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传佛教是藏族社会最重要和最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藏族社会的传统教育也深深受到藏传佛教哲学和方法论的影响,本文针对藏传佛教中的终身教育思想阐述一些个人的观点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在藏族教育史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当今藏族教育的发展有着启示作用。在回顾有关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研究成果的整体状况基础上,分析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特点,并探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是藏区重要的传统教育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制、教学方法等教育模式,并对藏族传统文化、民族教育、伦理道德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纳西族与藏族地缘的接近,民族的同源,双方的互往使彼此间的文化不断交融。尤其是明清以来,在宗教认同、宗教冲突、族群冲突背景下,木氏土司与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共同利益诉求使得彼此间互往频繁,并带动云南丽江地区藏传佛教大发展,出现信徒众、寺院多、佛经精的特征。然而,由于该地区特殊的土司制度以及不同于藏区的民风、民俗,藏传佛教传至丽江后在生活习俗、服饰、饮食起居、礼仪典章制度、建筑佛画、造型艺术、寺院关系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于藏区藏传佛教的特殊性,且具有明显的宗教去政治化倾向,属于明显的"政教分离"。  相似文献   

5.
藏族大学生是维护民族团结、地区稳定、祖国统一的生力军,是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受藏传佛教文化思想、各种文化价值观、学生自身认知特点的影响,当前一些藏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能有效树立。为此,要结合藏族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多渠道构建藏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作为藏民族文化的核心,对藏族题材电影有着极深的影响。本文从藏族题材电影创作的精神主题、人物塑造和创作细节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藏传佛教对于藏族题材电影的影响以及藏族题材电影作为传播媒介对藏传佛教文化的解读与传播。  相似文献   

7.
聋人身份认同是聋人,包括重听人士对其群体文化以及自己聋人身份的承认,其发展受到教育背景、家庭环境、交流方式、听力损失的时间与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藏族聋人身份认同的发展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藏传佛教的宗教价值观;文章从藏传佛教的人生观、生命观以及道德观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这些宗教价值观对藏族聋人身份认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佛教从西藏较早传入四川甘孜藏区,有两个史证;甘孜藏区藏传佛教的传入,各教派时间不一;甘孜藏区各教派寺院的分布在地域上呈现出一定的特点,格鲁派和宁玛派寺院几乎遍及全州,萨迦派和噶举派寺庙系小集中状态。在甘孜藏区,格鲁派寺庙大多分布于农区,宁玛派寺庙分布于牧区,萨迦派、噶举派以西部的德格县和东部的康定县为集中;甘孜藏区藏传佛教对社会稳定具有正面效性和负面效应;新时期要挖掘藏传佛教的积极因素,发挥正面效应,引导藏传佛教与甘孜藏区跨越式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人性问题也是藏族历来关注的重要话题。民谚、《礼仪问答卷》和藏传佛教中无时不在闪烁着藏族丰富的人伦思想的光芒。人性本善,但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其善或恶或至善,藏族人民把精神活动中的终极关怀投注于挖掘人性“善”的潜力,发扬人的本质的美,这是藏族人伦思想的中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人性问题也是藏族历来关注的重要话题。民谚、《礼仪问答卷》和藏传佛教中无时不在闪烁着藏族丰富的人伦思想的光芒。人性本善,但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其善或恶或至善,藏族人民把精神活动中的终极关怀注于挖掘人性“善”的潜力,发扬人的本质的美,这是藏族人伦思想中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藏传佛教噶举派、格鲁派、萨迦派自传人丽江后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寺院,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既有藏区特点,又有内地汉传佛教特征且自成体系的寺院制度.  相似文献   

12.
藏传佛教萨迦派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的一个重要派别,在藏族历史上占有显著地位,在元朝统一西藏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本文对它的产生背景、家族源渊、历史作用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3.
宗喀巴是藏传佛教集大成者,被尊称为“第二佛陀”,14世纪末15世纪初,针对西藏佛教出现的种种弊端,戒律废弛、佛法衰败,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出现衰败萎靡的势头。宗喀巴尊者为重振佛教,恢复僧人与佛法的名誉地位进行宗教改革,要求僧众以“戒”为师,无论显密修行之人都应戒律先行。宗喀巴戒律思想是宗喀巴佛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藏传佛教及藏族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藏族传统生态思想深受藏传佛教的万物平等思想和古老的山水崇拜观念影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保护当地脆弱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冲击下,藏区生态思想肩负着如何从单纯、消极地保护到合理地开发利用以及建立动态平衡的生物系统的重任。本文在探讨藏族传统生态伦理的丰富内涵的基础上,将其置身于现代化的背景之下,寻求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承路径及当代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社会全民信教以及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的同一性特点,决定了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承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的:一种是包括家庭宗教经验和寺院学习的宗教教育,另一种是以强调习俗、禁忌为主的宗教礼仪规则。宗教教育与宗教礼仪在继承藏传佛教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同时,还将蕴含在其文化中的道德伦理观念传扬下去。当代社会,藏传佛教文化如何适应现代化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萨班《乐论》①是西藏后弘期藏传佛教萨迦派班智达贡嘎坚赞所著的一部关于音乐理论的著述,其作为藏族音乐理论论著对认识、研究藏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萨班《乐论》的研究早在十七世纪就有藏传佛教僧人阿米夏著《<乐论>注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研究者在萨迦寺发现这一论著,将其整理出版并翻译为汉文,此后西藏区内的藏族学者对藏文进行...  相似文献   

17.
藏族大学生是青海高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藏族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青海高校藏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及问题,从中寻求适合藏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8.
自藏传佛教形成以来,藏族高僧大德们在遵循印度佛教教理的同时,也根据自己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认知能力,对它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经过吐蕃时期佛教本土化的过程,藏传佛教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教理、教义,又具备了自己的特色。藏传佛教的神灵体系的形成就是这一过程的鲜活例证,藏传佛教中有佛、菩萨、罗汉等佛教神灵,也有世界形成之九神、十二丹玛、长寿五姐妹等众多藏族本土神灵。本文重点揭示藏传佛教神灵体系形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藏语康方言为使用区域的康巴藏族所创立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属于康藏文化的内容,其中藏传佛教对康藏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和丰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康藏文化有浓厚的藏传佛教特点,二者关系密切.但是不能误认为康藏文化就是藏传佛教文化,二者不是等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实地调研所获取的(白马)藏族传统服饰资料,将(白马)藏族女性服饰中的若干文化符号再一次呈现给读者朋友,并通过科学地解读服饰符号的文化涵义和象征意义,试图说明(白马)藏族的宗教信仰体系以苯教文化为底蕴的同时,曾经也受到藏传佛教文化的渲染,并且对藏传佛教文化形成了特殊的记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