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今世界,平等对话的意识正逐渐进入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教育领域中,对话是师生间共创知识、交流情感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不是被动灌入,而是师生通过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对话教学须以话题为基础,所以我们在实施对话教学时,首先要探索对话教学中话题的形成策略。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知识教学要超越符号学习,转向一种基于文化理解的意义学习。基于文化理解的知识观把知识视为古今中外不同个体或群体理解与适应自然的意义空间。教学二重叙事论强调教学是学生的知识叙事和教材的知识叙事之间有意义的联系。传统的意义学习论忽视了两者之间有意义的联系而侧重其中一方。基于文化理解的意义学习是个人层面的知识叙事和非个人层面的知识叙事之间的理解与对话,它包括两个过程:教师对正式课程的文化理解与对话;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正式课程的文化理解与对话。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自我确认、自我提升、自我发展,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但是,反观现在的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对话教学存在着一种“伪对话”:对话只在同一个知识层面转圈,没有走向深入;对话只是个别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没有全体参与;对话只是一种课堂秀,而本质上仍然是接受式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没有得到改变,其效果可想而…  相似文献   

4.
热衷于教学“对话”讨论,是教育的觉醒。过去,谈及教学“对话”的很少,常常把课堂视为教师“讲课”、“教书”或“教学”。而今,“对话”是在教育理论层面上对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走向的新思考,是在实践层面上教学改革的新尝试。这里的“对话”,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我说你听”、“我问你答”,而是民主平等中的情感相融、心灵相通,动态生成中的共建知识、共享智慧。“对话”,被视为理想的教育生存状态而倍受推崇,但是,被赋予全新内涵的教学对话在走向实践层面的过程中并不乐观。教学对话形式化,透视出理想与实践的落差。我们由此向教学对话…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包括知识层面的对话.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情感对话。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思维碰撞、情感交流、能力的形成都是在对话过程中完成的.而后者对前者又有着无形的决定力量。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是否被学生接受.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受师生关系影响。正如古人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相似文献   

6.
对话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养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传统教学与对话教学方式中学生地位的比较  对话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证明 ,对话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 ,而且是一种教学原则和教学精神的创新 ,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上的革命 ,是开放与对话时代的民主化潮流在语文教育领域的回应。从教与学的角度讲 ,是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建构 ;从学生与知识的关系讲 ,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建立在自主对话与主动合作基础上的知识生成 ;从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关系看 ,教学过程不只是传输教学内容 ,而是在教学过程之中创造教学内容 ;从师生关系看 ,师生之间基于民主、平等、…  相似文献   

7.
热衷于教学“对话“讨论,是教育的觉醒.过去,谈及教学“对话“的很少,常常把课堂视为教师“讲课“、“教书“或“教学“.而今,“对话“是在教育理论层面上对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走向的新思考,是在实践层面上教学改革的新尝试.这里的“对话“,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我说你听“、“我问你答“,而是民主平等中的情感相融、心灵相通,动态生成中的共建知识、共享智慧.“对话“,被视为理想的教育生存状态而倍受推崇,但是,被赋予全新内涵的教学对话在走向实践层面的过程中并不乐观.教学对话形式化,透视出理想与实践的落差.我们由此向教学对话发出“打假“的呼声.   ……  相似文献   

8.
缄默知识充斥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缄默知识是教学过程中出现难点、症结的原因之一,显性化课堂缄默知识是破解这些难点和症结的必由之路;创设开放、公平与民主的氛围,组织教学对话,引导学生分析和接近课堂中存在的各种缄默知识,帮助学生清除或克服那些阻碍其学习的缄默知识及缄默认知模式,是成功组织课堂并争取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缄默知识显性化的有效途径。教学对话主要包含师/生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成”与“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师生教学对话策略的运用.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的效应和呼应.知识,在对话中增值;思维,在对话中碰撞;情感,在对话中融通.师生共同感受课堂中的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相似文献   

