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某一姓帝王家族世袭统治时都有一个“国号”,循自后来,每一姓王朝每一个帝王在位时,又都有自己的纪年和“年号”。因此可以说,国号是某一姓王朝统治的标志,年号则是某一帝王个人统治的标志。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纪年,是西周时期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有人  相似文献   

2.
<正>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纪元"亦称建元,是纪录年度之始。西汉以前,一个皇帝无论时间长短,都是既不改元,又无年号,一元到底,概称XX帝的XX年。王号纪年比年号纪年方便一些。彼时,承袭王位者,也只采用王号纪年,不建年号,如周惠王元年。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封建帝王们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史的确切纪年是从共和元年(前841)开始的。前841年之后,我国先后使用了共和纪年、谥号纪年、秦始皇帝和二世皇帝纪年、年号纪年、中华民国纪年等传统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除此之外,我国从古至今还通用了干支纪年法。前841—前828年,召穆公、周定公共同执政,用共和纪年。前827—前141年,我国主要以帝王死后评定的谥号纪年,其中前221—前206年废除谥号,用秦始皇帝、二世皇帝纪年。前140年—1911年,用皇帝生前的年号纪年。1912—1949年9月30日用中华民国纪年。1949年10月1日之后,用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是当今世界各国通用的纪年法。  相似文献   

4.
教学答疑     
一、学员周宝昌提出:《新闻知识》今年第三期第十四页左边倒数第七行起写道:“孙可之称为‘开元杂报”的‘数十幅书’,即唐太宗开元年间(公无七一三——七三八年)所发部的评报”。据史教,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用的年号是“贞观”,“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用的年号之一,请能澄清。答:周宝昌同志提出的问题是对的。据查,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六二七——六四九年),所用年号“贞观”。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四十六年(公元七一二——七五五年),先后用过“先天”、“开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年经事纬的编年体著述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近代以来,陈垣先生有《二十史朔闰表》、《中西回史日历》(中华书局)等,方诗铭、方小芬有《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可谓成果卓著、成绩斐然。其中,把中日两国历史大事按照帝王年号顺序加以排列对照的,《中日古代帝王年号及大事对照表》当属第一本。帝王年号,在中国自汉武帝首次使用以后,一直  相似文献   

6.
方孔圆钱在我国行用了2000多年,年号钱是其中常见的一类。帝王用年号始于汉武帝,但当时铸行的还是记重的半两、五铢钱。历史上最早的年号钱,则要推十六国时期李寿铸的汉兴钱了。李寿是西晋末年流民起义首领李特的侄子。301年,李特、李雄父子领导流民在蜀地起义,起义军攻入成都后,建立了大成政权。至东晋咸康四年(338),经过激烈的争斗,李寿夺得帝位,改国号为汉,以汉兴为年号,铸行了汉兴年号钱。汉兴钱按钱文的排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下排列,俗称直汉兴;一种是右左排列,俗称横汉兴。横书比直书少见,形制均甚薄小,钱重一克左右,属于荚钱一类。…  相似文献   

7.
文杰 《军事记者》2004,(11):23-24
杜献洲,4l岁,1980年11月入伍,1993年9月调入解放军报社,曾任该报驻新疆记站记、兰州记站站长,现任记部机动组长、主任记,上校军衔。杜献洲始终把目光投向祖国的海边防,并用新闻的形式唤醒读对国家安全的关注。他从事新闻工作15年以来,以老一辈军事记为榜样,执着于以“生死与共”的亲历方式走边防、写边防。他是第一个骑牦牛到帕米尔高原无人区巡逻、第一个到西藏原始森林测绘、第一个系统报道全军海拔5000米以上边防哨所的军事记。  相似文献   

8.
南宋嘉定、宝庆年间,来宋求法的日本禅僧道元(1200~1253),曾师从天童山景德寺长翁如净(1162~1227)禅师,留下许多参学记录。道元卒后,其弟子怀奘(1198~1280)在整理道元遗书时,将其中有关道元在天童山参禅的笔记整理成书,采用宋理宗年号,为名《宝庆记》。《宝庆记》以道元与如净之间的问答形式,记录了道元在宋朝求法的思想历程,反映了道元与如净之间深厚的思想渊源,同时也是了解以如净禅师为代表的中国曹洞禅思想的重要资料之一。  相似文献   

9.
记注档案是古代君主活动的原始记录,"录人君言行之事"①.自古帝王或临朝施政,或宫闱起居,都置专员负责记注,再经整理编纂后,逐月封存,藏于禁中,以备查考.记注档案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独具特色,异常珍贵.  相似文献   

10.
世传《清代野记》一书,最早为民国四年(1915)上海文明书局铅印本,题“梁溪坐观老人编述”。分上中下三卷,共列目128则,每则一篇。该书所记为有清一代,尤其是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问朝野轶闻。或为朝廷大事如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或为乡曲巷谈诸如文  相似文献   

