训下,也有无数值得莘莘学子追忆的往事。经济学家吴敬琏回忆说:"我虽然只在南开念过两年书,但南开给予我的基本训练方面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除语文、数学等功课外,  相似文献   

17.
提到“南开精神”,人们很自然就想到南开中学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一校训影响了南开中学千千万万的学子。南开学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自觉地遵守这一训导,把它作为为人处事的座右铭。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在纪念母校95周年校庆题辞中写道:“大猷1921年入南开,中学四年,大学四年,任教二年。六十余年以来,求学、为人、就业从未有违伯苓校长教诲(之)南开精神。”诚如老校长张伯苓所讲:“南开精神不可变,  相似文献   

18.
“允公允能”是南开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 上世纪八十年代,宋璞领导南开师生探索建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隐性课程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致力于促进学生品德、人格、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在他的倡导下,2002年南开中学启动“南开讲坛”,通过与演讲者面对面的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5):2+97-F0002
南开大学附属小学始建于1946年,是南开大学子弟饺,南开系列学校之一。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本若传承与发展的思想,确立了附小“天天进步,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即让我们的学校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让我们的教师终身学习,专业发展;让我们的学生永攀高峰,素质发展。在办学理念引领下,坚持文化为魂,质照为奉的办学思想,努力形成了“品牌发展”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南开中学始建于1904年,由爱国教育家严范孙、张伯苓创办。建校百余年来,学校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发扬"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