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历史教育是国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及正确的历史观有着奠基性作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基于自主学习视角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是践行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有效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力更足、效果更好,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完成课堂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一、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起点"。只有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去品味历史,把握历史,而这种兴趣的激起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将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课堂,是目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而实用的手段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3.
挖掘内容之“美”,创新教学手段,这不仅是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的,也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小班化教学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完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从创设生活情境、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合作学习、分层练习等方式出发,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动脑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初中的历史教学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积极性的调动,这要求我国初中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近年来,由于与初中生的学习特征相符合,情境教学在我国的初中教育中受到广泛应用。为切实有效激发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兴趣,初中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历史教学的特征合理地对历史教学情境进行创设与应用,进而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邵芝莹 《考试周刊》2015,(10):66-6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教学中引入赏识教育的理念。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赏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赏识教育进行深思。  相似文献   

7.
多方原因导致许多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也缺乏学习兴趣。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教师应当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让中学历史教学更具趣味性和生动性,有效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重点应当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生生师生互动,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等方面着手,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8.
周瑞峰 《考试周刊》2011,(84):168-168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诀窍,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音乐、文学、美术等手段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有历史考试成绩难提高等负面言论。这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造成的。历史教学只要以"趣"为径,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把勤奋和刻苦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他们就能更加发奋学习,课堂也才能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激发兴趣是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可以使历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呢?本文从四个方面作了阐述。一是教师要做学生兴趣的激发推动者。二是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是教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我国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了。激励教育是教师运用各种激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度。在开展小学语文"趣、活、实"课堂教学模式中,"趣"如药引,必须贯穿整节课;"活"即教学过程中方式灵活多变,变中有律;"实"即教学效果。如果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本文主要针对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张鑫 《考试周刊》2010,(29):82-83
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的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知兴趣,它直接推动孩子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而若缺乏兴趣,就会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是实现教师有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多媒体手段在小学已经得到了普及,其借助生动的影音演示效果,在多学科的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广大小学音乐教师应当重视这一教学手段的作用,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运用,促进教学成效提高。本文围绕小学音乐教学中信息手段的作用及发挥其作用的途径进行分析。一、小学音乐教学中信息手段作用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具有浓厚兴趣,兴趣使他们更加喜爱音乐学习。许多小学生在沉重的学业压力下,生活紧张节奏快,缺乏生活与学习的乐趣,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介入,能够让学生领悟到音乐世界的奥妙与神奇。教师可以播放世界名曲,向学生讲述著名乐曲背后的故事,这样的教学手段的辅助能够  相似文献   

13.
王云霞 《考试周刊》2015,(25):113-114
在历史教学中从创设教学情境出发,让学生带着故事"身临其境"地学历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分析历史,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本文从教学中可以处处创设情境和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两方面出发,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中学历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中学生缺乏历史学习中的问题意识,与当前社会、学校等对历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选定一个问题,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在应试教育等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应对考试,教师也只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在历史教学中,"故事化"教学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学生们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迈入历史世界,与历史人物对话,去感受历史,反思历史。"故事化"教学法突出"动、情、思、扩"四字,从而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一、问题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一些人文学科的发展并不均衡,初中历史教育的尴尬处境便是一例。不少历史教师教育观念相对陈旧落后,教学手段相对简单枯燥。历史教学习惯于"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这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与活力的教  相似文献   

16.
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英语写作课教学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运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初中英语写作课课堂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统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手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有效课堂教学理念交流,有效课堂教学理念体验,让学生感觉到是因为学习而学习。但是在当前新教育理念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初中英语写作课教学的弊端越来越凸显。本文主要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理念教学在初中英语课课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于沉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改善教学方式,更新教育理念,选择更加适合学生实际状况的教育教学方式。而生活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当前的教育教学弊端,教师要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深入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微课"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已经成为当代教师们主要的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借助该种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英语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文本情境,打造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交互平台,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当然,信息技术虽好,却是服务于教学的,必须强调运用的目的性,防止滥用多媒体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