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2005,(3):30-33
湿地被环保学者称作“都市之肾”。北京市的湿地却大多已经变干或正在变干。人们贪图眼前之利的结果,可能最终令大地干涸,断了我们生存的永久根基  相似文献   

2.
美国学者康马杰在评价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的美国新闻业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世纪之交这15年里,人们普遍采用了我们认为同现代新闻事业有关的几乎每一种编辑手法或方针”。  相似文献   

3.
著名学者穆青逝世前透露:“曾经 感动和激励过几亿人的焦裕禄事迹,差 一点不能发表,是彭真同志蒙难前夕巨 手拍板,才使人们读到《县委书记的榜 样——焦裕禄》这篇通讯。但是,彭真生 前不让我们说这事。”  相似文献   

4.
人们往往将“商业美学”的研究等同于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有学者在辨析传媒“商业美学”概念时便指出:传媒是一种媒介,同时也是一种商业的艺术。从学理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审视,我们可以从理论基础和理论张力两部分,来探讨大众传媒的“商业美学”概念的合法性所在。  相似文献   

5.
著名学者穆青逝世前透露:“曾经感动和激励过几亿人的焦裕禄事迹,差一点不能发表,是彭真蚓志蒙难前夕臣手拍板,才使人们读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通讯。但是,彭真生前不让我们说这事。”  相似文献   

6.
“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s)也称“信息茧室”。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提出的。他认为网络化虽能带来更多的资讯选择,整个社会看似更加民主自由,但在“个人本位”理念的影响下,势必蕴藏着对民主的潜在破坏。“信息茧房”是以“我的日报”的形式呈现的: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信息的剧增,人们可随意选择关注的话题,依据自己的喜好量身打造一份“我的日报”。①简言之“,信息茧房”就是“我们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的通讯领域”。  相似文献   

7.
“镜像”一词现在被广泛使用,如“中国镜像”、“传媒镜像”、“全球镜像”等等。“镜像”由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提出,他认为周遭的人和事物(他者)成为人们认知自我的“镜子”,人们在“镜像”中发现自我,形成主体意识。传播技术的发达,使大众传媒在现代成为最大的“镜子”。人们在大众传媒提供的“镜像世界”里关照自身、认知世界。“媒介镜像”不等于现实,它是对现实的映照,但它真实地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情感、态度,左右着舆论的走向。而我军新闻学者朱金平就在其《舆论战》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镜像世界…  相似文献   

8.
1940年,美国档案学者布鲁克斯在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的一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我们应该保存什么文件》的报告,在报告中首次提到了“文件生命周期”这个概念。1941年,世界上第一个文件中心在美国出现了,文件中心有效地解决了那些已不经常使用却又必须保存一段时间的文件,它的成功经验渐渐得到肯定。人们开始对文件中心进行深入的思考,1950年,英国学者艾利斯提出了文件的“三阶段”论。后来,美国档案学者谢伦伯格在此基础上把它丰富和完善,提出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此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各国得到了发展,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一位在出版界长期从事统计工作的学者,当谈及少儿图书的出版现状时,感慨颇深地说:“在全国500多家出版社中,想知道有多少家出版少儿图书并非易事,但要了解有多少家没出少儿图书却比较简单。”这位学者虽然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确切的数字,但却为目前的少儿图书出版状况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由于少儿图书有着广阔的读者市场,特别是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对子女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科技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呈多方位和多渠道趋势。然而,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依然在传播信息过程中起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报纸传播信息的过程具体到报纸日常工作中来就是我们的报纸发行工作。那么,报纸传播着怎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与我们的发行工作有什么关系呢?笔者试着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浅析之。 “信息:音信;消息。信息论中指用符号传送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接收符号者预先不知道的。”《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信息的定义的。我国学者认…  相似文献   

11.
读了张鸽盛先生《美国学者沃尔夫的“两个效益”观解读》(以下简称“解读”)感到这是一篇颇有针对性的出版论文。 图书的“两个效益”问题尽管我们已提了多年,但面临我国已加入WTO、图书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新形势,人们“容易陷入经济利益的惯性思维之中”(作者语。下同),因此,重新强调两个效益的统一,不仅必要.也是十分及时的。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人们的消费正在发生着全新的变化。在物质已经充满这个世界时,人们有条件去索取情感和精神的产品。人们消费的日益主观化,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心时代”的到来。已经有学者把21世纪之前称为人类消费的“身时代”,而21世纪之后称为人类消费的“心时代”。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正式注册的纽约大学新闻学系学生,你被认为是我们学术研究机构学者群体的一员.一位学者的使命是扩大知识的边界;一位新闻人的使命是通过尽可能精确地寻找和报道事实以服务公众;好的新闻人和学者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在工作中保持正直诚实.医生的信条是:“不伤害”.我们的信条是:“说实话”.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提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注意,专家和学者认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由于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5.
中央财经大学的学者刘姝威以一篇600字短文挑战“蓝田神话”而声名鹊起。“刘姝威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当前金融、司法等领域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6.
"80后":徘徊在市场与文学、追捧与冷落之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0年出版《三重门》开始,“80后”写于开始陆续登场,短短几年时间。从文学界到出版界,“80后”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当然,就在这些少年写手的文字在同龄人中间广为传播的同时。对“80后”写作的批判也始终没有间断。 在大文化的语境中,“80后”现象究竟如何正确客观地看待?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本期,梁晓声、白烨、曹文轩等作家、学者以及“80后”的“本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姜燕 《青年记者》2010,(16):29-30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司法领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媒体审判”或“舆论审判”已成为国内研究新闻传播与司法关系的学者经常提及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庄媛 《青年记者》2016,(14):120-121
美国学者斯坦利·巴伦曾在书中提到:“媒介已经完全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以致我们经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媒介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就更不在话下.媒介向我们传递信息,给我们提供娱乐,使我们兴高采烈,让我们烦恼困惑.媒介改变我们的情绪,挑战我们的知识,侮辱我们的理智.媒介经常把我们变为最高中标者的廉价商品.媒介给我们下定义,为我们塑造现实.”①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用户与媒体之间的黏性越来越强,人们对媒体的依赖日益加深.由此可见,在媒体使用过程中,用户媒介素养水平的高低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关系到其能否正确地利用媒体.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播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诞生起,每天都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不管你是否愿意,也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善是恶,它的确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誉为“西方媒介研究的根”的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之观点,不同的媒介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方式,而这就将对我们产生极大的变革。大众媒介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为人类带来了福音,比如使文化走进了平民百姓的生活,而不仅仅像以往那样一直为特权阶层所垄断,等等,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大众传播的诸多功能中,时尚品位是其中的重要一项。一、大众传播的“…  相似文献   

20.
丁华东 《北京档案》2008,(12):18-21
档案及其档案工作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说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伴生物,是自然形成的,但它并非是“自然存在物”,而是“社会存在物”。由于档案学研究者分析视野及其意图、旨趣等不同,长期以来,人们对档案及其属性形成不同的看法,并进而形成不同的档案“意象”。这种意向不仅影响到学者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理解,更关系到学术主体(个体主体或群体主体)对档案学理论的取向和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