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教后笔记是教师课堂教学之余,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和反思.这其中既可反思成功的经验,又可反思失败的教训.对于这一环节,大多教师往往重视不够,通常只是随意地叙述几旬,应付一下差事,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课后,倘若你能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推敲课堂教学过程,就不难发现教后笔记内容十分丰富,既可反思学生,也可反思教师自己;既可反思教法,又可反思教法;既可反思教学语言,又可反思教学行为;既可反思教学结构,又可反思教学达标率.认真撰写教后笔记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做好教后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士亮 《山东教育》2005,(35):29-29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后能自强也.”教后反思作为一个完整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后反思什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3.
“教后反思”的目的就是通过自我 评价、自我质疑、自我完善来提高自己的 教学素养。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把它当 做一项教学业务常规来对待,坚持对每 一课都要进行“教后反思”。 教学过程应包括“备课”“说课” “上课”和“教后反思”这四个环节。 “教后反思”是对“备课”“说课”“上 课”的回顾、思考和修正。它是一个以新 课标为准绳来确认和分析教学活动中的 成败得失,并制订出改进方案的过程,因 此能促进我们对新课标的认识、理解和 实施。 一、…  相似文献   

4.
“学而不思则罔”,相应的,教而不思也罔。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勤于反思的同时,有没有反思自己的教学呢?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反思,或是教后反思未能做到位。那么,高中生物教学该如何进行反思呢?  相似文献   

5.
教学反思区别于以往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后记或教后评课。教学反思的对象应该涵盖有关教学的整个过程,包括教学计划的反思、教学过程的反思以及教学评价的反思。因此,一个反思型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相似文献   

6.
徐志能 《甘肃教育》2008,(12):15-15
新课改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并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叶澜教授也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众多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教改先行者的成长经历,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教学反思有教前反思、教中反思和教后反思,教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实践,教中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后反思则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以此再指导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叶正茂 《考试周刊》2013,(44):24-24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注重重复经验,缺乏反思精神,对教后反思缺乏理论上的认识和操作上的完善。本文从语文教学过程的角度,以语文课程的特性为基点,对语文教后反思的策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徐陈  高伟 《教育艺术》2010,(3):78-79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一般教案都没有“教后感”(或“教后记”或“教学反思”)部分,这一栏有什么作用.该写些什么,怎样写。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大部分教师在这一栏中都不写。或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只粗略地写上几笔,似乎这部分内容无关紧要。其实不然.“教后感”作为一篇完整教案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对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撰写“教后感”,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9.
教后反思作为完整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源泉和催化剂,是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教后记,亦称“授课心得”“教学反思”“教后感”,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教训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孙娜 《山东教育》2011,(13):9-10
近年来,我们看了不少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文案和上课的录像光盘,也听了不少的观摩课,尤其是有幸直接聆听了支玉恒等名师的研讨课。这一切不仅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无穷魅力,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与名师的差距;更是不止一次地让我思考:与名师相比,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我们怎样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呢?怎样才能缩短与名师之间的差距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对比和反思,我觉得在备课、授课、教后反思等教学的基本环节上,我们与名师的做法还有  相似文献   

12.
王军 《快乐阅读》2013,(19):96-97
选修科目的地位迅速弱化,如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较好推进历史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尝试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教学过程分为"确立标题"、"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六个基本步骤,通过教学的实践,反思出这种教学种模式的缺点、优点和困扰。  相似文献   

13.
教后小结是在教师上完一节课后随时进行教学反思,精心总结的教后感。教师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有利于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使教师教学水平得以不断提高。那么如何写好教后小结呢?  相似文献   

14.
翁丽 《教师》2012,(30):89-89
我国古代就有“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来阐述反思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中,反思已成为人的自觉行为,而教师在教学中更需要不断地反思来提高教学效果。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也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因此不难看出,教后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后反思的内容很多,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教学后记又称“教后记”或“教后感”。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才识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教后记”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案有机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的是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是教学实践的理性升华。认真地写好“教后记”,对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教后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笔者认为,教后反思应做好“六问”。  相似文献   

17.
教后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笔者认为,教后反思应做好“六问”。  相似文献   

18.
张坤 《广东教育》2007,(2):64-64
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前的准备和设计,却忽视课后的反思和总结,也就是忽视写教后感。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学实践,对于为什么要写教后感,怎样写教后感等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波斯纳 (G .J.Posner)在 1989年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 :经验十反思 =成长 ,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这里的“反思”就是指“教后感”。写教后感能帮助教师迅速获取反馈信息 ,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从  相似文献   

20.
“教后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课堂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