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洁莹在《职教论坛》2008年9月(上)撰文指出.人们对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就业教育只“教”学生“技能(知识)”。其“技能”是静态的,将“技能”的获得等同于获得一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教育只负责学生“就业”,少数人认为管“就业”的职业教育就是不需要重视人文基础理论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2006年预计将有350万高校生和400万“三校生”毕业,毕业生就业将面临巨大压力。大学生就业形势明年异常严峻,且起薪水平从全国来说呈下降趋势;用人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不情愿接纳毕业生,企业方面:好中取好,优中择优。在他们看来,一是用毕业生成本高,效益低;二是培养成才易“跳槽”,风险大。因此给的工资待遇相对就低。我们建议专科院校学生遵循这样的原则——“一年级认识自我,二年级定行业,三年级走出去定岗位。”而郑州电大的就业工作调查后呈现出几个问题;郑州电大2006年就业工作应大举措施。  相似文献   

3.
谈“高职”生的创业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转变就业观念,变“填空式”就业为创业式就业,已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学校应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能力和技巧,使更多的毕业生创办自己的企业,为社会创建更多的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4.
资讯     
AEE职业能力测评项目助力大学生就业;分享就业经验 爱心回馈社会——JA志愿者日活动在京沪粤三地同时举行;武汉理工大学成功举办课程教学演示活动;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办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央民大再次成功举办诺基亚青年创业大讲堂;“2007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风云榜”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以就业为导向”所形成的基本原因和其科学内涵和的论述,提出要坚持职业教育的正确办学方向,就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把握和认真落实“以就业为导向”。在理论认识上“以就业为导向”,在实际运作上“以就业为导向”,在整体把握上“以就业为导向”。  相似文献   

6.
探析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和就业观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洪磊 《教育与职业》2006,(21):117-118
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必须为就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破除“等、靠”心理,增强竞争意识;破除片面追求安逸的心理,树立积极开拓的创业精神;破除一味强调高待遇的思想,树立“事业第一”的价值追求;破除鄙视体力劳动的观念,树立“从头开始、从基层做起”的工作理念;破除过分看重“专业对口”的认识,树立“宽口径就业”的择业思想;破除“一步到位”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7.
资讯     
ERP人才培训看好;超过5成的人困于“选择”而放弃培训;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启动;管理创新的四个途径;明年中国就业压力巨大 存在1600万个岗位缺口;……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职层次人才在社会上还没有被普遍认识和了解,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就业问题上存在着盲目性、随意性,毕业生不能学以致用和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的问题同时存在。为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顺利对接,增加双向了解、考查、选择、聘用机会,将毕业实习地点、时间、人员安排以及毕业论文的内容与用人单位及生产环节、岗位需求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就业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本文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从我校电子电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调查入手,以电子电器专业为研究个案,其目的为实证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细化,建立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的工种集或岗位群。在研究方法上注重专业性的理论探讨和实证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曾经的“热专业”遭遇“冷就业”,法学毕业生“滞销”已成为近年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研究中,多从削减滥招规模、合理设置学科专业等来尝试解决法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现有的就业僵局既成,很难在短时间内明显改观.引导大学生树立宽泛法律工作理念,“大法律”是破解日成僵局的法学就业现状之新钥.“大法律”之“大”,一是“大”在观念上,首先要树立“大法律”就业观念;二是“大”在竞争力上,引导学生丰储技能以扩大社会适应性;三是“大”在广度上,拓宽就业路径至各类“非诉”职位.以“大法律”理念为指引,转换传统思维定式,将法学与关联领域有机结合,以达到法科大学生最终充分就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鼓励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实现再就业。今年年初以来,湖北省鄂州市劳动就业局紧紧围绕“通过多下一份功夫落实政策,多帮一批人员实现就业”这个主题,依托社区,在“改”字上下功夫,使培训和就业工作有机结合,受到下岗失业人员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阅读》2005,(4):7-12
2005年高考政治考纲同2004年考纲相比,没有作大的调整,基本维持原状。考点有少量的变化。变化体现在新增与调整两方面,其中新增的经济常识知识点有“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哲学常识知识点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一、就业能力缺乏: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当前,大学生数量的剧增和大学生就业岗位不足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随着大学教育不断摆脱“精英教育”的光环,毕业生就业市场进一步由“卖方”走向“买方”,就业市场在就业岗位相对不足的同时,所形成的就业资源闲置更是惊人,“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局面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4.
就业风向标     
全国取缔7200多户“黑职介”;各类人才市场网站达1660多个;十五行业心理健康大排名;服务业每年新增就业697万人;高校毕业生将实行就业见习制度。  相似文献   

15.
朱向阳 《职教论坛》2005,(11S):55-57
职业教育是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教育,衡量职业学校质量的标志就是其毕业生的岗位竞争能力,其实质就是解决“高分低能”、“重知轻能”的问题,确立“能力为本”的观念,我们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制订科学实用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等途径,努力拓展能力本位教育,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二)关于“数学教学生活化” 对于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这一课改理念。教师的理解上也有较大的偏差。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把龙虎山的景观先让学生浏览一遍;又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从“桂林山水甲天下”开始;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花大力气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图标的意义……这类过于联系生活的例子在课堂上不胜枚举,它严重干扰了数学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从1996年到1999年,我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不断探索.在困难的就业环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纪;我们在实践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做好转变观念的教育工作转变观念是一件很痛苦的经历,“分配”变成“就业”;技术员变成工人;国有企业变成集体、私营企业;家乡变成外省;正式职工变为聘用;城市变为乡镇,落实户口变成不上户口;包安置变为自主择业等等这些触及个人利益,观念变革不能不说是一场深刻的认识革命。毕业生平时对外界了解甚少,家庭又多居农村,家长也不太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再加上送子上学原是要有一份国家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目前人们比较关注的“先就业后择业”观点的不同认识,笔者对此从三个不同层面进行系统探讨:“先就业后择业观”认识上存在的偏差、形成对“先就业后择业”观的正确认识、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期对即将率业的大学生有所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19.
华东交通大学强化毕业生就业意识;推进学生就业工作 山东大学开拓天津就业市场;西南大学开展“反思:我们为什么上大学”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失业问题,提出四种解决方案:财政投资政策要注重就业创造标准;高校培养目标要明确;建立职业咨询制度,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