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档案》2006,(2):60-60
曾在毛泽东家担任管家的吴连登最近回忆说:我从1964年到1976年主席去世。一直在主席家里管这个家。主席的家要说好管也好管,主席一分钱不拿,也不过问你怎么花。要说不好管。该花钱的地方必须花,主席买盒火柴、买包手纸都要花钱,一分钱都不能少花。  相似文献   

2.
青道 《兰台内外》2009,(4):47-47
毛泽东:我就怕听穷苦老百姓的哭声 故事一: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正值我国困难时期。各省省委书记在毛主席家里轮流向他汇报情况,会议开得很晚,管家吴连登问主席要不要给大家做饭。主席说:“一人一碗面条。”吴说:“您怎么这么抠门?人家来开会,您都不让他们吃饱饭?”  相似文献   

3.
我在2003年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下》看到如下的记载: 1975年10月1日国庆26周年到来时,那天上午,毛泽东没有看书,也没有睡觉,独自靠在床头上,静静地想着。突然,他自言自语道:“这也许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国庆节了,最后一个‘十一’了。”他随即转向身边的工作人员,平静地问:‘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个‘十一’了吧?”  相似文献   

4.
最后接见叶剑英1976年6月中旬的一天,我晚上五点多钟才到家。7点15分,突然有人来找,要求我马上返回中南海。我回到毛泽东的卧室,才知道,毛泽东犯了病,心肌梗塞,十分危险,只见他的脸色灰黄,嘴唇呈现青紫,呼吸短促,毛泽东的几个医生都来了,政治局的人也来了,气氛相当紧张,经奋力抢救,二十几分钟之后,才脱离险境。毛泽东的心脏又开始了正常的跳动,每分钟由原  相似文献   

5.
听说北京客运段有一位管家队长,这让我产生了好奇,恰好同事小吴与我有同样的想法,我们一拍即合,决定与他来一次近距离接触。管家名叫王宝海,军人出身,现担任北京客运段沪特车队队长。与管家队长见面的那天,北京刚好下过一场罕见的大雪,气温也骤降到零下13度,晚上9点多,我与小吴冻得一溜烟地快步跑到北京站一站台。即将  相似文献   

6.
《六百万人民的管家人》是第一次以我为主采写的跨度较大、难度较高的报道。一次会议上,穆青同志送给我一张小纸,上面写着两个题目,其中之一就是《六百万人民的管家人》。他要我酝酿一下,随后跟我细说。这是一九五六年冬季,上海市场供需矛盾大,部分日用品、副食品脱销,居民对商业部门意见纷纷,报纸上也不时出现对商业工作的批评性新闻。商业工作者则有埋怨情绪,认为自己辛辛苦  相似文献   

7.
芦荻:我是1975年5月29日进中南海为毛泽东读书,9月28日离开.在主席身边工作了整整4个月.从接触中我了解到.毛泽东酷爱历史典籍。他的博学多才.思想根基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也就是“国学”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史如此贯通、娴熟,他是第一位。他一生沉湎其中.从历史文化中思考过许多为国为民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1937年,我在延安的窑洞里见到了毛泽东,后来,根据我自己在中国历史关键时刻对毛泽东的几次采访以及对其他革命领袖的采访,我写作了好几本书。如今,我是认识他并竭力记载他的生平和著作的几个健在的外国人之一。 几年前,我开列了一个名单,并写过一首诗,赞颂了历史上九位最值得敬仰的人物,其中有埃及的拉姆塞斯二世、法国的沙勒曼及美国的乔治·华盛顿。我把毛泽东也写了进去。为什么呢? 毛泽东之所以举足轻重,是由于他当时在中国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以及古老的宗法思想。中国农村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都具有这种思想。而毛泽东是改变这种思想的唯一的中国人。毛泽东的确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中国内地的年轻士兵,听从毛泽东的指挥,理解他所说的一切。他们愿意跟随他,  相似文献   

9.
“能挑八十,争挑一百”《六百万人民的管家人》是第一次以我为主采写的跨度较大、难度较高的报道。一次会议上,穆青同志送给我一张小纸,上面写着两个题目,其中之一就是《六百万人民的管家人》。他要我酝酿一下,随后跟我细说。这是一九五六年冬季,上海市场供需矛盾大,部分日用品、副食品脱销,居民对商业部门意见纷纷,报纸上也不时出现对商业工作的批评性新闻。商业工作者则有埋怨情绪,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很少被群众理解,供应上出点纰漏就遭到无穷的责难。在日常采访中,我也了解到这些情况和问题,可没有想到要从大  相似文献   

10.
毛远新,毛泽东的侄子,毛泽民烈士的儿子,1941年生。新中国成立后,他大概从小学开始一直在毛泽东身边长大。我1967年1月开始给江青做机要秘书,和毛远新结识,成了很亲密的朋友。2001年,他从上海汽车研究所退休后,来北京时,曾到我家做客,晤谈甚洽。10多年来,我们不断地通信、通电话,现在我把他谈话和通信中涉及到毛泽东的一些事,加以整理,向关心和研究毛泽东的人作一介绍。一、毛泽东在上大学、参加工作上严格要求毛远新  相似文献   

