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锟 《文教资料》2011,(2):197-199
外在特征、内在属性及培养目标等诸多因素决定了在国防生培养过程中,必须将战斗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动力嵌入到国防生的知识结构中。本文通过对战斗精神和知识结构概念的解析,分析二者的关系,并对"用战斗精神武装国防生的知识结构"的原因、目的和方法进行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魏晋玄言诗和山水诗之关系并不像传统所谓的"山水诗是从玄言诗蜕变而来。"如此看法是因片面理解"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的具体含义之结果。若以魏晋清谈为考察场域,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皆是玄学清谈内容的书面体现,即刘勰所谓"因谈余气,流成文体"。二者是同时存在的,具有同质异构性。同质性即二者皆为"谈玄悟道"之结晶,无论是创作主体、创作目的、还是创作环境,都具有同一性。其异构性主要表现在:1.山水诗以具体形象"山水媚道",玄言诗以抽象概念"以理证道";2.山水诗情、景、理三合一,玄言诗纯理性客观说理;3.二者叙事、写景、说理在诗中比例有别。由于山水诗的文学功能符合了中国人重感性、重主观、重传统的民族心理特点,其最后完全挤走曾经共存过的玄言诗也是必然的了。  相似文献   

3.
周琦 《继续教育研究》2011,(10):148-150
志愿精神是为了公益的或利他的目的而自愿且不为报酬的一种态度或观念,它和墨子的"兼爱"思想有相同之处。墨子的"兼爱"是指利他、互爱互利的一种思想。二者的相同之处是平等互爱、无私利他、不求回报;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义利观、实践与本质上。志愿精神和墨子"兼爱"思想的对比研究对于我们深化志愿精神的认识,挖掘志愿精神的传统文化资源,对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渔小说的尚奇观理论在内涵上包含着三方面的内容:"非奇不传"、"常中求奇"和"新奇同质"。纵观李渔的白话小说集《连城璧》与《十二楼》,可以看出许多作品都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喜剧效果,而这种喜剧效果的形成与李渔小说"新奇同质"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本文试从李渔小说所选取的题材、所塑造的人物、设置的情节以及大团圆的结局等方面阐述李渔小说"新奇同质"的思想在喜剧风格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比较法总论》是比较法学的经典著作,然经典并不代表真理,依笔者所见,该书至少存在三方面的缺陷:一是该书贯穿着实现"统一世界法"的思想,却对由此可能产生的风险只字不提;二是该书对于比较法的性质,即"学科"与"方法"之争这一关键问题避而不谈;三是该书对于世界各大法系之描述可谓详尽,实则却隐含了同质大于差异的圈套。我国比较法学的发展需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复兴以及批判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周围存在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非实物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它是高校里客观存在的精神现象的特殊形态,会对大学生产生难以抗拒、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是一个复合的系统,主要由"心理——情感场"、"文化——信息场"、"环境——制度场"等子场组成。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场"内各类吸引因子或活性因素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一种吸引力,其作用方式主要表现为全方位和隐蔽渗透,其功能主要包括凝聚作用和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7.
孔子和庄子都是在阐述哲学观点中指向艺术的,孔子认为艺术只可取"游"的态度,强调"礼而艺""艺而游";庄子直接对"游"发问,主张艺术家要绝对自由、不受拘束,追求通过"心斋"、"坐忘"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又是呈现于艺术精神之上的。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二者的艺术观加以比较,以期同中寻异、异中寻同,从而更好的把握中国艺术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毛明香 《现代教育》2014,(11):118-118
所谓"人文素养",从其字面上可以拆解为"人文"与"素养"两个词语,其中的"人文",可以理解为"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等;而"素养",则可以理解为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亦是一种为人处世的价值观、人生哲学等。科学精神、艺术精神、道德精神均包含在其中。人文素养,更注重人的感性因素与情感因素,着重于人的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从而体现出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即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逐X"类词与"渐X"类词是现代汉语副词的两大基本类,二者在基本意义和表量差别、构词差异与复合变量、形式变换及功能涵盖、词义核心及侧面凸显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从而呈现了渐变副词的内部属性和外部功能。  相似文献   

