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学批评的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文学批评现状所作。文章指出,在世纪之交,文学批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经济杠杆的作用也侵入到文学批评领域,某些批评家追逐热闹,顾及作家的面子,表现出不负责任的随意性,使批评失去了吸引力和凝聚力。改变批评的这种现状,要从多方面努力,而目前提出建立文学批评的品格问题显得更为迫切,更为重要。批评品格包括实证主义研究、贴近作品、关心作家所想等。批评品格是文学批评的品性和品行,归根结底是批评家的修养和人格以及相关的知识准备和学识积累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文学批评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认识和评价。文学批评也需要批评,也需要专门的研究,对批评的批评或对批评的研究,不但有存在的理由,而且应该受到特别的重视。于是,批评成为了研究对象,国内的"文学批评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现有的文学批评呈现出了专业批评、媒体批评、网络批评三局鼎立的局面,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的文学批评理想状态应该是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文学批评在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发展史上,安东尼奥·葛兰西的经历、批评论著的完成和批评理论思想都具有独特性。他在他的“实践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认为文艺是“上层建筑”,艺术史、诗歌史就其实质来说是从艺术、诗歌或审美的特殊角度来研究历史,他把文艺史当作更加广泛得多的文化史的一部分和一个方面来研究;他提出了“民族——人民的文学”的思想;他对文学艺术问题的探讨是从政治前景出发,在具体的文学批评中,他评论了文学遗产、作家作品、文学体裁、文学思潮、文学思想;通过这些具体的批评,他在文学批评的准则、文学批评的“距”、文学批评必须全面占有材料等几个方面,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作出了贡献;同时,他在批评中表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永远需要的批评精神和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4.
《批评的窄门》是著者人道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实践的成果.以该著所收的批评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 、分析归纳的研究方法,对该著所蕴含的文学批评价值进行分析可知,人道主义文学理论提升了战争文学批评的境界,作家只有站在人类的角度来反思战争,才能达到既描写战争又超越战争的高度.人道主义文学理论为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新的视角,拓宽了文学史书写的新维度,重新确认了刘克 、张贤亮等作品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读者中心论,是一种以读者的创造性理解为作品意义产生的主要根源的文学批评。读者中心论就是把读者接受作为批评的主要对象,着重探索读者与作家、作品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强调读者在文学进程中的决定作用。本文对西方二十世纪中后期出现的继文本中心论而起的读者中心论以及它的几种代表理论作比较系统的阐述,并谈谈它在文学批评史中的启发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学批评有广义、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文学批评 ,涉及到各种文学现象 ,包括文学理论 ,文学思潮 ,文学运动 ,文学风格流派等等 ,而文学理论中 ,又包括有文学创作论 ,文体流变论 ,作家作品论等等。近几年来 ,文论家们大多用文学理论一词取代了广义的文学批评 ,涵盖了广义文学批评的所有内容。狭义的文学批评 ,只是作家作品论 ,也即指对作家、作品的研究、分析、评价。本书名为中国古代狭义文学批评论稿 ,其内容即是探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对中国古代作家作品进行的研究、分析、评价 ,即狭义文学批评。书中所言批评 ,意即若此。文学批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李健吾的早期文学评论,以印象主义批评和散文鉴赏式批评话语独树一帜,在主流的现实主义社会人生批评话语语境之外,获得了独特的存在。一方面,李健吾早期文学批评坚持人性批评,着重于作家创作主体论,坚持批评的独立性,从而力求批评的公正,同时,李健吾较多地采用比较的方法,构筑自己的批评世界。另一方面,他以左翼作家、革命色彩作品为批评对象,关注社会责任、时代历史,表明了作者文学批评开始转型,而这种转型也是值得思考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8.
历来的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都只重视作家和作品本身,对于作家的生平、经历、思想和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自身构造等,无不进行过细的分析,而对文学活动的另一角色——读者,却给予了不应有的忽视。这里有一个基本而又明显的事实没有得到重视:那就是文学作品总是让人读的,作品的意义和审美价值都是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并表现出来的。接受美学的兴起,可以说是对这一疏忽的一个弥补,它强调读者研究的重要性、客观性;注重研究读者的审美经验及其它基本条件;还十分关注文学史的研究,提出从作者、作品、读者“三位  相似文献   

