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买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战略决策。马克思曾经说过:“没有美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小学语文美育就是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语文教学担当着以美辅德,以美促智,以美塑人的重要任务。下面以我执教九义小语教材第五册第十三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几点感受。l在创设“情景”中渗透美育《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主要讲述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课文写景抒情,语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J、兴安岭的赞美之情。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我抓住课文图文…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我们的语文课堂应以“读”贯穿始终,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读中放飞学生的激情,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一、读中感受美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融入真情。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激发起他们对小兴安岭的向往。比如可先安排学生初读,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春天的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喜欢可爱的小鹿,喜欢流水的声音,喜欢万物萌发、鲜花盛开。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受美。请学生用手里的画笔把心目中小兴安岭的春天画下来,再结合着画…  相似文献   

3.
《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近日,观看了名师本课的教学,执教者扣住文章描写的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美的回味:景色之美、语言之美……【片段一】赏词品味美师:课文中说: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艺术的美、思想的美、形象的美、自然的美、语言的美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能够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一篇篇优美的课文,通过一个个美好的形象,通过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通过一句句深含哲理的语言,置学生于美的情境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美的情操,塑造他们美的心灵,这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小兴安岭》介绍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教学这篇课文,难点有二:一是学习读懂自然段的读书方法,二是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小兴安岭景色之美,激发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1.在读中展开想象、还原画面,体会“抽出”“浸”等词语用词准确生动、富有美感,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不同的美,读出喜爱之情。2.通过当“小导游”向游客推荐小兴安岭最美的季节,以及制作“导游旗标语”等活动,深入理解一段话是围绕一个意思写的,同时发展语言运用能力。3.在朗读品味及情境推荐中,深入感受“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相似文献   

7.
利用教材插图美对学生的吸引,使学生学习知识的认识事物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美的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美的插图产生美的记忆;利用词句美对学生的感染,增强学生思维想象力,加强对词句的理解;利用课文内容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品味;利用文章美的意境,辅以音乐和学生表演来创设艺术情境,深入体会文章内涵。  相似文献   

8.
陈承 《文教资料》2006,(17):123-124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到了现代,书声琅琅依然被教育名家列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要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明确地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什么朗读如此的重要呢?第一,汉字本身即具有音韵美、形体美、意境美的特点,读来琅琅上口,即是一种美的享受。第二,一篇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广泛取材,严密思考,用心组织而成,其中浓缩着作者浓重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反复的诵读,可以把我们带到文章的灵魂中去,使我们品尝到“文…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一套语文教材,几乎包含了美的各个领域,表现了美的各种形态,那一篇篇范文堪称经典美文.课堂上,我喜欢引领孩子们走进语文那美的殿堂,徜徉那美的殿堂,去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继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简析。《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散文,文章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各具特色的景物描写,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个“美”字贯穿全文。  相似文献   

11.
拿到《苏州园林》这一赛课篇目的时候,我首先对课文进行了定位.我认为,如果单纯地把这篇文章作为一篇说明文来教学,一是老生常谈,缺乏新意,根本体现不出一个“异”字;二是这篇文章是叶老为摄影集写的序,文质兼美,在教学时应该体现出这一点;三是这是一篇经典的说明文,总分式结构层次清楚,是学生阅读、写作说明文的典型范例——这也应该是所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的一点.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以“美”为主题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将美进行到底”,让学生在读品赏析中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这样就既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苏州园林总的特点,又得到了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2.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融自然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写景文章,作者笔下的小兴安岭四季之美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是美读品悟,激情体验的极好素材。在教学之前,我对文本进行了挖掘与筛选,确定了文章的目标以及重难点,大胆取舍,分清详略。利用文中的一只小鹿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借助本校的特色vclass教学手段,在课堂中体现双主模式教学。  相似文献   

13.
《白鹭》是著名作家和诗人郭沫若的一篇散文,文章介绍了白鹭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说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文章短小精练,语言优美、生动,是一篇适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文质兼美的散文。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课堂成为学生与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情境亲密接触的阵地,让学生成为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14.
陈加理 《学苑教育》2012,(20):34-3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成为知美、爱美、创美的一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中学语文教学教师要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引生入境,在读中感知美、享受美,怡情怡性:披文以入情,设疑启迪;立足教材,抓住美育因素:借助多媒体,营造良好的审美环境;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融自然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写景文章,作者笔下的小兴安岭四季之美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是美读品悟,激情体验的极好素材。在教学之前,我对文本进行了挖掘与筛选,确定了文章的目标以及重难点,大胆取舍,分清详略。利用文中的一只小鹿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借助本校的特色vclass教学手段,在课堂中体现双主模式教学。  相似文献   

16.
《大希庇阿斯篇》出自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是一篇专门讨论"美"的对话录。在本篇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提出了"美是什么"的问题,并区分了"美本身"与"美的事物"。自柏拉图开始,美的序幕正式被拉开,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延续着对"美"的探讨与争论。  相似文献   

17.
徐梅娟 《林区教学》2008,(12):92-93
分析了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2002级1班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情趣调查结果。总结了在读数学书、听数学课、解数学题中挖掘数学美的特征,在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理解数学美、发现数学美的本领。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让学生发现美,发现历史文明的沉淀之美,发现现实生活的真诚之美,发现未来世界的探索之美。教育就是引领学生步入美的殿堂,追求真善美的境界。语文是美的,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既能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又能让学生得到心灵的顿悟和生活的启迪。数学是美的,数学就在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生活中的数学充满无穷的奥妙和乐趣。英语是美的,学好ABC,能让学生进一步地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科学的研究是美的,艺术的求索也是美的……所有的学科,无不焕发出各自不同的美的魅力。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学科的…  相似文献   

19.
孙萍 《林区教学》2014,(5):23-24
初中语文课本,每一篇都有精彩之处,亦有其独特之美。要想使学生从一篇篇课文优美独特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真切地感受美,获得思想启迪,从而创造美,挖掘教材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简析。《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散文,文章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各具特色的景物描写,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个美字贯穿全文。(一)结构美。纵观全文,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