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不见的手     
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一个大经济学家,名字叫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人们把他称之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1776年撰写了一本书,书名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就是影响至今的经济学经典之作《国富论》。亚当·斯密在书中提出这样一个理论,叫做“看不见的手”。他说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每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想到为了促进社会利益,他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实现自己的利益,都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去做事的。但是当他真正这样做的时候,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着他,其结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的效果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新旧体制的转轨中,如何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1、从“看不见的手“到“看得见的手”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节的关系是什么?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表明,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不存在没有国家宏观调控的现代市场经济.资产阶级历来非常尊崇市场,有人形容市场是资产阶级心目中的“上帝”.古典学派的杰出代表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点,即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斯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极力鼓吹“经济自由化“,主张实行完全的竞争.认为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完全竞争经济中的均衡和最优化.恩格斯指出:“垄断是重商主义者战斗时的呐喊.竞争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厮杀的吼叫.“斯密的思想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集毕生研究而成的一部经典著作,斯密力图阐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利己本性个人--经济人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与行为,并有规律地活动于一个有确定原则的社会之中的.他认为,经济人的活动制约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经济规律的作用而产生的理性约束之中,正是这只"看不见的手"导致了私利和公益的和谐,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均衡,而且促进了社会政治生活的平衡. 今天,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背景下,斯密对经济人的理性约束的理论分析,对构建我国现代企业的约束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我们应该从道德约束、法律约束和制度约束等三个方面去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有效地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斯密认为,人的利己心是其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力,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可以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满足“经济人”的最好途径就是经济自由,而政府发挥“守夜人”的作用。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对我们建立市场经济体系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运作机制及现实价值王仲君市场经济的运行,受着亚当·斯密所谓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制导。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实则从社会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性,形象地概括了支配市场经济微观实际运作的客观内核。因而,把握“看不见的手”及其运...  相似文献   

6.
斯密是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斯密的“自然秩序”为自由市场经济奠定了思想基础,“经济人”为自由市场经济奠定了微观基础,“看不见的手”揭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内在运行,“看得见的手”则为自由市场经济奠定了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一、“看不见的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看不见的手”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的。他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首先提出了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强调经济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他认为这不仅不会使经济混乱,而且会促使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亚当·斯密调节经济活动过程的不仅仅是市场机制这一只看不见的手,而且还有财政之手和法律之手。本文重点对这后两只手进行了分析,认为亚当·斯密实际上是用三只手互相配合,共同调节经济活动过程的。  相似文献   

9.
西方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崇尚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这一基本观点 ,认为自利行为指导人们追求个人利益 ,从而促进社会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对经济主体的行为 ,需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健全法制法规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等加以规范 ,从而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发育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党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认识上的一次巨大飞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单单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我们要依靠国家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弥补“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足。我们建立市场经济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而是由国家通过经济杠杆、法律和其他非经济手段加以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即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1.
开心驿站     
笑话名人购房语录胡适:大胆购房,小心付款。尼采:若你一直凝视着售楼处的另一端,售楼小姐也要开始注视你了。亚当·斯密: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购房。  相似文献   

12.
论斯密关于发展商品经济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商品经济理论,以作为我国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财富增长的镜鉴,对有些经济学理解斯密“看不见的手”经济思想的偏颇之处,从原本意义上进行纠正。同时,指出斯密在价值问题上的谬误-“斯密教条”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三、突破华盛顿共识"的限制,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出现了新的理论共识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争论焦点。早在18世纪,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就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思想,认为市场经济制度能够解决一切经济问题,反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多干预。二百多年来,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思想一直对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从西方经济理论中产生出来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政府干预的思想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但是,由于苏联在30年代利用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证了"经济人"的利己性与利他性,并指出两者借助于一只"看不见的手"实现了统一,从而增进了社会公共利益.斯密"经济人"利己与利他人性观的辩证统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1776年斯密的名著《国富论》出版了。从此以后,它一直成为经济自由主义的一面旗帜。当年它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鸣锣开道,创造了有利的舆论环境,大大推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今天,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仍然是我国不可逾越的阶段。因此,重新研讨斯密《国富沦》中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以及相应的经济政策,对于进一步搞活我国经济,发展商品经济,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的调节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斯密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来指挥的,或者说是受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所支配和调节的。商品经济社会中的人性与社会性、私利与公益、经济机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一只“看得见的手”对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起一种校正或功能弥补的作用,通过导向、调控、助推等作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从客观调控层面看,政府要努力追求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增长及结构优化,解决市场办不了的事情和“市场失灵”问题;从微观上看,主要是采取经济的、法律的以及指导、协商等间接办法对经济实行微观调控。要建立高质量的强有力的政府机构,克服和防止“政府失灵”,是现代市场经济对政府质量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郑承军 《大学生》2014,(13):107-107
“因此,当每一个人企图尽可能地使用他的资本去支持本国工业,从而引导那种工业使它的产品可能有最大的价值时,每一个人必然要为使社会的每年收入尽可能大而劳动。的确,他一般既无心要去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对之正在促进多少。他宁愿支持本国工业而不支持外国工业,只是想要确保他自己的安全;他指导这种工业去使其产品能具有最大的价值,他这样做只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也像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这样做只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促进一个并不是出自他本心的目的。”(摘自《国富论》)  相似文献   

18.
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密经济伦理思想具有功利主义色彩 ,它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点 ;通过对“经济人”假设 ,“看不见的手”的命题等方面的论证 ,可以看出所谓“斯密难题”是一个不合理的立论  相似文献   

19.
看不见的手     
《科技文萃》2001,(2):90-91
詹姆斯·L·多蒂〔美〕,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74年任开普曼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商学院院长,现为该大学经济学教授及经济预测中心主任。 詹姆斯·L·多蒂与德威特·R·李编著、林季红等译的《市场经济——大师们的思考》一书结集了具有权威性的经济学论述名篇。文章旨在表明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原则为有效的经济制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促进了人性的自由,提供了分析经济理论问题的框架。 本报特摘编该书中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编者 我们不能指望肉商、酿酒师或者面包师会恩赐给我们晚餐,我们只能希望他们出于私利的考虑而给予我们晚餐。 ——亚当·斯密 在经济学中,最具有启发意义的论题恐怕就是就个人而言出于私利的行为如何产生公共利益这一过程,而了解这一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对于理解某一种经济制度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 0) 在其1776年出版的巨著《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中将这一过程比作一只“看不见的手”。他在书中写道: 一般说来,单个的个人实际上既没有增进公共利益的打算,也不知道他的行为增进了多少公共利益。但是,由于他具有支持本国产业而不是外国产业的偏好,他保护了自身的经济安全;由于他以产品价值最大化的方式来管理他的产业,他增加了自身的收入;个人在这一过程以及其他许多过程中,都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并最终增进了社会的利益,虽然这最终的结果并非出自其个人的意愿。  相似文献   

20.
亚当·斯密的著作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便是"看不见的手"这一理论,国内外学者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分析,揭示出该理论背后的实质内涵,引导这只"看不见的手"使利己的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增进社会利益,对于促进个人的自由发展,维护经济体制的自由运行,促进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