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键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为此,初中历史课程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基本的历史知识,而是要在掌握历史学习方法,了解历史对于社会进步作用的过程中,提升历史文化素养,形成健全人格与审美情趣等。历史学科的审美教学,如何在兴趣激发基础上实现其促进学生健全人格与审美情趣素质的提高,是新的历史学科课程实施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主要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余香莲 《文教资料》2011,(1):129-131
《历史与社会》新教材有大量的图像,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图像的教学作用.让课堂教学返璞归真,提高实效,努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和情感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历史与社会素养。本文探讨了有效运用教材图像辅助教学的问题,并阐述了有关运用图像教学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历史与社会》课程具有的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征,决定了其教学应具有主体参与性、整体综合性和现实应用性等多方面特征。《历史与社会》教学要遵循教学目标体系整体性原则、教学过程层次性原则、教学内容综合性原则、教学模式情境化原则与教学活动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与社会》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5.
《历史与社会》中考实行开卷考试以来,课堂教学、学生成绩评定一直困扰着我们。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有效教法是新时期教师研究的焦点。本文主要探究《历史与社会》过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对《历史与社会》学习方式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教学已经实行将近一轮,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在逐渐更新,《历史与社会》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全新的综合性课程,给老师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于是,为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观摩课、示范课等公开课也陆续登场。  相似文献   

7.
语文审美化教学,也可称作语文艺术化教学,是一种经过美学加工的语文教学。“语文审美化教学过程,是施教者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理想,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审美教学媒介,引导学生认识语言世界,建构和完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第202页)这个过程是在完成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小学社会课的开设预示了小学《历史》课程的结束,历史知识融入《社会》课程教学,在社会视野下的小学历史教学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小学《历史》课程与社会视野下的小学历史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了不同教学要求。小学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而开设的一门课程,体现了社会学科各项相关科目整合的基本理念,而历史知识承载着《社会》课程目标中的重任。实现历史教学从“了解历史”到“了解社会”、“探究社会”,落实到服务社会的教学目标,主题教育活动是完成单纯的历史教学转换到社会视野下小学历史教学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过程中,教材图片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记忆能力。目前国内对于历史教学用途的作用研究还不够全面,与之相关的教学实践也较为缺乏。从教材用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出发,从教材用途的史地结合现象、图片的多元性功能、用图资源的开发以及相关的有效性问题等四个方面入手,经过深入的研究后给出了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用图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多年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践,认为精当设计教学提问是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方式。下面谈谈自己的实践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立德树人是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历史教学审美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人类历史是受美的驱动并不断克服束缚人类的各种阻碍走向自由和解放的过程,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历史教学审美是基于历史学科的美学本质和育人本质提出的教学主张和操作范式。历史教学审美的核心要义是彰显历史的真善美价值,在充分满足学生感性经验、具身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全新的教学样态,构筑丰富的审美意象,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实现审美体验与审美创造的统一。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具有鲜明的审美特质和育人导向,充分发掘其育人价值,以唯物史观把握历史方向之美、以审美需要涵养崇高人格之美、以审美体验彰显学习过程之美是历史教学审美意象的实践路向。历史教学审美的实现需要依托主客体互动机制、感性与理性平衡机制、历史与现实的认知映照机制三种教学审美机制。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其教学的特殊性。在《历史与社会》新理念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被提到很高的地位,怎样解决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便自然成了《历史与社会》在新时期的重要研究内容,因为强调学科生成有效性教学既有利于回归学科教学本位,又有利于提升学科教学的品位,从而提高学科教学的时效性。本文拟从课前准备,问题设置,课堂点拨和课外延伸四个方面探讨《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生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改革发展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要从展现学生主体性出发,做好教育创新工作,借助情境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的历史水平,提高教育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简要阐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教育和历史教学的有机整合,既是新课改中的一个全新话题,也是当今历史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在《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历史教育教学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拥有健康的人格以及正确的审美情趣,并从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加强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奋斗的人生态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讲述的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多数知识是需要通过学生去直接体验来获得的,如果在教学中有意地创设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而且教学效果会大为改观。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场景,采取角色扮演,实现与历史的“亲密接触”,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去体味历史,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的历史场景中感受真实的生活。如上《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我组织学生演出了一幕小品《老师与学生》。有五个学生出演,一个学生负责旁白,一个学生扮演扔纸屑者,依次出场的另外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倾向儒家、法家、…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中承担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树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观,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观。这就告诉我们,历史与社会教学是一个实践、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一个开启和丰富学生心智的过  相似文献   

17.
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传统的音乐教学体系相比,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淡化了教学活动中知识传授过程,强调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良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因此,音乐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情感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历史与社会》与我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密切。要学习好《历史与社会》,也只有在学习中融入社会生活,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利用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本文以《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生活化教学为探讨主题,提出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从课前深入生活、课堂提炼素材、课外实践探究等方面进行教学探索,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最终达到深入生活、融入社会、学以致用的最佳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综合的社会科学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应用识图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水平,而这就进一步需要对学生的识图能力加以培养。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对识图教学的基本理念进行了简介,进而分析了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识图教学的意义以及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20.
自《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我们发现在实施"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的过程中,人们对其教育理念理解存在偏差,本文就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为切入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贯彻"历史与社会"课程理念,开展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