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研究地方出版社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在内容建设、对外翻译、合作出版、版权输出、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实践,对于区域出版“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章以陕西省地方出版社2016-2021年入选“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中国主题图书为研究样本,分析与总结陕西省地方出版社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的出版现状和实践特征,提出推动中国主题图书高水平“走出去”的区域出版路径,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精品主题图书“走出去”;增强选题叙事融合,助力构建“走出去”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对外翻译合作,扩大主题图书版权输出版图;深化平台国际化建设,拓展主题图书“走出去”渠道。  相似文献   

2.
张昆  王臻 《编辑之友》2023,(1):102-109
奥斯卡电影是美国文化的“先行军”,研究其中的中国形象有助于把握美国社会对中国的态度及其背后的文化意图。奥斯卡电影里百年中国形象经历了从“东方古国”到“落后中国”“摇摆中国”再到“多元邻国”的嬗变,总体表现为多重性和复魅化的奇观社会。奥斯卡电影全球票仓布局与“两个美国”共同促成了这一形象的生成,美国电影文化力又按照自身价值体系改写中国文化,所塑造的“球土化”中国形象表征着西方对东方文化的拼贴与重组,也带给中国人身份认同的迷思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余玉 《青年记者》2007,(10):31-31
许多人认为,中国的近代报纸源于古代社会的“邸报”,称“邸报”为中国近代报纸的萌芽状态。其实,“邸报”不是中国近代报纸的始祖,而是政府公报的始祖。中国近代报纸并非从“邸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王峙  邱子沫 《传媒》2023,(23):47-50
作为电影重要类型的科幻电影,拥有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需要从“本土”走向“国际”。本文回顾了基于“本土想象”的中国科幻电影的类型融合;分析了中国科幻电影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制作探索;提出了中国科幻电影要立足国际视野,以跨文化传播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中国科幻电影“走出去”,在国际传播中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媒科技》2004,(2):52-52
由“中国新闻技联”新闻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提议,并经“中国新闻技联”常务理事会同意,“中国新闻技联”正式设立“新闻科技进步推动奖”,并于2004年首次开展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6.
“入世”之后,“入市”成为中国的新目标。如果中国在谋求“入市”,与对手谈判的过程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则未必不是好事。  相似文献   

7.
不要这样行那样行黄世永“中国质量万里行”、“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中华环保世纪行”、“中国土地万里行”、“中华武术万里行”……现在的这类“万里行”活动越来越多了,照此下去可能会成泛滥之势。最早的万里行活动是“中国质量万里行”,当时影响较大,也有权威...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I0003-I0003,I0002
200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参评了“亚广联奖”,“亚太广播发展机构广播电视奖”,“伊朗国际广播节”三项国际奖,及“长江韬奋奖”,“中国新闻奖”,“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中国人口文化奖”四项国家奖。其中,1名同志获“长江韬奋奖”,2名同志获“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3件作品获国际奖;14件作品获国家奖,包括新闻名专栏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2个,广播播音主持作品奖2个。  相似文献   

9.
梁苗 《今传媒》2005,(12S):71-84
在日常消费品领域,到处都能见到“中国制造”的标记。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国能否在更多行业的产品上打上“中国制造”的印记,以摆脱时不时得看人眼色行事的格局?限制这一梦想成真的因素很多,但最关键者,莫过于在高新技术诸领域里,中国有无国际认可的“中国制造”的“行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有了国际认可的“标准”,就有了“中国制造”的话语权。没有自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就只有听从别人吆喝的义务而没有自己说话的权力。 错过无线通讯1G、2G时代的中国电信业,面对方兴未艾的3G时代,以力争把中国3G标准TD-SCDMA系统纳入国际电联(ITU)主流标准为契机,开始了在无线通讯领域里为“中国制造”争取话语权的艰难博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缪立平 《出版参考》2007,(9X):17-17
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推出了“艺术中国”“当代中国”“传统中国”、“学术中国”“原创中国”和“魅力湖南”6大系列“走出去”图书。其中《吴冠中全集》目前已被新加坡吴冠中艺术馆洽购该书的东南亚英文版权。BIBF期间,湖南出版集团与韩国IMPRIMA KOREA出版社签约,输出《青瓷》、《书香三千年》等图书版权;与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作,签订了《长沙窑》版权输出合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新闻前哨》2006,(6):22-22
由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电视台等发起主办的“2005中国年度传播大奖”揭晓。中国年度传播大奖素有“中国传媒奥斯卡”之称,天津日报报业集团荣膺“2005年度中国十大传媒人物”、“2005年度中国十大广告人物”、“2005-2006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人100强”、“2005-2006年度中国最具价值媒体100强”等4项大奖,成为风云媒体。  相似文献   

