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汉历史上,主父偃绝对称得上大才子。他曾上书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一改过去诸侯国只能由长子继承的办法,允许诸侯王在自己的领地内自行分封,使每个子弟都成为侯。从表面上看,这恩德给的真不小,一家子里一下子多出那么多侯,可实际上分封是一种  相似文献   

2.
汉初的封国制度与西周的分封制度在历史上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西周的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实行的是“授民授疆土”的分封形式。而汉朝的分封制度是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是“剖裂疆土”的分封。他们二者在维护国家的统一方面作用是一致的,但是在运用的手段上却是相异的。  相似文献   

3.
楚国是西周分封的吗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多次提到楚国。如春秋五霸中有楚国,战国七雄中有楚国,大诗人屈原也是楚国人。然而,中学历史教科书上讲到西周的分封制度时,只是讲周朝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没有提到楚国。那么楚国是西周分封的诸侯...  相似文献   

4.
汉承秦制,但是在地方上却没有实行单一的郡县制,而是经过两度分封--先异姓再同姓的方式最终形成了郡国并行制的局面,异姓分封乃形势使然,而同姓分封实是汉高祖基于主客观方面的考虑作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师:楚汉战争时,刘邦和项羽都实行了分封制,这两种分封是否相同呢?请大家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生:我认为两者性质相异。主要依据是二者代表不同的利益;项羽的分封代表了封建割据势力的利益,逆历史潮流而动;而刘邦的分封则反映了封建统一势力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生:对,两者在分封方面有很大差异,项羽盲目自大,缺乏统一天下的思想,而刘邦坚持统一思想。项羽是自觉地推行分封,而刘邦则是出于形势的被迫和策略的考虑。生:我不同意,项羽的分封是为了在称霸的形式上建立统一政权而采取的一种妥协退让的措施,与刘邦在目的、策…  相似文献   

6.
[知识整合与分析] 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建立与演变 1.萌芽于战国。(1)理论上:韩非子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2)实践上: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建立于秦朝:(1)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2)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3)  相似文献   

7.
金元更替时期,受丙申分封、壬子分封等蒙古分封制度和忽必烈行使汉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邢州及其附近的洺、磁、威等州行政变迁极为复杂,再加上由州升路,出现顺德路和广平路的建制,造成分分合合局面的几度出现。置身于蒙元王朝对中原地区实施统治过程的历史时段,邢州至顺德路的历史嬗递是华夷政治文化变迁的微观表现。  相似文献   

8.
西晋分封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西晋分封制度的研究。以往大多集中在评价它的政治作用方面,而从典章制度的角度进行探索的较为少见。由于这个缘故,分封制度本身的某些问题,至今仍然比较模糊,以致近期出版的史学著作中,很难展示出西晋分封制度的发展过程,甚至有人把曹魏制度视作西晋之制。有鉴于此,这里特提出分封中的阶段性、等级与户邑标准等几方面的问题,来加以讨论,以抛砖引玉。关于西晋分封制度的阶段性、等级与户邑标准,可以从西晋大臣石崇、何攀两人的一段奏  相似文献   

9.
秦汉之际在社会各阶层普遍地存在裂土分封思想 ,其实质一是地域文化的外在表现 ;二是百家争鸣对秦大一统思想的否定 ;三是传统宗法分封制的历史残留。这是造成秦朝覆灭的重要的客观因素 ,在历史上有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汉初在政治体制上采取了与秦代郡县制不同的体制,即郡国并行制。那么,为什么西汉统治集团在间隔了秦朝的统治之后,又重新采用了这种封建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呢?笔者认为这是由西汉初期的历史状况决定的。汉兴之初经济凋敝,中央政权力量薄弱,为了稳定社会,得到各派势力的支持,分封异姓诸侯成为一种事急从权的政治手段。第二期对同姓诸侯王的分封完全是为了对抗异姓诸侯王,巩固地方上统治的需要。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使中央对消除地方王国的势力为最终目的分封,使诸侯王走向了末路。  相似文献   

