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军报开辟的《连队新闻》专栏已有两年的历史。这个每周和读者见面、四篇短消息中间夹一幅照片的固定形式的专栏,已经为全军的基层官兵所熟识、所喜爱,成为他们钟爱的朋友。从1991年4月8日开办以来,《连队新闻》专栏收到了大量军内外读者的表扬信。在军报历次读者调查中,这个专栏都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专栏”之一。迄今为止所刊载的175期连队短新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全方位地展示了现代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2.
解放军报开辟的《连队新闻》专栏已有两年的历史。这个每周和读者见面、四篇短消息中间夹一幅照片的固定形式的专栏,已经为全军的基层官兵所熟识、所喜爱,成为他们钟爱的朋友。从1991年4月8日开办以来,《连队新闻》专栏收到了大量军内外读者的表扬信。在军报历次读者调查中,这个专栏都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专栏”之一。迄今为止所刊载的175期连队短新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全方位  相似文献   

3.
徐生 《军事记者》2011,(3):31-32
今年春节期间,解放军报社派出18名记者奔赴海岛、机场、军港、护航军舰与边远连队采访。他们日夜奋战、顽强拼搏,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官兵故事,为官兵放歌,发回基层官兵为祖国守岁、为人民站岗及反映军营发展成就等现场新闻50多篇(幅)。  相似文献   

4.
时光匆匆,两年的光阴一晃而过,我从一名新闻门外汉变成了一个略懂新闻ABC的师的新闻干事。与此同时,我对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的感情也与日俱增──“老师,我不知不觉爱上了您”1991年下半年,团新闻干事被上级调走,我这个只能为团广播室写几篇广播稿的基层连队的排长被看作“千里马”,走上了团兼职新闻干事的岗位。一副重担突然压在了我的“嫩肩”上,只感到担子好沉好重,几乎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半年,我虽然坚持每天把办公室的10多份报纸通览一遍,白天跑连队,与基层官兵泡在一起,晚上苦思冥想,有时通宵达旦,把素材“熬”成稿…  相似文献   

5.
刚开始给专栏写稿时,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命中率当然很低.1992年底,我们部队有一位志愿兵团专业技术过硬荣立了二等功.我在看《解放军报》时发现里面有个“连队新闻”专栏,这个栏目当中反映的多是基层连队的新鲜事,于是我便瞄准这个栏目的特点,写了篇稿投了出去,没过多久,“连队新闻”栏目便以《陈贵新精通业务荣立二等功》为题登了出来.使我尝到了给专栏写稿的甜兴.之后,我便着力研究我所接触到的各个报纸专栏的内容、特点、写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闻宣传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人民前线报始终把宣传的重点聚焦基层一线,聚焦基层官兵,真心实意为基层官兵服务。在成功推出“记者夜访连队”、“开训进行曲”、“记者走进训练场”等专栏后,近期又推出了“到基层碰新闻”专栏,每篇稿件写法新颖,现场感强,篇幅短小,题材广泛,很快成为报纸宣传的一个亮点,深受广大官兵的喜爱。通读这个专栏的稿件,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精心打造品牌栏目努力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宣传方式,是人民前线报近年来…  相似文献   

7.
基层官兵对军事新闻摄影知多少?带着这个问题,笔走访了5个连队的百余名官兵。座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官兵们对新闻图片这种报道方式特别喜欢。他们认为,新闻照片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用图片报道新闻,可以起到“一图胜千言”、“百闻不如一见”的作用。一幅自然、生动的照片不仅给读一种美的享受,而且使报纸图并茂,使新闻更加真实可信。再,照片不受化程度、语言差别的限制,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新闻形式,在当今社会里越来越受到读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今年初,解放军报记者部、政工部联合开办的《记者与指导员对话》(以下简称“对话”)专栏,与读者见面以来,因文章内容贴近读者、贴近基层、贴近当代军人生活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编辑部收到不少基层连队官兵来信反映,读了“对话”很解渴,很受启发。军报的“通讯员之友”专栏还发了评论性文字。  “对话”专栏是军报过去《记者蹲连》、《记者当兵》、《记者代职札记》等传统栏目的延续和发展,所不同的是,今年的这个专栏更着眼于基层连队的思想政治建设,主题来源于基层官兵的日常生活,语言非常朴实,文风非常亲切。应该说,这个栏…  相似文献   

9.
“支队新闻干事每年下基层采访时间不得少于4个月”,这是江西总队为22名支队新闻干事和总队新闻工作站记者所制定的措施。针对部队新闻干事缺乏到一线抓“活鱼”的基本素质和个别报道人员下不去、蹲不住、掌握一手材料少的实际,组织大家开展了“新闻干事要善当官兵知心朋反”等讨论,使大家摒弃了过去靠电话采访、看材料写稿和坐在机关想点子、拿起吃话找例子的做法,理清了写好连队新闻的工作思路,分别制定了单位和个人年度定搞计划。目前,这个总队的记者、新闻干事和报道员都纷纷深入到基层进行实地采访。提高新闻干事写好连队新闻的…  相似文献   

10.
李习文 《军事记者》2007,(11):31-32
部队基层是新闻的富矿。有经验的记者或新闻干事一到基层,在连队走走,跟官兵聊聊,就能抓出一篇好新闻来。可是,有的记者或新闻干事在基层采访的时间不少,座谈会开得  相似文献   

