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公案》是记叙林则徐的晚清小说。此书虽名为“公案”,也常与其他公案小说合集出版,但其写法独特,与当时流行的侠义公案文学有很大区别。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作品众多,以塑造侠客义士为重点,情节多离奇曲折。《林公案》则颠覆了这种写作模式,林则徐不是线索人物,而是实际主人公,书中没有塑造众多的侠客形象,也不以侠客义士为中心展开情节,而是真实描写了林则徐的为官事迹,特别是他在水利、漕务和禁烟上的贡献,表现了林则徐的民本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林公案》的创新写法和纪实性使其成为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一种变体,应归类为历史演义小说。  相似文献   

2.
清代公案小说《狄公案》在着重展现狄仁杰清官形象的同时,也对狄仁杰手下出身绿林的乔太、马荣以及江湖之士赵万全等豪侠形象进行了独特的刻画,一方面,这些江湖豪侠虽然不似《三侠五义》等作品中的侠客那样作为主角占据叙事的主要篇幅,但他们依然协助狄仁杰屡破疑案,并体现出粗豪侠义之气;另一方面,该书作者在以传统侠义观念衡量、判定这些人物的过程中也投射出其对于江湖之士、武林侠客重诺好义这一传统美好品格的肯定与倾心。  相似文献   

3.
徐小明 《文教资料》2014,(16):16-17
侠客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黄天霸是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中最主要的侠客形象,黄天霸的处事方式不仅呈现了道义主旨.还显示了一种实用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是中国侠义小说之集大成者,上承古代自由之侠,下启后代忠义之侠。清代道光以后的《荡寇志》与《三侠五义》两部侠义小说,就是在对其接受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它们对《水浒传》中的侠义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内涵又有所改变,《荡寇志》将《水浒传》的“忠义之侠”转变成为“盗”,而《三侠五义》将《水浒传》中的“非法侠”转变成了“合法侠”,同时分析了《荡寇志》中“侠”形象转变的原因及《三侠五义》合法侠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施公案》是清中叶唯一一部侠义公案小说,它在中国侠义公案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其后的《三侠五义》《彭公案》等影响甚大。《施公案》中绿林好汉走向没落的趋势,奠定了此后侠义公案小说中绿林好汉生存发展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6.
《搜神记》在志怪的同时也在记侠,塑造了一批侠客的形象.《搜神记》在侠客形象的身份(社会的与性别的)、行侠主题和行侠处所等方面皆有一定的特色.《搜神记》中的侠客形象对于研究六朝志怪和后代的侠义小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造反行为,滥觞于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至唐传奇掀起了第一次浪潮,并且影响到后世的武侠小说及元明清戏曲传奇,随后在晚清,《三侠五义》崭露头角后,各种武侠小说成批出现,戏曲舞台也竞相搬演。进入20世纪后,在兵荒马乱的中国,武侠小说非但不曾消亡,更是形成了狂潮,长篇武侠技击小说数以千计,戏剧和电影争相改演。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和《神雕侠侣》从广义的角度看,都属于武侠文化的范畴,但英雄和侠客文化内涵毕竟有别,英雄呈现出浓度的杀戮倾向和血腥味,人物也较具古典色彩,侠客则跳出了江湖快意恩仇的窠臼,人物性格丰富,英雄追求建切立业,难免忍辱负重;侠客淡泊功名,因此能够笑傲江湖。英雄和侠客有其产生的文化渊源,英雄是侠义文化流变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王德威曾在台湾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教学,现任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系讲座教授。他的《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的新论》一书从狎邪小说、侠义公案小说、丑怪谴责小说和科幻奇谭等类小说探讨了晚清文学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0.
西方骑士文学和中国武侠小说都是反映了人们对"侠客"的崇尚,二者具有许多共同点,如:这两种文学中的"侠客"都是重侠义,也都是人们所向往的形象。二者也具有许多不同点,虽然两种文学中都有对"侠客"武功的描写,但这两种的描写却是不同的。而且,"侠客"的价值观也是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就这两种不同文化中的同一个"侠客"形象描写的异同进行了分析,这种不同也正反应了不同民族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先秦两汉文献中载录了形形色色的侠客义士,在此后的历代史籍中均未有此类人物的记载.自汉以后,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侠客形象,唐代文人更有意识地创作了侠义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极富正义感的侠客形象.与先秦两汉文献中的侠客义士相比,唐人侠义小说中的侠客来源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出身更为多样;更具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侠之气;其中出现了众多的侠女形象.  相似文献   

