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区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工作一个特别的重点。依据群际接触理论,考察藏区一所民汉合校师生交往情况,研究发现:学校管理呈现"民管民""汉管汉"的现象;汉族教师和藏族教师在工作、生活领域交往较少;师生交往侧重关注教学等工具性目标实现,忽视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关怀;混合编班的不同民族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族际友谊;民族班与混合编班的学生有交往的动机。因此,需要逐步推进民汉合校管理一体化,构建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搭建促进不同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查有梁 《中国教师》2010,(11):59-60
<正>一我一鼓作气读完陈果撰写的《天梯之上——记"感动中国人物"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我数次流出眼泪。因为这本书不断触动我的心灵,拷问我的良心,激发我的感情。这本书值得每一位中国的教师认真拜读!正是他们的事迹,大大提升了"中国教师"的人格形象。我们需要树立中国教师的"天梯精神"。  相似文献   

3.
校园一族     
如果我问你,中国有多少个民族,你会怎么回答我呢?其实,我们都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但你是否知道,在民族中还分了几个小"民族"呢?你一定不知道了吧!那就随我一起来找一找,寻一寻吧.来到艺术小学六(1)班,你就知道有多少民族了.Let's go!  相似文献   

4.
<正>"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激越昂扬的《红旗飘飘》响起,你听,那铿锵一曲,或长调短叹,或婉转清鸣,是我们中华儿女自豪的呼声:我们的中国,了不起!昂首的中国,了不起!迎着穿越时空的猎猎阵风,我们看到,大国重器下线,民族自豪上线,一路走来,崛起之路,中国的脚步匆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时常思考着一个问题: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还应该活到怎样的高度。我就常常用“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来激励自我。我们应该具有卓越的理想。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告诫人们:“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我们作为树德中学的师生,理应成为具有思想的知识分子,我们应坚守“为生存而学习,为工作而学习,为人生价值而学习,为民族而学习”的内心境界。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时常从心底迸发出“我从教,我崇高;我从教,我勤奋;我从教,我精心;我从教,我快乐”的真挚情感,我期待同学们具有崇高的理想,把平凡的事业演奏出精彩的乐章,这时,我们的心灵就会得到慰藉,也将会品味到无穷的人生幸福与快乐。  相似文献   

6.
批评的艺术     
批评的艺术陶尚周我从民族学生到民族教育工作者,20年来,批评凡乎每天伴随着我,学生最怕批评,教师最难批评的困惑时常引起我的思索。因此,我想把做学生的希望和当教师的体会结合起来,谈谈对民族高中生的批评及其艺术。我们对民族生的批评,目的是为了鼓起他们的信...  相似文献   

7.
在2011年湖南省思想政治(品德)教学风采大赛上,来自株洲的唐波老师给我们奉献了一堂优秀课例,得到了大赛评委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下面是唐波老师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感动责任"的课堂教学片断。教师: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着多种角色,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比如唐老师,在学校,教书育人、振兴民族教育是我的责任;回到家里,赡养父母是我的责任;作为社会公民,为祖国的发展奉献青春和热血,也是我的责任!教师:责任是一种关爱,更是一  相似文献   

8.
探索适应民族地区实际的教师培训体系,事关民族地区教师素质的提高。笔者在从事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所2005年立项课题“藏区教师职后培训的区域化发展研究”的研究过程中,结合藏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的实际,针对藏族地区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建设做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对藏区教师培训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一、构建藏区教师区域化培训体系的必要性。(一)藏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区域性背景。中央民族大学哈经雄、滕星教授在《民族教育学通论》一书中认为,民族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心理的稳定共同体,民族教育就是对该…  相似文献   

