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读词四记     
我国是茶的祖国,茶的故乡.距今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所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我国历代大都专门设置了管理茶事的专门机构.一些朝代还有茶法、茶税.至於有关茶的著作,从唐代陆羽的《茶经》算起,丁谓的《茶图》、蔡襄的《茶录》,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赵汝砺的《北苑别录》、许次经的《茶疏》等不下一百余种.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吟茶的诗与词.在宋代,李之仪、舒  相似文献   

2.
品茶     
"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这时叶芽伸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嫩绿透亮,姿态极其动人."这是课文《碧螺春》中的语句,如此诱人的茶道让我也情不自禁地想亲自体验一番. 从网上搜索了一下,我知道了茶共分七大类:第一类是绿茶,代表茶种有龙井、碧螺春等;第二类是红茶,代表茶种有滇红、荔枝红等;第三类是白茶,代表茶种有白牡丹、安吉白茶等;第四类是黄茶,代表茶种有黄山毛尖等;第五类是青茶,代表茶种有铁观音、大红袍等;第六类是黑茶,代表茶种有普洱、六宝茶等;第七类是独特的花草茶,代表茶种有茉莉花、菊花等.  相似文献   

3.
与茶交往     
与茶交流人生,是紫砂壶内的思考; 与茶凝望生命,是白瓷杯中的感悟; 与茶共品生活,是碧波潭里的享受; 与茶畅谈成败,是缕缕茶雾的释然. 撮香叶,一泓开水,袅袅婷婷的烟雾伴着茶香,从杯中溢出,又漫开来.就这样,我爱上了这充满灵气的尤物,与它携手,与它交往,与它一起诠释世间哲理.  相似文献   

4.
茶的禅意     
六七年前,我很迷茶、迷沉香.那个时候,先是狠狠地学茶知识,什么绿茶、红茶、黑茶、黄茶……然后又把各种茶分成上中下的等次.内心的喜乐,是追逐好茶的结果——遇上了好茶,就喜,遇不上好茶,就不喜!分别心很大.后来,慢慢地明白,茶其实本无好坏,有些茶在农家的田头,用大茶壶烧煮,用大碗盛了;有些茶在知识分子的案头,用小炉炭烧,用一口杯端着;有些茶在达官贵人家的客厅,由服务人员端着……茶,真的有高低贵贱之分吗?那些年,我到处追逐好茶,然后把好茶藏在家里.  相似文献   

5.
佚名 《科技文萃》2005,(10):95-97
普洱茶有一个与任何茶叶不同的地方,就是别的茶叶一般是越新越好,而普洱茶却正好相反,"愈陈愈香".这份"陈韵"也是普洱茶爱好者最为推崇的一点.可以认为,古代茶叶制作和贸易手段限制,造就了普洱茶的这份特别.而这又让人们在饮普洱茶时,真的有一种品味历史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基于休闲美学视域观照茶文化,茶叶体现了审美主体的休闲心境,茶肆是休闲审美空间,茶则因为自身被赋予茶道精神而具有"闲"的品格.梅尧臣通过以茶计时、以茶悟道、以茶会友的茶诗创作,体现出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休闲审美意蕴.梅尧臣的茶诗是宋代市民阶层崛起和士人思想觉醒落实于文学创作的表现,而茶在休闲文化中被赋予的品格成为国民休闲文化...  相似文献   

7.
彝族俐侎人很早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俐侎人有着古老而悠久的种茶和制茶史,茶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俐侎人信仰万物有灵.在他们的观念里,茶是有灵魂的,因此要对"茶祖"进行祭拜,希翼得到"茶祖"的庇佑.而祭"茶祖"仪式又承载着许多浓厚的社会文化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彝族俐侎人独特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品茶     
对我来说,茶,很美.但那种美却与天边彩虹的美、绽放花朵的美有所不同.   茶是黑、绿、灰、褐的聚合,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人,脸上显出道道皱纹.这就是美,一种辛酸的美.此时的茶脆弱极了,稍稍一折它就断了、碎了.我用手轻轻地捏起一撮茶,生怕有什么闪失,怕听见茶叶碎裂的声音.此时的茶仍然香,没有水的配合它仍然香,是苦带来的香,是苦中的香…………  相似文献   