11.
一戴震《水地记》五册装抄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著录,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收藏。我们因编纂《戴震全书》,得以获睹其抄本,并全帙复制。该抄本纸质墨色五册皆相同,每页中缝都有"水地记"三字。不分卷。其中三册的封面有题字。一册为朱笔题"水地记初稿",其下双排小字注"记山、记郡,河水一定本"。另二册墨笔题,一为"水地记初稿二",其内容是记河水;一为"水地记初稿五",其内容是记济水。另二册分别为  相似文献   

12.
郝远 《编辑学报》2012,24(2):164-164
正我国国家标准的编号形式为"代号顺序号—年号",代号与顺序号间留半字空,顺序号和年号间用一字线连接,年号用全称,如"GB 3100—1993""GB/T 15835—2005"。1992年以前  相似文献   

13.
话说印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以签字为依据,我国以盖章为凭证.我国印记见诸记载始于公元前544年,实际上铜印记早在公元前5世纪即已出现,封印的做法还要早.商代青铜器(公元前13~前11世纪)已有类似印模之物,以印铸铭文字形的痕迹,最著名的当属秦始皇(公元前221年~210年在位)之玺,据说曾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4.
2002年连云港海州区双龙村西汉墓M1出土名谒M1︰30,整理者释作"孤子曰平侯永"。本文考证"曰"字当释作"西"。西平侯永,即见于《汉书》的西平侯于永,为西汉宣、元时期丞相于定国之子。名谒中于永自称"孤子",显然是在其父去世不久。据史书记载,于定国死于永光四年(前40年),子于永继承爵位,当时尚不满30岁。又据考于永嗣侯位20年即薨,《外戚恩泽侯表》记为"二十四年"误,"四"当属衍文。如此,M1︰30名谒可能出现的时间为公元前40至前20年。又同墓所出另一枚M1︰29名谒记载"弘农太守匡",据考即见于《汉书》的张匡。此人在河平四年(前25年)任太中大夫时上书"陈日蚀咎",升擢弘农太守在此后。因此M1︰29名谒可能出现的时间为公元前25年之后。综合两枚名谒提供的信息,M1的下葬年代可以确定在公元前25至前20年之间。  相似文献   

15.
明代《易州志》收录的《清河公到任记》一文,以往被认定为武则天时代的作品.本文从皇帝称谓、皇帝在位年代、典章制度等方面入手,指出《清河公到任记》撰写于辽圣宗时代,是一份珍贵的辽代碑刻文献.发掘该文献的史料价值,有助于解决辽史研究中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赵少峰 《历史档案》2019,(3):125-130
正在晚清五位帝王中,光绪帝是最有改革思想的一位。他于1875年登基,1889年亲政,囿于多种因素,他的变革主张未及实施,即于1908年去世,在位34年。学界对光绪帝的外文学习、改革主张等研究颇多。①本文将光绪帝的读书生活置于近代出版视域之下,着重对光绪帝后20年的阅读取向进行分析,探讨他改革的动力和知识来源。  相似文献   

17.
关于明传奇《李丹记》的作者"刘还初",周妙中先生认为或即晚明慈溪人刘志选,然此说未得到学界广泛认同。程芸先生曾撰《明传奇(李丹记)作者刘还初新考》一文(以下简称《程文》),指出从籍里、仕宦、交游、思想等方面来看,"刘还初"与"刘志选"之间存在着诸多值得重视的"交集",发人深省,启迪良多。然对于"刘志选"与"天放道人"、"刘还初"、"刘海日"等名号之  相似文献   

18.
(九)、查历史年代 新闻的五要素之一为“何时”,即要把握时间的准确性。 学习文史知识,使用文史材料,要注意把握历史年代的准确性。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准确具体纪年,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开始。 从汉武帝起,开始用命名的年号纪年。汉武帝在位53年,先后用了十一个年号。用年号最多的是女皇武则天,她在位19年,就用了十七个年号,有时一年内换两个年号。据统计,历代皇帝使用的各种年号有700多个。 年号的频繁更换,使历史纪年纷杂而不易掌握,连皇帝本人也觉得麻烦。因此从明代起,一个皇帝不  相似文献   

19.
时政记,也作时政纪,是按年、月、日记载皇帝与大臣商讨军国政要的记录汇编,以其独特的记注方式在我国古代档案学和史学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修纂始于唐代,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宰相姚璹"乃表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一人专知撰录,号为时政记,每月封送史馆".  相似文献   

20.
湖北是农业大省,为了摸清全省农产品发展现状,近期楚天金报重点策划《湖北农产品俏销走四方——农产十贩记》系列调查报道。通过记者亲身经历和深入调查,楚天金报相继推出"贩蛋记"、"贩藕记"、"贩虾记"、"贩蜜记"、"贩猪记"、"贩鱼记"、"贩龟记"、"贩羊记"、"贩茶记"、"贩蟹记"等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