10.
陈强 《文教资料》2013,(23):32-33
教学对话是师生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的集中体现,是师生教学相长的主要方式,更是教学内容进行知识迁移与重构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对话式教学被广泛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但当我们理性地审视对话教学不难发现,由于认识的偏差,对话教学常处于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状态。本文探讨了对话教学有效性的教师行为策略及有效性对话教学的几种表现形式: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生活的对话、师生与自我的对话。通过对话促进师生间的和谐交往,构建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氛围;将课堂由单一的知识授受过程转变为双向的知识交流过程,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极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科学化是新形势下对教学管理全过程动态的有效管理,是学校内涵升本的重要表现,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新建本科院校在推进教学管理科学化的进程中,一是要深化认识,树立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二是要增加投入,确保教学管理经费足额到位;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构建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四是要强化制度建设,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学指导教师在数学教育实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实习生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获得了中学指导教师对他们的指导。指导的内容集中在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技能方面。大部分实习生都认可指导教师的工作。在实习中大多数指导教师没有获得如何从事指导工作的培训机会及取得相关工作的资质;他们与高等教育机构联系甚少;指导实习生的过程中存在单打独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千万不能将语文视为一门纯粹工具性的学科,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语言表达中训练创新能力展现人文精神;二是阅读教学中构建学生人文精神;三是借助作文教学展现人文精神;四是语文试卷中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并据此采取相应的对策的过程,它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提高专业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ways that Jewish studies teachers think about their teaching. It analyzes data from a three month teacher study group in which teachers read educational research articles as a framework for reflecting on their own teaching. The data suggest that Jewish studies teachers take one of two approaches in talking about their teaching: Half the teachers focused o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specific modalities and teaching moves they employed, while the other half focused on the goals of teaching, the specific outcomes they wanted to see in their students. We also found that those teachers who were more focused on outcomes (rather than process) saw personal identity as an essential ingredient in effective Jewish education. This article raises questions about the efficacy of transferr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els from general education to Jewish education, without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specific cultural context of Jewish studies.  相似文献   

16.
灌输式教学及其批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灌输式教学重视客观、普遍的知识的传授,教师在灌输式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被看作"知识容器";灌输式教学过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强调知识对学生的控制,其过程呈现封闭的特点,其教学远离生活世界,其基本方法是机械性灌输。在交往理论看来,知识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对话关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与知识对话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认同和相互尊重的主体间关系,教学过程是一个解放的过程,其间充满了复杂性。教学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方法应该贯彻对话精神。  相似文献   

17.
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的写作教学来说,"以过程为中心"的方法较诸"以产品为中心"的方法可能更为有效.作为一种写作教学方法,"过程法"注重写作的过程,因而在实施中特别重视写作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并就各阶段设置了多种多样的练习活动,以使学生写出更有意义的作品.然而,我们不能将"过程法"降为一种具有规定技巧和惯例的"办法",而应创设有效的写作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不仅对写作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能自主探索并培育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人类认识过程与教学过程虽然在具体操作上存在差异,但从本质上看二者是一致的。案例教学形式较好地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规律。  相似文献   

19.
A phenomenographic study of the conceptions that teaching‐learning specialists working in distance education in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hold of their role in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 packages is described. The study identified eight conceptions labelled instructional editor, educational process consultant, instructional process consultant, transformer, critical reviewer (surrogate student), joint venturer, distance education development facilitator, and staff developer. The conception, distance education developer, differed from the other conceptions insofar as it reflected a greater concern with organisational as compared with teaching‐learning issues. The remaining conceptions were able to be distinguished,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indicated a macro level (structural) perspective or a micro level (process) perspective. The former included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consultant and staff developer conceptions. The latter were able to be further distinguished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indicate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learning package as dialogic text (critical reviewer) or as an instructional medium (instructional process consultant, instructional editor, joint venturer, and transformer). Finally, the four conceptions which reflecte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learning package as an instructional medium could be distinguished according to the way in which the teaching‐learning specialist saw his or h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bject specialist in terms of power.  相似文献   

20.
关于信息通讯技术对大学教学影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大学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理念的角度 ,深入分析了信息通讯技术在大学教学中应用时所存在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文章阐明 ,在信息科技时代 ,以计算机网络等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确实对大学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并为其改革和发展开拓了一条新途径。但是 ,大学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传统的教育机构 ,其在“高深学问研究”基础上所产生的旨在追求知识发展和精神解放的教学宗旨 ,即所谓的“大学教学理念” ,是影响和制约大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那种认为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应用而可能使未来大学教学演变为一种虚拟电子过程的观点 ,是缺乏理论和实践依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