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大船水运□邓云乡前不久似乎见到报上或电视上,一则古代沉船在河南某地出土的新闻。说是北方第一次发现出土的沉船。过去在福建泉州曾经出土过航行日本的海船,还仿照样子造出真船,航行海上。这种出土的沉船,古代也时有发现,瞿蜕之《中国社会史料丛钞》『海舶』条...  相似文献   

2.
本作通过对金沙江流域丽江段20年的考古工作实践,在总结和归纳前人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对该流域的考古出土物作出了梳理和研究。以一批翔实可靠的物,论述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丽江人”及其后脉络清晰的新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的丽江地区古代化面貌,指出丽江是中国古代民族迁徙南北走廊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中国边疆民族古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关于西南早期文化源流的随想葛剑雄随着西南地区地下文物的不断出土,特别是四川广汉三星堆、云南江川李家山等地的惊人发现,西南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有些人习惯于把中国古代一切文明的源头集中在黄河流域或者今天中国境内,不注意甚至不愿...  相似文献   

4.
信息之页     
由中国湖北博物馆和美国沙可乐美术馆联合举办的《孔子时代的音乐》文物展于2000年4月27日晚在华盛顿沙可乐美术馆举行开幕式。本次展览文物是孔子时代的曾侯乙墓和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大批音乐文物的精华部分。这些年代久远仍可演奏的展品,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音乐的高度水准,  相似文献   

5.
浅谈马王堆医书祝由疗法喻燕姣祝由疗法是古代中国以巫术方法治疗疾病的一种神秘医疗方法,它起源甚早,从原始社会漫延到明清,甚至当代民间仍有祝由治病的遗风。但这一对中国医学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祝由疗法,世人对其知之甚少。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中有相当大的篇幅记...  相似文献   

6.
夏商周是中国的青铜时代,青铜武器在青铜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北方草原地区出土的青铜武器多具独特的风格,与中原青铜武器在不同程度上互有影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绚丽多彩青铜文化多元一体的宏观格局。  相似文献   

7.
古代风水林与绿化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传友 《寻根》2002,(5):98-103
风水林是古代人们深受风水思想的支配,人工培植或天然生长而严加保护的林木。古代中国人对风水林的培护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人的绿化思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南地区古代的酋邦制度──云南滇文化中所见的实例童恩正最近40年以来,中国西南地区的考古发现有了很大的进展。仅就铜器时代而言,在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出土的大量资料,为我们研究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初这一时期之内西南土著民族的社会历史,提供了极为...  相似文献   

9.
丧葬文化的集览窗口□沈淑玲洛阳古墓博物馆是一个以搬迁、复原保护洛阳考古发掘出土的历代典型墓葬为宗旨的新型专题性博物馆。这种将历代墓葬集中复原、保护、开放的做法,在中国尚属首例,堪称“华夏一绝”。洛阳古墓博物馆坐落在洛阳市北郊邙山乡冢头村。邙山,因埋葬...  相似文献   

10.
昭通龙虎文化与彝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江 《寻根》2003,(1):10-15
巫术文化是古代原始文化的重要内容,以其作为窗口,可以窥知许多古代文明的秘密,诸如宗教、艺术、心理、民族、习俗等方面。因此对巫术文化的考察研究是古代历史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有其他研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蚌壳龙虎图案及其背后的巫术观念,就是对史学界、文化界长期盛行的“惟龙独尊”认识的矫正,对于还原中国古代巫术文化的原始面貌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本文试对龙虎文化在朱提(昭通)古地“淮桔为枳”的原因提出彝族文化背景的理解,并由此推及当时和其前彝族及其文化在昭通的重要地位、夏人岁…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舞剧”这一概念,应以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为限划分为前后两个相互断裂并完全不同的时期。前者可以自此上溯到公元前两百年左右的秦汉时代,姑且称之为中国舞剧的古代时期;而后者,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可称为中国舞剧的现代时期。一般认为,初具形态的古代中国舞剧产生于秦汉时代的角抵戏,以《东海黄公》为代表。它讲述的是一个简单的寓言式的故事:有个叫东海黄公的人,年轻时武艺高强,能杀蛇打虎,及至年高力衰,加以饮酒过度,在与东海猛虎交战时为虎所伤。从史料记载和出土的汉画像砖石场面推测,其中打斗动作为主要成份…  相似文献   