12.
今见以石玉昆为号召的《三侠五义》版本繁多易混,经过对比分析研究,排定了鼓词、石派书、小说三类作品的先后顺序,对部分学者认为的鼓词晚于小说的观点提出商榷。考证吴晓铃旧藏石派书《忠烈侠义传》为石玉昆的说唱原稿本,由此断定石派书不同版本的先后次序。对石派书与小说的叙事与情节进行比较,还原石玉昆说书底本原貌;探讨了小说对石派书的提升作用;辨析了石玉昆、文冶庵、祥乐亭等对《三侠五义》的贡献。同时对《三侠五义》从鼓词、石派书,到小说的成书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三侠五义》中同形动量词具有独特的语法意义与结构特征,将其与南宋时期《五灯会元》中同形动量词情况作比较,发现到《三侠五义》产生的晚清时代,同形动量词数量有较大增长,用法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成熟,有的形式被淘汰出局,但又有更多新形式加入,同形动量词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相似文献   

14.
侠客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群体,是侠客精神的载体。司马迁《史记》中描写了众多的侠客形象,在我国的侠文化发展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侠客们快意恩仇的性格特征和潇洒磊落的行事方式,与先秦两汉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当时盛行的养士风气有关,也是司马迁自身的性格和遭遇的隐现。《史记》对侠客形象的塑造,对后世文学创作及中国人的性格养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综观清代公案侠义小说,皇帝对正义事业的支持是清官与侠士顺利执法、惩奸除恶的政治基础和精神动力。《施公案》《三侠五义》《彭公案》杂采民间传说而成,塑造的明辨是非、以民为本的皇帝形象是在宋仁宗、康熙的历史原型上,主要经民间艺人根据受众心理不断虚饰、创造而成。其仁君形象反映出在儒家君道思想影响下民间形成的皇帝观念,寄寓着民间创作群体与接受群体的仁君期盼。  相似文献   

16.
《三侠五义》是中国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之经典,其中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多有性格,尤以白玉堂等武者的形象制胜。而由朝鲜人鹜溪叟改写的《包阎罗演义》,在基本保留原作主要内容的同时,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比较分析两部作品中共有且出现变化的武者形象,可探索出作者有意在突出主要人物,弱化次要人物,突出官场正义一方,弱化一般武者。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侠文学中,清代以前的咏侠诗和传奇、戏曲,侠都是作为一种特具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的文学形象而出现,但清代,侠的这种独立人格在武侠小说中已不复存在,而表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具有“侠气”,另一方面又具有十足的“奴性”。本文结合清代侠义小说,参照中国侠文化和侠文学,从文化传统、思想背景和小说作者对武侠题材的体制改造等方面论述了这种蜕变的原因,指出由于清代侠义小说给侠客披上的一层“追随清官”的“公案”外衣,过分强调功名、忠义,消蚀了侠的高大独立的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18.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6,27(5):123-124
文艺研究论《三侠五义》侠客道德类型的差异性——以展昭、白玉堂、欧阳春为例%%%宋巍,董慧芳(1)“忆语体”文学源流小考——以《影梅庵忆语》为中心%%%%%%%%郝薇莉(1)时间和主体在古典文学作品欣赏中的作用%%%%朱进国(1)文化生态环境与生命存在的审视——《哺乳期的女人》、《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中的张铁臂是一个著名的伪侠客,貌似行侠仗义,实则贪财好利,其创作目的是讽刺崇尚虚名的被骗者。金庸在其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也创作了一个伪侠客——裘千丈,其创作目的则是讽刺伪侠客本身。在伪侠客形象的塑造上,《儒林外史》对此前作品继承较多,而金庸则有很大创新。  相似文献   

20.
侠客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部分特殊人群,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明代徽州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侠客文学体裁作品出现了创作高潮.这其中,安徽小说家潘之恒创作的笔记体小说《亘史》中塑造了大量性格鲜明、颇具特色的侠客形象。而那些女性侠客,更是以非凡的身手,细腻的情感,在传记文学史上为女性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