11.
一、毛泽东生平自述版本演变的情况(一)旧版《毛泽东自传》是过渡性的不完善版本斯诺是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采访的第一个外国记者,也是毛泽东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美国人。毛泽东向他讲述了抗日形势和统一战线政策,并且第一次把自己43岁以前的生平经历口述给他。1936年10月斯诺从陕北保  相似文献   

12.
辣椒是一种极普通的食物,毛泽东却对它情有独钟. 毛泽东从小就有吃辣椒的习惯.他吃饭,不计佳珍名肴,但就是少不了普通辣椒.如果一餐饭少了辣椒,他就会感到索然无味,甚至无法下咽.胃口不好的时候,他更是大口大口地嚼辣椒开胃.  相似文献   

13.
丛飞,一个才华横溢的歌手,一位被人誉为爱心大使的普通深圳市民,他的名字伴着歌声,早已家喻户晓.作为发现挖掘这一重大典型人物的新闻记者,我发表了四十多篇反映丛飞无私奉献情怀的通讯,并亲眼见证了他生命最后一年的不凡经历.  相似文献   

14.
赫鲁晓夫问我:“毛泽东刚才是不是在骂我?”我不便直译.只好说:“毛泽东说的是生气的话,但他不是骂您。”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又看着毛泽东。也对我低声说出一句难听的俄语  相似文献   

15.
包福泉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哈达图牧场一位普通牧工的儿子。14岁时,被哑弹炸掉了右眼和右臂,左手也仅剩下两个指头。 残疾后的小福泉没有倒下去,他凭着顽强的毅力读完了中学,又自食其力,做了牧场的临时保管员。别人送货,可以开拖拉机,而他却只能赶牛车、拉小车;装卸物品,他也只能头、口、肩并用。仓库中有数不清的螺丝、轴承一类的小零件,他硬是将全部物品清理、归类、码放整齐,还写出了明细表贴在仓库门口,提醒大家注意节约。一年后,包福泉因工作出色转为正式工人,此后又连续三年被评为牧场的“红管家”。  相似文献   

16.
有的人说,毛泽东思想只是一种学派、一种学说,这种看法已经证明是不正确的。毛泽东思想是集古今中外先进思想家的科学思想之大成的思想体系,它回答了先进思想家和实践提出的许多方面的问题,最根本的是指明了解决当代重要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当然,这其中包含了毛泽东的新闻思想。 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的名字命名,毫无疑问与毛泽东本人的才能、实践、勤奋和勇气分不开的。毛泽东的新闻思想同样也是如此。 万物皆有源,毛泽东新闻思想之源在哪里?这是新闻界的同志比较关心的,我也关心。 我想从毛泽东批判地继承伟大的先行者们的观点这一角度进行探讨。同时我还觉得最真实地了解他的思想演变过程,应该从他在延安同斯诺的谈话去研究。这里先引用几段他的自述:  相似文献   

17.
欣赏嵇万青并非他与"竹林七贤"嵇康有什么瓜葛。从貌相看万青兄,很难与企业的品牌管家划等号,如果第一次见面介绍他是报社记者或者作家什么的,你信。如果说是企业的品牌管家,你可能就得打个问号,但他的确选择了"品牌管家"这个职业,而且在这个职位上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特别在打造"波司登"羽绒服第一品牌上,尽显他的睿智和才华,而且著作颇丰。  相似文献   

18.
最后的泪水     
1975年底,毛泽东的身体健康恶化.他讲起话来已经十分困难,只能从喉咙内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声音字句.据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张玉凤回忆,毛泽东同其他领导谈话,必须要由张玉凤当场"翻译".最后,张玉凤只能从他的口形和表情来揣摸,获得他点头认可.而此时毛泽东主席的两条腿也几乎不能走路了.如果没有他人的搀扶,连一步都走不动了.  相似文献   

19.
董岩 《今传媒》2006,(7):6-10
“要站着拍而不是跪着拍”(1992年2月,首都电视界举行了一次《望长城》的研讨会。刘效礼的老领导、原新闻部主任夏之平说,我是看着刘效礼长大的,长城挡不住他,我相信他还会有大作品问世。)刘效礼:也正是在这次研讨会上,我的思绪凝聚在19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这个伟大的日子上。就提出了拍摄《毛泽东》的动议,后因种种原因未批。1993年初,我再次提出拍摄《毛泽东》的具体设想,杨伟光台长拍板定案:“你们是国家队,要拍出国家队的水平。”此时,距12月26日还不到8个月。董岩:中国第一部纪念伟人的电视文献纪录片《毛泽东》就这样提…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是无神论者,但他对宗教却颇感兴趣。他不仅留心读一些宗教经典,而且一有机会也喜欢去寺庙看一看,与和尚们聊一聊,甚至和普通老百姓一起看庙会、玩抽签,也因此留下许多趣闻。昔日唐王朝和尚破酒肉之戒,今日苏维埃法师开结婚之戒1934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从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