12.
牛达生  牛志文 《寻根》2008,(6):86-88
“印纸”,是经过印版印刷的纸张,是古代印刷术的一种凭证。在史籍中,武则天是最早被记载使用“印纸”的人。这种印纸,比现代任何出土印刷品的年代都要早,在研究印刷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96年9月中国“丝绸之路”古代艺术展在克罗地亚共和国首都萨格勒布市米玛拉博物馆隆重开幕,为中克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展览是由宁夏文物局、甘肃文物局与克罗地亚米玛拉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共有159件文物展品和6件文物复制品参展,展出时间4个月。参展的文物多是近几年出土的文物珍品,主要由反映战国时期游牧民族文化的青铜器、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墓地出土的陶源、西夏、宋、元时期的佛教艺术品、瓷器及反映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文物精品组成,其中许多文物都是第一次走出国门。“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120年前由德…  相似文献   

14.
帽小考     
帽小考王家国帽的起源甚早。周锡保先生《中国古代服饰史》中提供的资料是安阳殷墓出土文物中的玉立人像与安阳四盘磨村出土的商代石造像,头上均戴帽。虽起源甚早,但正史上不见汉以前有帽的记载。究其原因,汉以前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冠、冕、弁的建制,以辨别上下贵贱,帽...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艺术中,绘画、雕刻、陶塑艺术起源较早,它们在原始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原始绘画有两种:一种为装饰性图案画,一种为写实性绘画。两者都见于彩陶上。真正的原始绘画,现在能见到的主要有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图和河南临汝阎村发现的鹳鱼石斧图。...  相似文献   

16.
陈翔 《华夏文化》2005,(1):44-46
踏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踏歌的产生时间是相当早的。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踏歌就已出现。1973年秋,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一座马家窑类型的墓葬出土了一件内壁绘有“舞蹈”花纹的彩陶盆。这件彩陶盆,“主题纹饰舞蹈纹,五人一组,手拉手,面向一致,头侧多有一斜道,似为发辫,摆向划一,  相似文献   

17.
吾辉煌的四川古代明多元一体之中的长江上游的古蜀明,是因为三星堆遗址群的考古发掘而被世人广为关注的。现在陈列三星堆出土物的三星堆博物馆里,中外参观如过江之鲫,并已被公布为国家4A级旅游区。三星堆出土物的展览足迹已遍及亚、欧、美、澳四大洲,三星堆研究已成  相似文献   

18.
广汉的古代文化遗存,自1929年发现以来,迄今已有70余年。当其发现之初即受到了学术界的特别关注。遂于1934年对月亮湾遗址进行试掘,出土了很有价值的科学资料,这大概是我省考古工作采用科学发掘的“开宗明义第一章”吧。抗战初期,大批外地著名专家学者人川避难,得以看到成都白马寺附近出土的战国青铜器,由于其地方特征较浓而疑为古代巴蜀时期之物,卫聚贤先生并据此提出了“巴蜀文化”的概念,这为我国考古学园地增加了新的文化内涵;旋又在其主编之《说文月刊》上,编辑一期“巴蜀文化专号”。后来华西大学教授郑德坤著有…  相似文献   

19.
嫘祖故里的“天外来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祥林 《寻根》2001,(2):50-53
“三星堆化”这些年来一直是个热门话题。遗址中出土的大大小小、造型诡奇的三四千年前的青铜雕像,阔嘴、高鼻、巨耳、大眼乃至纵目(其人种特征显然不同于汉族),或立或跪,或全身或头部,或圆雕或面具。或浪漫夸张或具象写实,或重达数百斤或小如婴孩拳。都是中国考古首次发现的稀世之宝,不但在古代巴蜀地区,而且在夏商时代的整个中国范围内,都是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不论献还是考古资料,都丝毫找不到这些化因素的来源,也丝毫找不到它们发生演变的任何序列痕迹。  相似文献   

20.
王京琴 《寻根》2014,(1):82-88
从19世纪末叶开始,在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陆续出土了大量具有浓郁游牧民族文化特征的青铜及金、银制品,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因以鄂尔多斯地区发现的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且最具特征而被称作“鄂尔多斯青铜器”。鄂尔多斯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