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胥望 《考试周刊》2008,(15):12-13
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的神圣职责.民族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民族精神的培育涉及到方方面面.高校应当紧紧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发挥课外活动的辅助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培育的形式与途径,在当代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陆海燕 《文教资料》2012,(14):110-112
高校国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核心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教育目标一致、教育内容相近、教育载体互补。因此,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文章从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学、日常国防教育活动三方面探讨高校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内在耦合,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高校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良好氛围;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构建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丰富内涵;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占领爱国...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它要求加大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网络社会中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应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政治理论水平和爱国主义情操。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阵地应通过发挥两课的主要作用、建立民族精神教育网站、加强三位一体的育人功能等途径来切实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5.
冼春梅 《华章》2008,(16):71-72
当前,高校存在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淡化是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十七大强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求利用各种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十七大精神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方向、主题、动力与目标.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高校切实加强大学生历史教育与成就教育、中华文化教育、国情与国防教育,并立足现实,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报效祖国相结合,真正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精神深植在中华民族人民的心中,为人民团结一致提供精神支撑,不断激励着每个中国人为实现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民族之栋梁,加强其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因此,要通过加强"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不断筑牢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根基;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育理性精神、培育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认同感;最后通过提高自我修养、勇于躬身实践,明确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7.
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对于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中具有塑造学生新的审美精神、强化学生法制精神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励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要通过采取国防教育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改革和创新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国防德育文化等措施,促进国防教育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张跃 《文教资料》2020,(6):101-102
中华民族,形成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力量,肩负着民族精神的传承和传播任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历史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与民族精神的整合关系,并从历史课程和文化传承两个层面,探索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红色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风道德建设及党建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可以通过拓宽教育的时空领域、组织红色理论社团、开展红色旅游及与高校各项创建活动相结合等一系列途径进行高校红色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抓住关健点.通过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发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优势,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解决大学生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科学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要用民族精神培养时代精神,应将民族精神的培育纳入高校教育的全过程,应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精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科学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梁顺平 《河南教育》2014,(12):94-95
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时代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需要,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发展需要。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要以民族文化教育为基础,增强民族认同感;以国史、国情教育为重点,增强民族责任感;以公民意识教育为基点,增强民族归属感;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重要举措。落实这一举措,要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明确民族精神教育的丰富内涵,积极探索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王妍  王亭 《上海教育》2013,(19):58-59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针对大学生"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这些重要论述,为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在新时期必须把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状况是关系着国家未来发展、关系着边境民族团结、稳定的大问题,因而开展对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强烈的现实价值。目前边境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总体态势良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也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因此,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化和教育内容民族化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艺术性和可行性;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6.
大学校园精神教育功能及途径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园精神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途径。大学校园精神包含了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主义精神、道德修养的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创新精神等丰富内容。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反映了一所大学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更具感召力和影响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应从加强文化传统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几方面传承、培育和强化大学校园精神。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之精髓所在。辽沈地区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思政教学中要深入探究这些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举措,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借鉴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挖掘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等思想教育资源,创新和完善大学生思想组织教育体系,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振兴民族精神,是培养"四有"新人的百年大计.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为先导.以校园环境建设为载体,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精髓,是动员和团结各族人民献身四化建设的思想武器.当前在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形势下,突出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最近,中央发布了《受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大学生是“四化”建设的未来主力军,他们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中的重点,既要培育和增强他们的爱国之情,更要帮他们深入懂得爱国之理,要帮助他们懂得为什么要爱国,怎样去爱国等道理.在帮大学生懂得爱国之理方面,大学生的政治理论课无疑应该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校园文化在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在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作用,提出了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载体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创新精神和骨干队伍的培养来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