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清明节     
《青少年日记》2013,(4):64-64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祭扫活动既能体现对家庭的尊崇,又能表达对祖先的感恩。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相似文献   

2.
于晓红 《下一代》2013,(4):34-34
清明节是缅怀先烈及怀念已故亲人的传统节日,也是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及感恩教育的好时机,丹东市滨江街小学积极响应区教育局文件精神,精心组织安排,学校在清明节前,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系列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等方法,通过时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感恩、祭祀和体育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论述,指出感恩是祭祀的目的之一,体育是祭祀的手段之一,把感恩和体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呼吁现代人也以体育为手段来培养业已缺失的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体育、祭祀和感恩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论述,列举了体育领域中的一些感恩表现并阐述了运用体育手段进行感恩教育的特殊作用及途径。我们现代人应该充分利用体育和感恩的关系,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5.
清明节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朝。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6.
徐梓 《中国教师》2007,(7):29-30
<正>“天地君亲师”是中国传统社会崇奉和祭祀的对象,表现了中国人对于穹苍、大地的感恩,对于国家、社稷的敬重,对于父母、师恩的深情。它既  相似文献   

7.
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一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基础。感恩文化有三个思想来源:孝道、和合、礼仪;传统感恩特征是直报、管理实践和祭祀活动;感恩研究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诸多领域,进行感恩的有关机制研究和量性分析或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8.
清明祭祖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今年清明节,我回老家凤翔去给太奶奶扫墓。  相似文献   

9.
伴着春风春雨,清明节的脚步近了,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的"清明感恩课程"也悄然绽开了她充满魅力的"脸庞",成为校园内外一道独特的"春季实践景致".近年来,我校一直努力打造清明节这门特别的"感恩实践课程",不断挖掘和深化活动主题,丰富和锤炼感恩题材,拓展和延伸实践渠道,创新和优化互动形式,引导师生在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根植感恩情怀,规范感恩言行.  相似文献   

10.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习俗:扫墓祭祖——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相似文献   

11.
清明节期间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包含着科学的生活知识和深邃的优秀思想,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独特的教育资源。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在清明节期间未能受到应有的教育。清明节文化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主要有三条,一是社会搭建清明节文化教育平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二是家庭力行传统习俗,传承清明节日特有文化;三是高校挖掘清明节文化内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频繁,西方文化包括节日文化不断进入中国,改变着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文化不断冲击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象引起了国人的忧虑,担心发展下去会改变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削弱民族精神。而2008年元旦中国人按照新的法定假日方案度过第一个节日之后,人们迎来了放假的除夕、清明、端午和中秋,以及缩短的“五一”和保持不变的“十一”黄金周。中国在做到中西结合,共存共融的同时也将不断发展的中华节日文化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年年清明年年过,可是清明节是如何来的,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本文拟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清明”、“元宵”两大传统节日在《聊斋志异》中具有独特的叙事意义.它们不仅为人与人、人与异类的巧遇提供了有利时机,而且为怪异故事的衍生提供了现实背景和依托,使故事虚实交织,真幻相映,呈现出亦真亦幻的叙事效果,形成了“聊斋”故事“乐中伏悲、乐极生悲”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本表现悲凉意义的火把节,成为包括祭天神、祭祖和丰富娱乐内容在内的节日。在随着劳动效率的提高,必要劳动时间不断减少,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和金钱在不断增加的语境下,以旅游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有机内容。在休闲文化资源中,包括节庆的传统文化是最为重要的休闲资源。彝族火把节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被加以利用,从而在休闲经济时代发挥新作用的。但当火把节以发展经济为主导,完全由官方导演后,应当重视这种文化资源供给者即彝族乡民们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清明节具有非常突出的矛盾色彩。一方面充满庄严肃穆,另一方面又满载欢快轻松,这和清明节的形成有直接关联。上巳寒食清明在时间上的接近性,使得这三个节日的习俗在唐代开始融合在一起,节日的习俗界限也不那么清楚,至宋代以后,自然而然地合而为一了,成为了今天的清明节。  相似文献   

17.
“禁”是汉语中常见词(字),词义抽象。许慎视为“从示,林声”的形声字,先贤与当代学者多从。笔者则从文字学、民俗学、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分析认为“禁”应是形声兼会意,“林”既是声符,也是形符。“林”既表明了社祭的场所,叉暗示出“禁”的目的,即保证社祭的神圣、严肃、连贯。  相似文献   

18.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亦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集中体现。宋代开封清明节以扫墓为主,兼有踏青、游园、宴请、聚会、敦亲、睦族等,同时还带有明显的商业文化特色,整体氛围愉快而轻松。现代多以扫墓祭祖为主。开封借助"一图一书"即《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造宋风的说法,使开封选择清明节作为主题文化节成为可能。不过,在清明文化节的构建过程中,应开展政府的干预、媒体的宣传、民众的广泛参与更加有机结合,唤起人们的传统情感,让清明文化节成为开封的节日符号。  相似文献   

19.
《古今小说》中的《众名妓春风吊柳七》改编自《清平山堂话本》中的《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改编后的文本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话语属性以及主题倾向上与原作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改动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市民叙事向文人叙事的回归,并且这种回归对文学创作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0.
清明节的起源久远绵长,文化内涵深刻丰富。应该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深刻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并加强节日内涵研究和宣传,这样,不仅可以使节日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