11.
《优秀士兵剪影》专栏,是本报继《连队新闻》、《基层人物风采》之后,新开辟的又一个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战士的专栏。尽管这个专栏在版面上不很显眼,在读者中却引起很大反响。许多读者来信赞扬她是“了解连队战士火热生活的一个窗口”,“是最受基层官兵欢迎的栏目之一”。回顾开办这一专栏的前前后后,我们的体会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满腔热情地为“小人物”立传。贴近性——让“小人物”登上“大雅之堂”军报的三版是“政治·基层·社会”版,信息量大,指导性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过去,尽管编辑部十分注意让三版贴近基层…  相似文献   

12.
新闻窗     
某部开展’99基层之光新闻写实活动日见成效本刊讯 韦汉付、覃厚锋报道:驻桂某部政治处在开展的’99基层之光新闻写实活动日中,由新闻干事组织30名报道骨干深入到基层一连队及高山阵地和哨所,同边防部队官兵生活奋斗在一起,挖掘报道题材。在近四个月的新闻采写活动中,共采写新闻稿件1230多篇(首、幅,包括诗歌、图片),其中在《解放军报》、《战士报》、《人民日报》等军内外报刊电台发表235篇(首、幅),有关的边防部队第二次边境大排雷和部队反走私情况等13条新闻发表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注重发挥老新闻骨干的传…  相似文献   

13.
连队新闻士兵写,身边新事报上见。面向基层的专栏《士兵播报——我们连队的新闻》,于2004年9月17日在《前卫报》一版与读者见面,到2006年11月12日,共刊出115期、发稿230篇,302名士兵作者播报了自己连队的新闻。此专栏获得2004年度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二等奖,并被评为第五届(20  相似文献   

14.
《集思广益》专栏,是固定在解放军报第一版上的一个小言论专栏,是由军报评论部主办的。它正式诞生于1986年4月26日(它的前身是(思考笔谈)(供您思考》)到1996年4月26日,已满10周岁了。10年来,这个专栏已发表小言论1120多篇。一般每周发表2-3篇,最多时一天发表3篇。《集思广益)是我军基层官兵的一个群言堂。它主要采用部队基层官兵的来稿,直接面对基层官兵发言。10年来,它始终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力求反映时代脉搏,交流官兵心声。所发稿件大多只有三四百字,多能虚实结合,就事论理,较好地体现了“开门见山…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4日起,我们在北京晚报的第2版社会新闻版上,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新闻专栏——体验新闻,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个专栏共发出新闻稿件10篇,虽然数量不多,却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晚报人、特别是晚报社会新闻中心的记者编辑们,在新闻理念上进行的探索性思考和在新闻实践上进行的尝试性改革。创办这个专栏之初,我们对这个专栏的稿件,作出了下列3点基本定位:1、体验新闻的写作,首先应当体现出作者的受众意识;2、体验新闻追求一种全新的、经典式的新闻写作样式;3、体验新闻重在体验和对体验的展现,它强调作者与采访对象和受众的多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空军报》“基层在线”专版中的《热线点击》栏目颇受基层官兵欢迎。2005年,该栏目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暨全国副刊年赛栏目一等奖,该专版也获得版面二等奖。“聚焦连队话传统”系列微型调查中的《我帮厨,我快乐》一稿,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这篇稿件的编辑过程说明:只有深入部队基层生活,才能提取出深受基层官兵欢迎的新闻主题。  相似文献   

17.
基层报道员在一起,常诉苦衷:生活在基层,事情平平淡淡,没啥新闻可写……。其实,新闻来源于生活。4年来,我利用空余时间采写了200多篇新闻稿件,大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一次,我和连队几位战友聊天,大家反映星期天难休息。我联想到在其他连队采访,也有类似情况,感到应该反映一下。于是写了一篇《请还给战士的星期天》的稿子。发稿那天上午,团机关一位干部来我连检查工作。我把稿子拿给他看,他告  相似文献   

18.
在济南军区新闻界,只要提起你——某部新闻干事张冬烨,官兵们几乎都知道你、熟悉你。你从基层连队到大机关,从话务分队长到新闻干事,满打满算也只有3年,可你的足迹几乎遍及鲁豫大地的山山水水。你怀着对基层官兵的崇敬之情,不停地奔跑在各基层部队,用你那饱醮激情的笔,讴歌他们,颂扬他们。你刚到机关时,很多官兵对你心存疑虑:在连队搞业余报道可以,到机关搞专业报道能行吗?一个女孩子,部队这么分散,她能不怕吃  相似文献   

19.
林强 《军事记者》2009,(7):47-48
自去年8月初,《人民前线》报借奥运圣火在全国传递的契机,隆重推出《传递科学发展的圣火·连队新闻火炬接力》专栏,历时9个月,行程近2万公里,9名记者轮番接力,上高山,下海岛,踏遍军区所有旅团,采写了来自基层连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新闻稿件130多篇,  相似文献   

20.
从1988年2月起,《河北日报》要闻版开设了一个署名“杨柳青”的言论专栏,编辑部领导决定由我担任主笔。从那时以来,已经16年了,发出文稿近700篇。1998年2月,作为这个专栏10年汇集的《“杨柳青”》一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徐光春同志在“序言”中说:“一张报纸的头版,特别是一张省委机关报的头版,办一个言论专栏,由一个人主笔,坚持了10年(他们有决心继续坚持下去),这在我国报纸史上,似还没有先例。”1998年3月,中国记协以“杨柳青”为研究对象举行了全国性的“新闻言论改革研讨会”,中国记协负责同志,兄弟省、市、区党报负责人,大专院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