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师生的问题行为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影响学习、品德和性格健康发展的不正常行为。本文分析了中师生问题行为的表现 ,即攻击性、品德不良、压抑性、过失性等 ,并提出了矫正中师生问题行为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问题行为?教育心理学作了这样的阐述:“问题行为一般被认为是给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是不良品德形成萌芽和量的积累的前奏。”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心理性的问题行为,另一类是品德性的问题行为。这里想谈的是差生的心理性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小学生的逆反行为及其危害,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那么,我们怎样看待学生的逆反行为,学生逆反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又是什么呢?逆反现象的产生,不仅是一个行为问题,还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问题,它的客观性远远大于其主观性。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学生的品德问题或思想意识问题,而应该从更多的方面看待它。其一,从家庭环境看,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无形中家长对子女过度宠爱,使学生某种程度上具有既以自我为中心,又内心孤独的不良特性,导致一些心理问题。诸如适应不良症、嫉…  相似文献   

4.
优良品德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德才兼备"是我们评价人才的根本标准,说明品德和才智同样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业失败、有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所谓"问题学生"是教育中小学教育的难题。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问题学生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特征、形成原因及矫正措施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不良品德行为的问题。这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研究青少年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成因及应对措施,以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研究表明13-15岁是初犯品行不良行为或劣迹行为的高发期,15-18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这说明中学生中不良品德行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新形势下犯罪“低龄化”的趋势,给中学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重视不良品德行为学生的矫正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存在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隐患,学校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其后果不言而喻。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初中生品德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和造成初中生品德不良行为的心理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又从激发学生改变不良品德行为的强烈心理动机和抓住有利时机促进不良品德行为的转化两个角度提出矫正策略.希望能给广大教师一点...  相似文献   

8.
所谓过错行为是指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道德要求和学校规定的某些行为举动.这些行为从客观上讲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对学生本人来说则是妨碍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隐患.过错行为就其严重性而言,尽管尚未达到品德败坏的程度,但它可以是品德不良的前奏.如果不及时予以矫正,任其发展,则容易导致品德不良,甚至会让一些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还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失也。”(古籍《学记》这话至今仍对我们有所启发。它告诉我们,作为教师,既要重视“长”学生之“善”,也应重视研究有“问题行为”的学生之“失”的规律,使其之“失”向“善”转化。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多方面。其产生、发展和矫正有其固有的特点和复杂性。在中学一定条件下可以导致品德问题。而品德性问题行为中也常含有情绪、性格异常等心理因素。两者互相交错、渗透,有时难以区分。品德性问题行为往往直接影响、威胁到教学秩序与社会安定,应当…  相似文献   

11.
张珊明 《文教资料》2010,(25):153-155
问题行为和品德不良是一对密切相关的概念,一些问题行为也是品德不良行为,一些品德不良行为也是问题行为。但二者有着不同的行为成因、行为表现、行为目的、诊断鉴别标准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良品德行为的问题:有的学生盗窃、抢劫、或是敲诈勒索,所得钱物挥霍一空,用于出入游戏机室、歌舞厅;有的学生坑蒙拐骗,打架斗殴……凡此种种事实,触目惊心,确实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觉醒及深刻反思。必须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品行上或心理上有缺点的不良行为。它普遍存在于中小学学生当中,不利于自己和他人身心的全面发展。通过探讨问题行为的四种类型: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压抑型,并可根据各种类型的特点,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刘芹华 《考试周刊》2013,(75):170-170
<正>所谓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它属于道德范畴内的某种过错或过失行为。青少年处于特殊年龄阶段,缺乏辨别是非、美丑、真假的能力,且缺乏自制能力,可他们极自然地依照自己所认准的道德标准行事,这是何等危险的举动。正确分析学生品德不良的产生原因,对其引导,帮其矫正的工作就不可回避,本文从这两方面切入,旨在帮助此类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与同仁商榷。一、学生品德不良的产生原因学生不良品德往往是外在环境的不良因素与内在心理因素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的产物。外在环境包括家庭环境与社会  相似文献   

15.
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品行上或心理上有缺点的不良行为.它普遍存在于中小学学生当中,不利于自己和他人身心的全面发展.通过探讨问题行为的四种类型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压抑型,并可根据各种类型的特点,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不良学生心理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有不良品德倾向的学生,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看到青少年学生思想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大,在有利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变的。就学生不良品德的教育问题,分析了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原因并提供了矫正不良品德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生攻击型问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攻击型问题行为的性质我们将问题行为区分为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压抑型等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又可概括为品德性和情绪性两大类。攻击型和压抑型,都是属于情绪性问题行为。品德不良型是由不正当的需要(可以从道德评价的角度加以分析)所引起。为了满足某种不正当的需要,品德不良行为者可能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一种是隐蔽的方式(如行骗、偷窃),一种是公开的方式(如打人、骂人、殴斗、强抢),但实质是相同的:侵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的过错行为既给家庭、学校带来麻烦,也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品德不良。但其严重性与稳定性尚未发展到品德不良的程度。作为班级管理者必须正确认识学生的过错行为,积极探索与研究过错行为的形成原因,面对现实,分析现状,努力寻求解决过错行为的有效途径,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不良的青少年是指那些经常违反社会的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 ,甚至危害社会治安的的青少年。尽管品德不良和违法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两者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 ,前者是后者的“前奏”和“信号”。目前 ,青少年品德不良和违法犯罪已成为国际性问题 ,不仅人数多而且涉及面广 ,从年龄特点上看 ,青少年品德不良有一个发展趋势 ,国内外一些统计数据表明 ,13~15岁是初犯品德不良或初犯劣迹行为的高峰年龄 ,这个年龄阶段主要处于中学阶段。及早发现品行不良的学生 ,重视对青少年不良品德的矫正工作 ,不仅关系到这些孩子…  相似文献   

20.
攻击型问题行为与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产生的内部动因主要是需要遭受挫折而引起的不良情绪偏势。因而攻击型的问题行为,往往首先意味着教育者的“失误”,是一种警报性的信号,有必要进行反思。只有抱宽容和大度的态度,尊重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建立起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防止“以势压人”,防止“偏见”,才能引起学生的反思,从而引导他们分析、调节自己的情绪,使情绪控制在有益无害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