9.
文学批评视角转换的价值不在于它的新鲜,而在于它的深刻。本文力图从两个角度论述《茶馆》的美学价值:第一,从作家的主观创作动机与作品客观价值吻合程度的角度来确立《茶馆》的价值;第二,从作家创作倾向流变中确立《茶馆》的价值。一、《茶馆》:主观动机与客观价值的吻合及偏差如果从文学批评史讲起,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苏联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艺术社会学发展成为庸俗的艺术社会学之后给我国解放后的文学批评带来了巨大影响。文学批评一度成了政治批评。《茶馆》也遭此厄运,于是《茶馆》的全部价值只被归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政治口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初步探索了郁达夫的文学批评文体中的作家论、作品论,着重论述这两种批评体式的文本结构、批评方式、话语特色。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当代文坛出现了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即一批曾以小说创作名世的先锋作家,如残雪、余华、马原、格非等人,均以跨界的姿态逐步转向了文学批评。尽管这些作家在批评实践中对象各异,怀抱亦自不同,但在批评方法上,却大多采用了一种以小说叙事去分析批评对象的话语方式,由是也造就了一个文体混杂的叙述景观:在批评者(抑或创作者)的叙述改造下,原本旨在阐释研究对象的文学批评,看上去更像是一种承载了他们艺术想象力的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2.
正刘艳能够坐得"冷板凳","潜下去"专注于学理性批评和学理性文学研究,借鉴史料研究方式方法并努力让自己的研究中沉淀和积累足够多的作家作品的史料、批评史的史料,这体现了她作为一名治学者的严谨态度。同时,她也能"浮起来",基于史料与材料的挖掘,提出自己对当代文学现场的观点与看法,这体现了她作为一个研究者和思考者的独到的视野与眼光。——朱一帆《文学批评方法的艺术——刘艳的文学批评素描》  相似文献   

13.
“作家论”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中常见的一种批评文体和批评方式。文章选择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发表的关于“作家论”的研究论文,作一大致扫描,力求梳理当代“作家论”研究的路径,总结取得的成果,揭示其存在的不足,进而找到这一研究领域新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14.
<正>毛泽东同志一生钟爱文学。在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文学是他的手中一种重要武器。其中有些重要活动是以文学批评为发端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他的著作和讲话中,对古今中外的作家和作品,作了独具特色的批评,充满了真知灼见。毛泽东的文学批评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份重要遗产,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它,研究它。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批评已成为当代文学批评的“元问题”,小说批评在其中具有极为典型的示范意义。而以80年代的王安忆小说批评为例,梳理新时期文学批评在建立过程中所引发的批评模式、批评话语、批评姿态的转变,这不仅表征了当代文学批评在面临具体作家作品时的共性问题,也意味着新时期的小说评价过程中在评价范式与审美标准上凸显的小说评价史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批评已成为当代文学批评的"元问题",小说批评在其中具有极为典型的示范意义。而以80年代的王安忆小说批评为例,梳理新时期文学批评在建立过程中所引发的批评模式、批评话语、批评姿态的转变,这不仅表征了当代文学批评在面临具体作家作品时的共性问题,也意味着新时期的小说评价过程中在评价范式与审美标准上凸显的小说评价史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化批评出现于当代中国,它既是文学和美学进行知识更新的要求,同时也源自社会环境的深度改变.我国文化批评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国本土社会现象与文化现实的挑战,文化批评作为文学批评的一员,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是决然不同于审美批评.但是它们却无高低之分,而是互补的.文化批评既不是审美批评,也不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学批评.就批评对象而言,它与文学批评具有相交性.文化批评在文学研究中的合理运用,取决于文学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整个20世纪西方的文学批评经历了五种模式的演变,即:客观说的批评模式,实用说的批评模式,表现说的批评模式,模仿说的批评模式和文化批评的模式。整个文学批评在这五种批评模式中交替穿行,研究重心不断变化,其轨迹为: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文化。五种模式各有得失,共同演奏着20世纪西方文论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19.
逼真和如画     
逼真和如画是艺术批评的两个标准。看到一幅画,一个雕塑品,赞美它好,说逼真。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画得活像,雕塑得像真的一样,这是说“逼真”好。我们游览风景,赞美风景好,说风景如画,就是“如画”好。究竟作品像真的事物好呢,还是真的事物像作品好呢?再说“逼真”又有什么好?“如画”又有什么好呢?用到文学批评上来,作品描写一个人,写得活像,是好的。作品描写风  相似文献   

20.
茅盾因其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历来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以往关于茅盾文学批评的研究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足和偏颇:长期忽视茅盾早期文学批评观中的内在矛盾,不甚重视茅盾在儿童文学批评上的贡献,过于专注茅盾对著名作家作品的批评文章,茅盾文学批评分类方法的单一性等问题亟待研究者们加以关注和解决,以推动茅盾文学批评研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