11.
试论西周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周春秋时代存在着严密的分封制度,这种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分封制以宗法的“亲亲”关系为基础和原则,从而使“分封”与“分宗”相一致;二是分封的土地既是建国、立家的经济基础,也是宗子“立宗”的经济条件,这是西周春秋时代宗统与君统相结合的最深刻的经济原因;三是不仅宗族组织与统治组织、宗法等级与政治等级是相一致的,而且其管理方法也是相一致的,这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在组织系统和管理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正>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将分封制纳入治国策略的重要典型之一,也是分封制为害最深的一个朝代。而分封诸王又是其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因此,研究明朝的兴亡史离不开对分封诸王这个重要课题的探讨。 一 朱元璋分封诸王概述 1368年,朱元璋创建了明王朝.天下初定之际,他便处心积虑地总结周、秦直至宋、元历朝兴亡的经验教训,认为要使朱明王朝长治久安,必“惩宋元孤立、宗室不竞  相似文献   

13.
西周时代宗法制的层级分封,建立起了国家控制土地的贵族层级领有制,其基础是公有私营的井田制。西周控制土地方式的特点是:周王在周礼理念和分封实践中拥有天下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分封诸侯拥有封国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中下级贵族拥有封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有限的处分权利。  相似文献   

14.
岳麓版《历史》必修I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中有一幅“西周分封形势图”(如左),里面标注的诸侯国中有秦,似有误。  相似文献   

15.
郑懿 《英语沙龙》2010,(5):50-53
6.萨克小岛——最后一个实行封建制度的岛屿 萨克岛仅有三英里长、一点五英里宽,这使它成为海峡群岛四座岛屿中最小的一座。位于英吉利海峡中的萨克小岛作为西方世界最后的封建堡垒而闻名,被认为是欧洲最后一个实行封建制度的领地。岛上的最高统治者领主在法律上拥有分封给他的萨克岛,领主再将土地分封给岛上的地主。  相似文献   

16.
在春秋贵族出奔这一事物中,周礼是客观存在的.体现在贵族出奔中的周礼正是周代国家结构、国家形态的反映.这其中隐含周人的国家观念.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并不是独立的国家,而是西周宗法分封所建立起来的与天下相对应的宗盟政权的二级政府.而宗盟政权则是周初周人在宗教观念、政权建设、文化建设上革故鼎新,进行一体化创新的结果.周人并无狭隘的国家观念.  相似文献   

17.
西汉初期,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及其后来分封的同姓诸侯王,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确实拥有一定的特权,随着其实力的不断增强,逐渐形成对西汉中央政府的严重威胁。但要说诸侯王与皇帝共治天下,汉朝的法律只在汉朝直辖区适用,却令人难以信服。  相似文献   

18.
1.第6页《西周王朝和周边民族形势图》 ①齐、鲁分封在山东,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晋分封在山西,今天山西省简称晋。②长江流域的诸侯国有:吴、楚(今天湖北秭归)、巴、蜀。  相似文献   

19.
有明一代,湖广是分封藩王数量最多的行省之一,先后有二十位亲王分封于湖广,其衍生的宗室更是举不胜举.这些宗室以皇室为保护伞,在地方上巧取豪夺,为所欲为,蚕食地方经济,扰乱地方秩序,危害民众安全,被顾炎武称为"弃物".然宗室们也非一无是处,他们中亦涌现出不少的杰士俊才,虽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却对著书刻书、诗词歌赋,甚至艺术医学产生浓厚兴趣,潜心耕耘并成果卓著.  相似文献   

20.
土司制度是封建社会后期,中央政权为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通过分封当地首领世袭官职,以达到有效治理和开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政治制度。毕节彝族土司制度是整个土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如何处理中央和少数民族地方的关系、少数民族地区政权如何有效运转、如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交流与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土司制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我们今天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处理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