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勇 《考试周刊》2011,(27):174-175
在学校地理教学形式中,显性地理课程和隐性地理课程两种形式并存。但是历来显性地理课程体系健全,忽视了教材之外的隐性地理课程的建设,地理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一定障碍。本文在分析显性地理课程和隐性地理课程的基础上提出隐性地理课程的建设与地理素养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隐性地理课程是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传递给学生地理学习信息的教育活动和学生自发的地理学习活动,是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  相似文献   

3.
纪晗清  李丽 《黑河教育》2012,(5):46+3-46
新课程改革对地理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一时代需要,地理教师应充分挖掘隐性课程资源。地理隐性课程开发需要尊重地理课程的特殊学科属性与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结合课堂教学案例,从问题、评价、反思和师生互动四方面探讨课堂隐性课程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4.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12):68-72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针对当前存在的对地理课程的偏见进行批判与反思,审视了地理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而后分析阐释了地理课程的地域性与传承性、社会性与实践性、时代性与创新性的文化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地理课程文化进行了三方面的建构:建构生活化的地理课程文化,让地理课程"回归生活世界",逐渐让社会认识到地理课程的真正价值;建构生态性的地理课程文化,让地理课程走向民主、自由、开放与和谐;建构反思性的地理课程文化,使地理课程在反思中走向超越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对河南省部分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基础课程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存在着侧重理论层面,滞后于中学地理新课程的改革,教育实践课程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类课程设置课时较少,学分比例偏低;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理解程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高师院校应通过整合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增加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和教育研究课程,重视教育实习,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新型地理教师。  相似文献   

6.
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等学校培养优秀的专业化的地理师资。教育类课程是促进培养目标实现、充分体现师范特色的重要专业课程。然而,多数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仍然存在所占学分比例偏低、重理论轻实践、与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衔接不够等状况。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结合河南大学的实践,探讨了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优化的依据和原则,并提出了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优化方案,以期对其他高校的教育类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8,(84):137-138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各种新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不断涌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自然也应用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笔者经过实践教学之后发现,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对初中地理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是很多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为此,本文将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地理课程是全面实现地理教育目标的基础和载体,是地理教育活动中影响人的发展的最基本因素。为了有效实现地理课程的目标,应充分利用各级地理课程资源,积极利用社区地理课程资源,主动利用家庭地理课程资源,广泛利用媒体地理课程资源,深入挖掘经验地理课程资源,特别需要加大对校内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优化与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初地理被确立为我国的学校课程起,中学地理课程的价值问题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但已有研究提出的地理课程价值内容基本停留在宏观层面,体现地理学科特性的具体价值内容揭示不够。纵观百年来我国不同时期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可以看出,地理课程价值的内容不断得到拓展,它们沿着多条路径汇成了地理课程的"价值流",其中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公民教育、生活教育等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地理课程普遍追求的价值内容;开放性、动态生成性、结构层次性是地理课程价值体系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课程价值的追求影响着中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准确把握地理课程价值的追求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地理课程的价值追求呈现出新的特点,即追求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追求对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追求学生可持续观念的形成以及追求地理教育为学生的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1.
郑宇 《教师》2023,(11):75-77
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仅可发挥思政育人功能,确保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还能提高地理课程的影响力、生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但地理课程思政并非一蹴而就,教师需全面掌握地理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要点,基于显性与隐性特征、理论与实践课程、共性与特性特征、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等,开展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地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逐步渗透思政思想,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展现人文情怀,为推进初中生在地理领域的发展,促进学生地理素养、价值观念的形成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地理基础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繁荣调整;教学技能的新要求;建立新的学生学习评价机制;教学方法的创新。地理基础课程的改革会导致高师地理教育在教材、课程的设置、教师的素质、教学工具等方面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地理在当今英国学校课程中的地位衰落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认为造成地理教育衰落的直接原因是二十世纪末以来英国的地理教育改革.这次改革受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大.内部因素在于地理教师,外部因素有官方的教育政策、中央政府的集权、国家地理课程的文本以及教育系统内部的协调等.文章还从课程标准、地理教师专业化、课程内容更新等角度阐述了对我国地理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中,有效融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要从乡土地理多元性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要开展探究性活动,实现学生探究素质的提升;要崇尚地域内特色人文地理教育,有效培养学生地域文化的认同感,让乡土地理教学得以真正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5.
地理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地理课程目标达成的所有因素与条件的总和,即广泛蕴藏于学生生活、学校、社会以及自然中的所有有利于地理课程实施,有利于达成地理课程教学目的的教育资源。在地理学习中,每个学习者(教师或学生)都会以自己特有的动机与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与能力、知识与技能作为其他学习者的资源,这些课程资源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曾经全面学习苏联的地理课程设置和地理教材;改革开放后,又学习、吸收和引进欧美的一些先进课程体系,而对俄罗斯现行的高校地理课程的研究甚少。以北京师范大学和国立莫斯科师范大学为例,通过对中俄两国高校地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学时、学科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从中发现我国高校地理教育学科设置的优势及不足,为我国高校地理课程的改革和地理教材编写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94年,《生活化的地理学:国家地理标准》的正式出版标志着美国地理教育史上纲领性文件的诞生。此次标准的制定基于地方分权背景下标准本位的地理课程改革,反映了地理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开现代地理课程发展之先河,其影响波及日本、加拿大和英国等教育强国,为其课程发展提供了范本,具有突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种开放式地理课程的实施给地理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广大的地理教师从事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是地理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教育立足于环境教育,其作为新课程改革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思想主线,成为中学地理课程的重要课程目标。文章分析了自1972年首次提出“环境教育”的概念以来我国几次大的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内容的变化,进而从环境教育发展现状和中学地理课程内容设置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环境教育与国外的环境教育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0.
芬兰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比较重视地理教学的国家之一.近些年来,随着芬兰中小学地理课程的改革,芬兰地理教育取得了很大进步.本文探讨了芬兰地理课程改革背景,对芬兰中小学地理新课程结构进行描述分析,并对芬兰中小学地理新课程特点进行归纳,以期对我国地理新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