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知识板块的主线是“压强”,分为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同时它也是浮力知识的基础.本知识板块的重点是压强的改变方法及压强大小的计算.压强知识点始终是中考的主要内容之一,一方面它综合了压力的概念、受力分析的知识,同时压强知识在生活与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无论是填空、选择、实验探究还是综合应用题中,都会出现有关压强的考点.  相似文献   

2.
“液体压强”教学是在完成“压力和压强”教学后进行的,借助“压力和压强”的有关知识导出液体对支承它的物体有压强并不难接受,然而认识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规律,以及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液体的体积、总重无关,仅凭教师讲述,并不能让学生信服,利用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这部分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  相似文献   

3.
压强和浮力是初中力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需要和学生一起探求知识概念和解题方法.一、解题方法归纳总结1.公式法求压强(1)压强公式P=F/S是压强定义的表达式.它表示了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三者的关系,是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一般公式.当已知压强p、受力面积s时,可以利用它的变形公式F=pS求出匪力F;当已知压力F、压强P时,可以利用它的变形公式S=F/P,求出受力面积S.  相似文献   

4.
压强和浮力知识在中考中是必考的,但是不会有烦琐的计算,而是侧重于考查相关知识在生活或生产中的应用.以下对压强和浮力知识常见中考题进行归类总结.一、通过对现实生活情景的分析,考查基础知识点.例1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大气压的是( ).  相似文献   

5.
气体压强的计算是热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力学和热学的结合点(图1是气体压强与力学知识的关系图).本文从题根的视角研究气体的压强,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1教材分析《大气压强》是人教版9年级物理第14章第3节的内容,它既是对压强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又为后面研究流体压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增强学生“学物理、爱物理、用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液体的压强知识比较抽象,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原因和规律及对压强的传递与固体不同,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容器形状的不同导致液体深度发生变化,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也随之发生变化,学生对这类问题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8.
在中考中液体的压力和压强问题占有一席之地,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很多学生在做题时,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对一些条件隐含、灵活多变的题目解答时,很是困惑.下面通过对几道考题的解析,使学生对压力、压强知识、容器底所受压力、压强有一清晰的认识,为学生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知识要点 本章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研究了浮力的产生原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物体浮沉的条件,既是《质量和密度》、《压强、液体压强&;gt;两章基本知识的具体应用,又可与“简单机械”、“功和能”的知识相联系组成综合题,可说是初中力学知识的中心.本章的知识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10.
1中考热点、命题趋势以及复习对策本章中考的热点是关于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特点以及大气压强的应用,近年新课标中考试卷出现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题目也不少。本章在中考命题中注重生活实际的应用,探究性试题仍然是热点题型,本章与质量、密度、浮力的综合考查也常出现,对于流体压强的考查也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试题难度较小,今后在复习中应加强所学知识与生活应用的联系,利用压强知识多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还要学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P130对大气压强的产生是这样描述的:“空气,也像液体那样,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由此段表述,在初中我们不难得出并强调“大气压是因为空气受重力而产生的”的结论.这时有的初中学生已经对大气压强与类似笔管内气体压强的区别和联系有了强烈的知识需求,但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浮力是初中物理知识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浮力知识的研究、学习,涉及力的概念、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等基础知识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许多学生都感到难学,主要是受生活经验影响,对浮力有许多模糊的认识、甚至错误的认识,此外,还存在解题思维问题.  相似文献   

13.
第八章压强     
同步点拨 【学习目标导航】 1.知道压力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能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解释。  相似文献   

14.
浮力问题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由于它与密度、压强知识联系密切,使得该章知识的题型多样.并且各类题型一般都较灵活,其解法往往需要通过比较才能确定.现仅就浮力比较这一类型举例如下,向同学们介绍几种比较浮力大小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活动探究、分析归纳能力为基点,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物理.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首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中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现象相类比,结合实验验证,使学生确信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再根据液体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结合游泳时的身体体验说明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明确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引导学生利用理想模型法推导出液体压强的公式;最后引导学生将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公式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活化了知识.  相似文献   

16.
⑾压力与压强 [知识要点] 一、压力 1.物理学中把______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____受压物体的表面.  相似文献   

17.
压强是初中学生较难理解的一个物理概念,首先是它的定义,其次是关于固体和液体在有关压强计算方面中的不同之处。根据日常教学中的体会,认为学生要掌握好有关压强的知识,有一些关键点要注意。  相似文献   

18.
十、浮力     
王学文 《中学理科》2002,(9):33-38,47
二、要点说明 浮力知识是液体压强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因此它们有密切的联系.学习中除了要透彻理解和切实掌握重点知识(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外,还要在应用上,特别是在综合应用上下功夫.有关浮力的综合计算是初中物理中最复杂的计算之一,近年来,在教学要求上和在中考中,这方面的难度已有所下降,但仍是重点。  相似文献   

19.
改革、完善初中物理压强部分的知识结构:从力的作用效果,挤压形变来定义压力,引入压强,并用挤压统一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把液体压强特点作为规律提升其地位,同时全面介绍液体压强差公式。  相似文献   

20.
甘达严 《中学文科》2009,(17):100-100
一、命题趋势分析 在考纲中热学处于第六板块,共12个知识点,都属于Ⅰ级要求,从近年的高考命题情况来看,所占分值约10分左右,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并且常在前几个选择题中出现,考查知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对分子运动论的理解;②对内能和功的理解;③对气体压强的理解.试题难度都不大,能力要求仅限于“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