9.
重庆永川市茶竹文化具有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优美等特色.茶山竹海旅游区是其代表.开发茶竹生态旅游有利于永川市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文章分析了茶山竹海茶竹生态旅游的开发基础、内涵,并提出了开发的原则、思路等,对茶竹生态旅游的开发作了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混合茶谜题     
《初中生》2016,(22)
中国人酷爱数学,基本上每个人都在商品的重量、长度、体积等方面是数字专家.这种把东西混合到一起的做法也是中国人最擅长的. 一个香港茶店小老板出售一种相当畅销的混合茶,这种茶由两种茶叶混合而成,其中一种茶的成本为每磅5元,另外一种茶为每磅3元.他研制了40磅混合茶,以每磅6元的价格出售,结果获得了约33.1%的利润.  相似文献   

11.
孩子问:木字带不带钩?我说:不带!孩子从字典里翻出“茶”字让我看,果然,“茶” 的下方是个带钩的“木”.孩子又问:“为什么本字有的带钩有的不带钩?”我愕然!于是,搬来工具书找“茶”.《说文》未收,可见它是汉代以后的字.《集韵·麻韵》:“荼、(木荼)、茶,茗也.”原来,“茶”的本字是“荼”.“荼”字下方虽非“木”,但却带钩,“茶”既由“荼”而来,带钩也是“有所依据” 的了.  相似文献   

12.
茶诗是文人精神面貌的写照,从茶诗中可以窥见作者的精神品格.在其茶诗名作《汲江煎茶》中,苏轼着力营造煎茶与饮茶氛围,借茶喻志,托月抒情,表露出在磨难面前旷达超然、清高刚正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3.
红袖添香     
突然对故乡的茶产生兴趣,缘于初三那年,我的语文老师偶然讲到的唐代诗人元稹的宝塔诗--(<茶>.据语文老师解析:诗的开头用香叶、嫩芽来对茶进行形象描绘,接下来说的是茶与诗人及僧人的缘分.  相似文献   

14.
爷爷泡的茶     
[陆羽和茶经] 谈到茶,中国人绝对是第一把交椅.唐朝人陆羽是世上第一位将茶叶知识著作成书的人,他踏访各处,进行实地考察,除了与茶相关之事外,甚至连水质也经过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重要特产——茶的销售,是中国商业贸易史中的重要问题.中国古代作为商品的茶,与盐一样由国家掌控销售,曾以“引”制管理.茶的商品交流还曾实行过茶马贸易.明清易代,疆域、民族关系、对外贸易等情况都随之发生变化,茶马贸易已逐渐失去其独特作用.至清代雍正末年不再实行官方管控的茶马贸易,茶的边区销售对私人茶商放开,此后茶的对...  相似文献   

16.
下班后难得没应酬,回家享受自己独处的宁静时光。这时候,一个人静静地喝杯茶最适合不过了。下列四种茶你会选择哪一种? A.山楂茶B.薄荷绿茶C.水果茶D.薰衣草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咖啡对法国人的重要性也正如茶对于中国人一样,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它们有很多相似性,但也有不同点,本文就从不同的方面对茶和咖啡做了详尽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大理茶有三个特点:苦涩、香甜、辛辣.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犹如大理茶. 苦涩 "苦"是茶的天然味道之一.其实,人生旅途又何尝不是苦味相伴.例如,学习就要吃苦.做一道题,冥思苦想;锻炼身体,挥汗如雨;卫生扫除,灰头土脸.学生都觉得苦.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和茶文化.云南的西南部是茶起源之地和主要盛产荼的区域.通过利用考古学、植物学、生态遗传学的观点以及从历史学、民族学、语言学学科的角度分析探讨,认为现今中国盂高棉诸民族是云南西南部最早驯化、栽培、利用茶的古老茶农.  相似文献   

20.
唐代茶叶经济的发展,促使茶文化的繁荣,尤其是产生了大量的茶诗.本文以白居易及其茶诗为研究对象,通过赏析其极具代表性的茶诗,谈谈荼文化对白居易生活、交友、性情等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