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学科教学因其内生道德追求而使德育本源地成为教学的应有之义。然而,长期存在于我国教育发展历史中根深蒂固的德育"工作意识"以及在其实践中形成的德育"渗透说"的误导,造成教学与德育的二分和学科德育形式主义的现象。学科德育的根本问题在于道德"外求"的思路,学科德育不应该成为关于"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或是"德育如何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问题,而是学科教学如何实现育人价值的问题。学科德育问题的唯一出路,在于实现教学回归"育人"的本原。这需要不断提高教师学科育人意识和"德能",按照学科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开展教学设计,并实现"生活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胡兰  朱丽玲 《福建教育》2023,(21):11-14
所有学科都蕴含着育人价值和德育元素。学科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清华大学附属小学通过理念引领、问题聚焦、课程建构,让学科德育落细落小落实。  相似文献   

3.
将学科德育定义为"加法式"的学科德育或"专门化"的学科德育,在逻辑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科当中天然内含着德育,或者说德育是学科的内在属性,这种理解更能够体现学科德育这一概念的实质。学科德育中的"学科"和"德育"是一体的,二者统一于教育本身是一种价值实践活动这一规定性。学科德育中的德育更多是作为学科教学中自然流淌出来的育人效果,并不是对学科教学目标的僭越。学科德育主要有直接德育、间接德育和隐性德育三种主要形态。学科德育归根结底是要求学科教学回归教育的原点,即使人向善。学科德育就是确保每一个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体现自身的教育属性。  相似文献   

4.
浅谈品德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及评价生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品德的培养所遵循的应是一种生活的逻辑。而不是一种纯学科的逻辑 ,我们的品德教学应让原本丰富的、具有多样关联的儿童、原本综合在一起的丰富的生活不为学科体系所分割。只有让德育回归它“生活”的本位 ,才能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实现“自我对话”。  相似文献   

5.
铸魂育人是新时代教材建设的思想遵循,德育渗透学科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针对实际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目标错位、形式固化、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积极构建德育渗透五大课型、探索学科育人特色课程的梁丰路径;开展项目引领、探索学科育人多元评价,生动诠释了德育渗透学科教学、培养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的梁丰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学科教育教学中,充分了解学情和数学问题的背景、密切关注学生和数学问题产生的真实情境,深入挖掘数学教育教学素材、合理地融入数学学科德育,用数学的内核自然开展数学学科德育,更能提升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落实好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德育不仅仅指向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情操等,更指向美好生活、生命健康成长.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发掘学科德育因子,丰富学科德育方式,优化学科德育过程,催生学科德育评价;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学科的育人价值.坚持学科全面德育、全员德育、全程德育,是学科教学的应有之义和应然之举.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课堂是德育实施的主渠道,教师是学科育人的关键.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发展教师的育德能力,激发教师的育人自觉,决定着学科德育实施的高度、深度乃至其有效性.为此,从区域层面,我们聚焦文化建设、名师引领、机制保障,引导教师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使学科教学回归其育人本质.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学科德育操作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以研究编制“学科德育教学指导意见”为抓手,借鉴世界范围内表现性目标研制经验,通过表现性德育目标明确期望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应具备的德性表现,以促进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关注育人、落实育人。本文论述了表现性德育目标的概念与意义,及其结构要素、表述思路和目标及教学设计思路等,为改变当前纯粹以隐性方式落实学科德育要求的现状,凸显学科育人功能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10.
任何教育的根本都是育人.美术教育是一种国民素质教育,美术教育本身就包含和渗透了大量的德育要素.因此,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美术教学中的德育育人功能,让美术学科在推进人的人文综合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在多年的一线美术教学和教学改革实践中发现:在美术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全方位地渗透德育,对完成美术的教育、教学任务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玖红 《江西教育》2023,(15):62-63
学科教学德育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德育中,教师要立足“新课标”,研究“新课标”,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掘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把握数学学科德育的“度”,提升数学学科育人的“质”,赋予数学学科育人的“能”。只有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才能有效落实全面德育。  相似文献   

12.
在教师队伍中存在不少"重教轻育"的教师,他们或者只重视教学,不注重育人,认为育人是政治教师、班主任的事;或者只会教学,不知如何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实际上,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学科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不断渗透德育内容,以汇成一股持久的德育合力,从而适应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师应如何渗透德育呢?  相似文献   

13.
学科德育是指各学科将本学科蕴含德育因素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科教学育人的功能.它是一个以知识为载体、以课堂为途径的动态育人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将学科的德育目标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要注重挖掘学科的隐性德育素材,提升学科德育内涵;要注重学科德育过程中的教学自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以学科教学为本位是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根源。突破学科教学本位,回归儿童教育本位是当代小学教育改革的方向。由此需要以儿童教育为本位的小学教师,而这正是卓越小学教师之"卓越"的本意所在,也是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着力点所在。  相似文献   

15.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德育教学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全员育人、课程育人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明确德育渗透的主体和载体,研究德育渗透的实施策略,重视德育渗透的评价。要加强教师德育渗透的意识,提高德育渗透的能力,提升德育渗透的艺术水平,从而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6.
周敬山 《江苏教育》2023,(30):22-23
学科德育促进了学科教学形态的改变:德育从“课外”走进“课内”,学科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从“分离”走向“融合”,教师从“专人”走向“人人”,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和育人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深化对学科教育属性的研究,加强对学科德育与学科课程教学中蕴含的其他诸育的融合关系的研究,将价值观引导和必备品格培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在“跨学科综合育人”“跨学习领域全面育人”方面进行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7.
如何开展学科德育?怎样实施学科育人?日前,我院以这两个问题为主对我区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了集体座谈和个别访谈调研,结论是学校领导和多数教师对学科育人都有清楚的认识,并且在教学中积极努力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调研中,我院总结了教师学科德育的有效方法,及时在区内学校中推广。同时,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此,我院提出了要继续强化学科育人意识、把握学科重心、进行学科德育整体设计等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学科德育实践中,教师习惯以德育思维审视学科德育,即着眼于挖掘各教学要素蕴含的德育资源。这虽然有助于教师抓住学科德育,但也使它陷入了一些困境,主要表现为出现附加式的学科德育,忽视教学方法的德育价值,忽视教学生活的道德化建构,遮蔽教师完整意义上的育人责任。导致这些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德育与学科教学分离,这是制约学科德育的瓶颈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德育视角转向教学伦理视角。因为教学是一项道德的活动,合乎道德的教学与学科德育具有内在一致性,基于此教学的道德性应该是学科德育的内在要义。进而,实践学科德育要求教师立足并实现教学的本体价值;发展教学伦理意识,强化道德实践者的角色;关注教学生活的道德化建构;积极进行伦理反思。  相似文献   

19.
学科德育是指各学科将本学科蕴含德育因素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科教学育人的功能。它是一个以知识为载体、以课堂为途径的动态育人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将学科的德育目标与教学内容有机结  相似文献   

20.
2005年顺义区承担了北京市教委"课程改革与德育实效性研究"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站在生命的高度俯视课堂,德育与学科教学是血脉相连的整体,共同指向育人这个核心的目标.项目实施的过程,是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寻找课堂的生命价值的过程,是教育真正回归其本源、让师生在教育生活中共同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