9.
我时常在想:"怎样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语文课?如何做一名快乐的语文教师呢?"在六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时刻认真地探索着、思考着.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我觉得"爱"是做一名快乐的语文教师的源泉.因为"爱"能使我们的学生更加信任教师.同时,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对我们教师产生亲切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他们就会爱上语文学科的学习.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谈应该怎样做一名快乐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文字老先生: 您好! 不知道称呼您"老先生"您介不介意,我之所以这么叫您是因为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尽管中国的文字从古至今在逐渐蜕变,但您还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我们民族因为有您而倍感骄傲.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藏区小学英语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藏区教学质量一直以来较差,尤其是藏区英语教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因此,我通过分析当前藏区中小学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几个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藏区处于高原地带,由于自身特殊的地理区域,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与学习.教育,作为兴业之本,对促进藏区文化交流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兴业,必要"固其根本,浚其源泉",藏区教师作为疏浚的伟大工程师,在教育大潮中疏浚引流,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因为自身因素和艰苦卓绝的外界条件,深处藏区的教师逐渐走向另一个边缘--职业倦怠.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危险信号,如何重塑藏区教师对教学的热情成为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抓住这个突破点,对藏区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并根据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历程,将藏区教师职业倦怠感这一现象,放置在生态观领域进行观察,从三个角度去研究藏区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微观--教师自身;中观--学生及其他教师同事;宏观--学校政策,国家政策.这三个角度可以归因于两个维度:内因(自身因素)和外因(外界条件和大环境).研究发现,藏区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最大内因在于自身的落后的教学观念,满足现状的心态;外界因素则比较广泛,例如:学生影响,同伴教师影响,艰难的生活环境,少数民族地域,学校、国家政策等.本文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意在帮助藏区教师摆脱职业倦怠感,促进藏区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天黑的路上,时常会想起那时训练结束后,您陪我走过的那段回家的路;金灿灿的舞台上,总能看见您望着我们时那热泪盈眶的眼睛;学习的考场上,耳边时常回响起您常说的那两个字:‘淡定’。老师,谢谢您四年的陪伴,是您让我找到了最美的声音,是您让我在这个团队里学会了合作与倾听。虽然有时您很严厉,但是我知道您是为我们好,不严格要求,我们就不会进步。老师,谢谢您带我们走进了贺绿汀的音乐厅,谢谢您让我们在成长之路上收获到自信的喜悦!"  相似文献   

14.
蒙元时期.中央王朝结束了分裂格局,在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甘肃青海地区藏族的统治。凉州会晤是蒙元时期甘肃最具历史性的活动.萨班和阔端的友好会谈开创了蒙、藏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以蒙古贵族为首的封建专制政权通过宗王分封、设立行省、设置站赤、清查户口等举措对甘青藏区进行管理;甘青藏区作为西藏与内地联系的必经通道.其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甘青藏区的“茶马贸易”加深了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汉、藏、回等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甘青藏区藏传佛教的发展,使得佛教建筑及绘画艺术在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和传播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及《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提高民族类高等院校"双语"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推动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保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从而实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师》2011,(18):9-11
<正>《中国教师》:代老师,您可不可以跟我们说说对教师收礼的态度?教师应该收礼吗?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代士晓:我不同意教师收礼!常言道:"财贝动人心",教师不是神仙,亦不是圣人,面对家长丰厚的礼物,怎能不动心?然  相似文献   

17.
从教三十多年来,我时常提醒自己: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那么,怎样才算是有魅力的教师呢?课堂演讲有魅力。教师的魅力首先来自于敏锐的口才与精彩的演讲。我十分注重课堂演讲,并受到学生喜爱。有时为勉励学生刻苦学习而语重心长,发自肺腑;有时为讲述一个做人的淳朴道理而深入浅出谆谆善诱;有时为调节课堂气氛,振奋学生精神而激情勃发,侃侃而谈;有时为赞叹国家强盛、民族兴旺而慷慨激昂……这些演讲没有固定时间,课前、课中、课后时有发生,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师》:代老师,您对近年来教师频现自杀的现象有什么看法? 代士晓:我的心情异常沉重。 我猛然记起小学三年级教我语文的许老师。那是一位博学多才而又开朗大方的民办女教师,也是我文学上的启蒙老师。虽然她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可是我的耳畔还时常响起她爽朗的笑声,眼前还时常浮现出她娟秀的作文评语。这样一位颇受孩子们爱戴的老师,竟然因为民转公没能考中而以一瓶烈性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去的那一年,大概还不到40岁,正是生命之花灿烂绽放的时候,然而,突然之间花落水流红,我们只能在那些美好的回忆里寻找她的芳踪……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的教师作为民族地区教育中的主体,是提高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社会发展水平、文化差异等因素,民族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受到了局限,直接影响了民族地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本研究本研究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框架,真实描述了甘孜藏区中学英语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0.
在西藏和四川选择样本,采用问卷法、深度访谈法的实证研究表明:目前,藏区教师培训的文化适应性明显不够。方案设计主要定位于用所谓"先进"的内地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教学经验去改造所谓"落后"的藏区教育实践;摒弃文化背景的差异,习惯于将内地教师培训内容进行简单的迁移;培训方法的选用忽视了培训中的文化心理和互动。为了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藏区教师培训必须增强文化敏感性,基于文化多样和差异的现实,遵循多元文化交往融合的规律,确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行动框架。采用跨文化的认知视角完成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转换,以多元文化教育素养发展作为基本目标,基于藏区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素养发展的基础和需要选择内容,依据培训中的文化心理和交往实际有针对性地选用方法,分类、分层、分阶段构建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