10.
张翌 《教师》2012,(24):40-40
本文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普遍采用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方式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说明在班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需要实行差别较大的分层任务时"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分组方式更有助于组织各种组内合作,组间互助活动,在提高各层次学生的成绩、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可以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11.
"同质异构"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同"和"异"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研究这一现象,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现实和思维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语言使用者更好地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2.
幼儿不断发展的认知能力和不断喷涌的想象力是能量无限的游戏"永动机",是趣味和快乐得以产生的心理源泉。具体到儿童文学阅读接受,幼儿文学可谓幼儿的一种想象游戏。其内在精神旨趣和价值趋向,就是建立在表层"快乐体验"基础上的游戏精神。在幼儿文学中,游戏精神往往具有两种形态:"无意思之意思"和"有意思之意思"。游戏精神在幼儿文学审美范畴里的表达,核心是文学性和教育性的多元融合,其游戏意味是复合、多元的。  相似文献   

13.
1.小组建设科学合理
  1.1科学合理的分组。为了评价的公平性,我们通常是由班主任对全班同学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但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我校生源不好,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行为习惯不好,每个班级里只有极少数综合能力较好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各学科发展不均衡,学困生占了50%以上的比例,没办法让各个组真正达到"组间同质"。为了达到相对的"组间同质",有时面临一组的同学除了一个基础好点的以外,其余都很差,小组合作时就会出现讲了也听不懂的现象,讲的同学也就失去了信心与激情不愿再讲,听的同学因听不懂也失去了兴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无效讨论,组内的同学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小组的学习与纪律都逐渐下滑。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复合动词"~出す"的语义。对于复合动词"~出す"的语义,一般可以从词汇和语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动词"出す"有7种基本用法,复合动词"~出す"的基本用法可以分为3类。文章将首先介绍动词"出す"和复合动词"~出す"的基本用法,通过语料库的检索对作为动词"出す"宾语的高频词进行分析,并且从复合动词"~出す"前项动词的属性对其语义影响的角度出发,对复合动词"~出す"的3分类法提出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老子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多数学者认为这是老子针对孔子的"克己复礼"的主张而提出的反对意见。随着对老子研究的深入以及地下出土文献的开掘,传世文献中的一些记载也有可供商榷之处。合理地界定老子之"礼"、周公之"礼"和孔子之"礼"三者各自的所指范畴,不难得出结论:老子的思想是针对周公之"礼"提出的。老子和孔子对"礼"范畴的界定并非指向同一层面,但内在的精神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改造。  相似文献   

16.
非经济因素能够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伦理文化为核心的价值导向是一种非经济因素的经济动力。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表明,合理的伦理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动力对市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神动力既同经济利益相联系,又超越经济利益,是一种与民族发展事业同源同质的以利益创造为目的的个体事业追求。  相似文献   

17.
"仰俯"话语结构承载着的宇宙自然观的文化蕴涵及其对魏晋士人审美精神的影响。"仰俯"的审美视角是经学衰落、意识形态、士人思想观念、文学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彰显了魏晋士人对宇宙自然和现实的体味与感悟,体现了魏晋士人的审美精神和宇宙空间感。  相似文献   

18.
方秋霞 《考试周刊》2011,(51):14-15
"赵氏孤儿热"已经不是一时的事了,而在"赵氏孤儿"的众多改编作品中,以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法国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影响最大。《中》剧是在《赵》剧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它无论是在剧情设计、人物安排还是背景选择上都与后者有所不同。但是二者都以"救孤"为核心,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并宣扬了儒家思想的"仁义"精神,尽管伏尔泰对儒家思想存在误读。  相似文献   

19.
后新时期小说呈现出"个人化"与"伪个人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品质:个人化品质是指通过个人化生命经验的书写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境遇,并融入"个人化"的视角和"个人化"的思考;伪个人化品质则是指以个人化的名义关注和书写现实自我,漠视作为整体的人类和世界,漠视历史和人性。二者的根本区别体现于书写个人经验、私人空间的最终目标是否以之为手段通往对整个世界、人类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20.
老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家,其哲学思想深刻而丰富,被视为道家经典的旷世巨作《道德经》,充分彰显了"道"的多元内涵;文中涉及到老子对德善思想、生态智慧、崇尚女性、人文理想等方面的思考,可谓与后现代主义思想殊途同归,二者共同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