12.
朱至刚  郭冲 《新闻大学》2023,(2):68-77+119-120
全面抗战期间,国家面临的空前危机亦被时人视为重构中国社会的重要契机,“战后的中国”逐渐成为时人的重要期待与想象。在这一时期国统区的新闻学构造过程中,此类构想起到顶层框架的作用。在这一共同框架下,学理构造的差异映射出政治立场的分野。国民党的新闻理论以“我们”作为研判“过去”与“当下”新闻学的标准,试图沿袭新闻统制;以张季鸾为代表的“中间报人”以“纯粹之公民”和平等之国家为设定目标,以此为构造中国新闻学的起点与取向;萨空了为代表的左翼知识分子则以“阶级”作为想象社会的根本尺度,对战后中国的资本主义化倾向深怀警惕,同时将“中国新闻事业从业员”视为“进步力量”,寄予促使社会“新生”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13.
邹浩 《传媒》2023,(6):42-44
《中华遗产》以“叩击历史星空,梳理华夏文明”为办刊宗旨,多年来逐步形成“最中国文化”“文明梳理”“古代社会生活史”三大内容体系。本文通过《中华遗产》内容专辑的描述,考证其跨界运营的思路,阐释《中华遗产》以“中国古典美学”立身,并展现古代中国人的“雅致审美”和“精致生活”的办刊理念。  相似文献   

14.
严义 《新闻三昧》2005,(10):26-27
近年来,一种“对肉体直白描写”“充满了性、毒品、卖淫和自杀”的学,被称为“身体写作”、“中国的坏女孩写作”的作品,大行其道,乃至形成“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
关于品牌期刊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经加入了WTO,这给中国期刊带来的是机遇也是挑战。入世后,中国期刊将作为世界期刊的一部分而融入世界期刊市场这个大家庭。中国要在世界期刊立足,就要打拼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品牌期刊,为达此目的,中央领导同志明确指示“尽最大努力,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创出10~20个有世界影响的名牌期刊”。打造中国品牌期刊以走向世界,是期刊界人士的共识。日前,新闻出版署公布了“中国期刊方阵”社科期刊名单。在所公布的790种期刊名单中,“双效期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646种,“双百期刊”(每两年一次评出的百种重点期刊)71种,“双奖期刊”(获国家期刊奖和国家期刊提名奖)48种,“双高期刊”(高学术和高科技水平)25种。那么,这790种期刊就是中国期刊驶向世界期刊海洋的“航空母舰”吗?那么列入“双奖期刊”、“双高期刊”的就是品牌期刊吗?未必。笔者认为,品牌期刊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高起点的“庙算”。期刊市场的竞争是一场看得见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因此,办刊前及办刊中的策划至关重要。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只有高屋建瓴的“庙算”,才能抢占制高点,“一览众山小”,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庙算...  相似文献   

16.
雅不可耐     
雅不可耐何晓兵世人每值世纪末总有些杞人忧天,谓之“世纪末情绪”。20世纪末的中国呼唤“雅文化”,或是新一轮的杞人之忧?在某些雅人眼中,中国文化近10多年间似乎在向着“低俗”的深渊疾速堕落,需要以“高雅”来拯救中国人的灵魂。然而,似乎“雅”又被当作一个...  相似文献   

17.
“入世”为信息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中国和欧盟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的结束,中国“入世”已进入最后的程序化阶段。信息产业在中美“入世”谈判中是重中之重,“入世”后中国信息产业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是摆在中国信息产业界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文章重点分析“入世”为信息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速读     
中国精心安排“奥运外交盛宴”,央企负责人基本薪水三年不变,台拟申请“参与”联合国,中国制造业明年有望全球第一,央行酝酿改变“大区行体制”,中国空军首次发布禁酒令,中国将建第一座南极科考站。  相似文献   

19.
盖建平 《视听界》2011,(4):78-80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就社会文化谱系的衍生流变而言,“城市中国”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农业中国”,以个人为核心的生活观念铺展开来,以夫妇关系为核心的“小家庭”开始取代以父母尊长为价值轴心的“大家庭”,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细胞的主体构成之一。  相似文献   

20.
国家档案局于2000年正式启动“中国档案历史文献遗产工程”。这项旨在抢救、保护中国档案历史文献遗产,为申报“世界记忆工程”提供客观依据的活动开展以来,“中国档案遗产”国家咨询委员会已经评出83项“中国档案历史文献遗产”,收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辽宁省先后有五个项目即省档案馆收藏的《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